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冬梅
【摘要】作文是學生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的一種形式,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部分,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如何克服這個難點相信是所有小學語文老師都致力探索的一個課題。筆者認為,對于小學生來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作文。作文應注重生活化、通俗化,講究樸實真切,以學生所有的情感體驗為基本限度,切不可拔高,尤其不能用成人的思維去取代學生的認識觀點。
【關鍵詞】小學作文;留心觀察;閱讀積累;有效途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從教約二十年,筆者致力探索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通過不斷摸索、實踐,得出了一些經驗。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寫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當一個人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時候,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觸動、有所感悟,這些真實的情感體驗是寫作的源泉,而當他們用語言文字把這情感表達出來,就成了一篇好文章。所以,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做個有“心”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良好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從而積累習作素材。為了督促學生細心觀察,筆者經常有意無意地詢問他們:“今天天氣怎么樣?你上學路上看到了什么?你今天開心嗎?……”剛開始,學生常被問得啞口無言,但可以促使他們關注起身邊的事情,以及留心周圍的事物。堅持一段時間,有時候就算筆者沒有詢問,他們也會向筆者匯報。一天,班中的小麗很高興地走過來告訴筆者:“老師,我家的阿黃生了五只小狗,我發(fā)現(xiàn)剛出生的小狗都是閉著眼睛的哦,胖乎乎的,好可愛。”筆者聽了之后,高興地表揚她,鼓勵她把這件事寫下來,還引導她注意把幾只小狗的模樣寫清楚。第二天,她就交給筆者一篇作文,足足有400字那么多,雖然有些語病,還有不少錯別字,但是對于這個平時寫作文不足兩百字的她來說,確實是一大進步。筆者欣喜之余,耐心地指導她把作文修改好,并在全班宣讀后貼在墻報上。這不但給予了她莫大的鼓勵,同時也讓她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廣泛閱讀,積累語言
在開放中積累習作素材是學生有效解決習作時“無米之炊”的捷徑,有了習作素材,還得把內容寫具體、寫生動,而這全靠學生的語言積累。要想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廣泛的閱讀是主要的途徑,因為它使學生開闊視野,積累知識,發(fā)展思維,提高鑒賞能力。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的,讀書要廣泛,不僅要看作文書,還要看科學、歷史、自然、童話等各類書籍。教師還應要求學生養(yǎng)成讀書時在書上圈畫評點的習慣,這樣可以有效地積累語言。筆者在教學中,讓學生每人自備一本筆記本,專門用來摘錄好的詞語、句子及段落,還引導他們學以致用。如學完《火燒云》后,讓學生仿照該文描寫一下當?shù)氐娜粘龌蛉章?。因為是仿寫,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順利完成。這樣一來,學生既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又得以完成作業(yè),一舉兩得。
三、鼓勵創(chuàng)新,大膽想象,快樂作文
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教學,要求學生寫實,而小學生由于受到認識能力的限制,有些內容無法用語言描述,于是怕寫作文。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筆者注重由易到難,利用日記作為練筆的工具,先讓學生寫一句話日記,練好一句話,再寫一段日記。在前者基礎牢固之后,要求他們寫完整一篇日記。筆者鼓勵學生在日記中記錄完一天發(fā)生的主要事件后,可以在日記中寫當天所看的文章或者觀看電視后的感想。不僅如此,筆者還鼓勵學生對老師、同學、家長有意見的,有些話當面不好說或者一時說不清的就用短信或便條的形式寫出來,這樣讓小練筆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與他人交往的一種途徑。
四、采用開放式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動力
過去的作文改評,老師是評價的主導體?,F(xiàn)在筆者采用開放式的作文評價,這是一種“交互式”的評價,在這種評價中,有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習作的動力,也有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文章不可能一寫就成佳作,必須通過反復的修改,才能成為一篇好文章。要讓學生明白這一道理,單靠“口說”還不行,必須付諸于實踐,這樣學生才能逐漸明白文章該怎樣寫,不該怎樣寫,積累了寫作經驗,領悟文章寫得好的方法。平時的日記和習作,筆者要求學生完成后先自改,再安排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互批互改,通過這種互批互改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潛能,筆者按學生能力水平的高低進行調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并盡可能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當學生完成了互批互改后,筆者把日記和作文再加以點評,對于批改得好的同學,在班中點名表揚,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還讓學生每次推薦幾篇好的習作張貼在墻報上,讓大家一起欣賞,從而激發(fā)他們前進的動力。
語文老師在探索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中,要本著讓所有的學生逐步地學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如果我們把自己的作文教學要求無限拔高,無異于作繭自縛,徒勞無益。今后,筆者會不斷努力探索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讓小學生也樂于寫作文,不再把作文當成難事,好好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