姜梅
摘要: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靈魂,離開了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就如同沒有靈魂的人失去了生機活力,數學教育工作者應有意識地在數學知識和技能教學時,體現(xiàn)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充分提高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fā)展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生活
數學學科邏輯性、抽象性較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剛剛起步,許多學習內容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起始概念”,難以借助別的概念進行推理,而只能借助于學生已有的“前概念”,學生學習時經常會因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而難以理解。三維目標是否能在所有學生身上很好地實現(xiàn)?否則小學數學教學是否就失去了真正的方向?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困擾著眾多一線教師,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便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
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數學的開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對于小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內容、掌握數學本質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首先,“核心素養(yǎng)”反映了數學的本質和價值。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數據分析觀念等與相應的數的認識、圖形的認識和統(tǒng)計概念內容直接相關,具備這些核心素養(yǎng)是深刻理解這些數學內容所必須的。其他核心素養(yǎng)是在整個數學學習中,或幾個學習領域的學習中應當重視的思想、方法或意識。教學中關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才能提升具體的數學知識學習的質量,體現(xiàn)數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真正價值。其次,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還體現(xiàn)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稑藴剩?011 年版)》提出課程基本理念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xiàn)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此,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貫徹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開展教學活動當中要注意學生自身的學習素質和學習要求,將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都予以滿足,讓學生的個性化數學能力在其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這也是現(xiàn)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二、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策略。
首先,注重數感和數學意識的培養(yǎng)。學齡前兒童在生活中通過簡單的數數、識數等活動已有了最初步的對數的感知,如一只手有五根手指,人有兩只眼睛、兩只耳朵等等,這些就是兒童最初的數感。小學數學教學就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擴大認數的范圍,發(fā)展學生的數感。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彼?,數感的培養(yǎng)也離不開生活,它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yǎng)的,數感的建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同時也要有一個層次性、階段性的標準,什么年齡就應具備什么程度的數感。在小學低年級,要使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就是要讓學生理解所學的數和計算意義,學會用數及其關系來表示和交流,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等。作為小學教師,應把握好小學這個好時期,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可塑性強的特征,結合相應的生活實例,綜合幾個領域的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發(fā)展他們的數學意識,這將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受益終生。
其次,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教學中,有些概念是十分抽象的,但他反映的內容又是很現(xiàn)實的,它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體驗和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比如說,在教學量與計量時。首先,要讓學生進行具體的、現(xiàn)實的活動感受,讓他們獲得初步體驗。例如:教學“噸”時,可讓學生提一提教師準備好的一千克物體,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并讓學生知道“1噸=1000千克”的數量關系后,再想象出1000個這樣的物體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些例子進一步感受“噸”的實際含義。其次,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獲得有關量與計量知識運用的感性經驗。例如:根據有關的描述填各種單位;判斷生活中對各種單位描述的真確性;讓學生用各種單位來描述身邊的事物;還可以讓學生去生活中調查常用的計量單位有哪些等等。這樣做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學會了對這些抽象概念的記憶、理解和應用。
最后,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數學源于日常生活,生活中又處處離不開數學。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數是形的抽象,形是數的表現(xiàn),“數形結合”能幫助學生生成正確的數學表象,促進學生的數學理解。數形結合,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就是進行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也就是培養(yǎng)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并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比如認識重量單位和長度單位的教學,內容都是抽象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啟發(fā)學生用手指比一比、量一量相關物體的長度,由此感受到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大體長度;用手掂一掂相應的物體重量,如一枚硬幣、一袋鹽、一個雞蛋等感受一克、一千克的實際重量。教學中還應經常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來自源于生活經驗的數學情境,培養(yǎng)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并選擇合適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比如調查各小組同學放學回家方式的統(tǒng)計活動:可以讓各小組同學自己商量決定用已掌握的哪種統(tǒng)計方式進行數據的收集和記錄,如畫“正”字、畫勾、畫圖形等等,并且安排好由誰完成收集記錄原始數據,誰來完成統(tǒng)計表的數據匯總以及繪制統(tǒng)計圖。經歷了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活動后,學生便會養(yǎng)成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習慣,這樣的教學若持之以恒,學生定會在潛意識里形成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數學素養(yǎng)也會在這基礎上逐步發(fā)展和提高。
三、結語
小學數學的教學不僅僅要求教師教導小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要在教育當中滲透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讓小學生在學習當中能夠切實掌握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內涵,充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石。
參考文獻
[1] 李衛(wèi)青.能力和素養(yǎng):小學高效數學課堂之核心[J].科技展望,2015(11):296.
[2] 石慶濱.小學數學如何開展探究式教學[J].當代教育科學,2004(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