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海霞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前心理學這門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而將學生帶入極限狀態(tài),提升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的效果一直是本專業(yè)教師追求的最佳境界。本文從養(yǎng)眼、重研、促演、激衍、巧驗和督延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從實際上提升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的效果,讓我們的學前心理學課堂提質高效。
【關鍵詞】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策略
作為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專業(yè)理論必修課,學前心理學使許多學生內心對它又愛又怕。所以,如何提升學前心理學的課堂效果、努力將學生帶入一種極限狀態(tài),始終是所有學前心理學教師追求的目標。本文從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和相應的課堂教學措施方面進行探討,以求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提升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特點
(一) 生源渠道多樣,水平參差不齊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生源復雜,有來自普通高中的,也有來自各技校的,這些學生一入學水平就參差不齊,個別差異特別明顯。來自普通高中的學生文化課成績較好,理解能力較強,性格方面比較內斂和循規(guī)蹈矩,但后勁足;來自技校的學生多才多藝,性格活潑,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教師專業(yè)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專業(yè)知識的積累,使許多課程學起來比較得心應手,但同時也使他們學習興趣大減。
(二)女生比例占明顯優(yōu)勢,形象思維突出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一大亮點就是女多男少,數(shù)量上女生占絕對優(yōu)勢。心理學研究表明,女生具有許多突出的思維特點:喜歡用直覺進行思考,形象化思維表現(xiàn)突出。她們的思維形象、簡單而寬廣,她們喜歡靠直覺獲得靈感,然后再通過理性思維使之條理化和深刻化。這些特點體現(xiàn)在課堂上,就是她們喜歡把深奧艱澀的理論知識直觀化和形象化。
二、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策略
基于以上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特點的分析,要想全方位提升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效果,就要因材施教,具體策略如下:
(一)養(yǎng)“眼”,豐富學生視覺經(jīng)驗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研究表明,視覺是人類最重要的一種感覺,人類所獲得的外界信息中就有80%是來自視覺。利用這一規(guī)律,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眼睛去看、去觀察和比較。比如學前心理學中涉及學前兒童注意的特點、感知覺的特點、思維的特點以及言語的特點等,都可通過提前選錄的多媒體視頻課件進行展示。
比如言語發(fā)展方面,兒童從牙牙學語的簡單發(fā)音到單詞句、雙詞句,再到后來的完整句,學生可以親眼看到兒童從出生到五六歲的言語發(fā)展過程,并對其進行比較分析。心理實驗方面,“頓悟實驗”“三山實驗”“點紅實驗”及“恒河猴實驗”等的圖片或視頻令人身臨其境、茅塞頓開。這樣書本上晦澀難懂的文字頃刻間變?yōu)橹庇^形象的視頻片段,不僅豐富了學生對學前兒童的視覺經(jīng)驗,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學前兒童各種心理特點的理解。
養(yǎng)雙慧眼不僅靠教室這一方課堂,比起視頻中的幼兒,生活中真實的孩子更為觸手可及、活靈活現(xiàn)。所以,教師應組織和鼓勵學生定期去幼兒園進行教育見習,并寫出觀察記錄。
許多學前教育類大學都有自己的附屬幼兒園,這里既是學生近距離觀察幼兒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陣地。如果充分合理科學地利用,必定能夠開闊學生眼界,豐富學生的幼兒教育經(jīng)驗。學生再回心理學課堂時就有感可言,課堂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二)重“研”,引導學生深入交流
對學生來說,看而不研則膚淺。幼兒的各種行為正是其心理特點的外在表現(xiàn),所以,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對看到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研究探討。對于比較淺顯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結合教材相關內容進行個別提問和發(fā)言,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問題相對復雜,則可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交流。例如:看過不同依戀類型兒童的表現(xiàn)后,對于不安全——抵抗型依戀和沒有定向型依戀,學生產生了意見分歧,這種情況下則可以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逐漸明晰,在爭執(zhí)和辯論中說服對方,從而得出答案。
(三)促“演”,增加學生共情體驗
蒙臺梭利曾說過:我看過了,我就忘記了。我聽過了,我就記住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針對學生活潑、愛表現(xiàn)的特點,學前心理學課堂上盡可能找機會讓學生進行情境再現(xiàn)或表演,增加學生的共情體驗。對于女生占多數(shù)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大多數(shù)女生的具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在親自參演的過程中,所做所感都會以形象的方式內化到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tǒng)中,激發(fā)她們樂學好學。
例如,對于幼兒四種氣質類型表現(xiàn)的判斷,就可以通過創(chuàng)編故事“玩具被搶了”等情境表演的方式增強趣味性;又如,通過自我控制力實驗“誘人的糖果”的情境表演,判斷幼兒所屬年齡階段并說明理由等等。只要是涉及幼兒心理年齡典型特點的內容,都可以巧妙地設計情境進行表演,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在集體面前發(fā)言和表演的信心,鍛煉學生的膽量,為將來的幼兒教育工作做好準備,真正提升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效果。
(四)激“衍”,鼓勵學生舉一反三
《論語》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一個好的教師要學會用一連串的問題啟發(fā)學生自己去思考,鼓勵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不能輕易地告知學生答案,而是從提問或游戲開始巧妙引導,這樣既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產生疑問,從而調動自己的思維,最后能夠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達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例如,學前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知識點是幼兒掌握概念的特點,即內涵不精確,外延不恰當。可舉一例說明:幼兒認為“家具就是用的東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就可以舉出類似實例:幼兒認為“兒子一定是小孩”“兔子就是小白兔”等。
(五)巧“驗”,精心設計當堂檢測
心理學研究表明,及時檢查測驗往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果。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對剛剛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從而加深對知識的新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暴露學生某些知識理解的不足,便于教師及時做出補充和調整。
但檢測的設計應少而精,要緊扣當堂知識點;檢測問題要拉開難易程度,有基礎知識的訓練,也有綜合能力的提高;另外,檢測的手段要多角度和多樣化。
例如,學完學前兒童思維這一知識點,就可以通過三個層面檢驗,基礎層面:“說出學前兒童思維的主要特點”;中等層面:“舉例說明大、中、小班幼兒各自的思維特點”;拔高層面:“除了課上提到的三種思維,你知道人類還有哪些思維方式?”“幼兒出現(xiàn)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原來的思維方式還存在嗎?為什么?”等。一石激起千層浪,精心設計的課堂檢測能夠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六)督“延”,督促學生及時鞏固
教師要圍繞學前心理學課堂內容對課后作業(yè)進行巧妙的延伸拓展,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學前心理學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多種能力的訓練。如記憶這章的課后延伸作業(yè):教幼兒唱一首兒歌,記錄幼兒在學兒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又如,和幼兒嘗試做“延遲滿足”的實驗,分析不同幼兒的控制力表現(xiàn)。從中可以檢驗學生是否有科學的實驗計劃和具體操作過程,學生的實驗分析是否能結合相關理論進行,以及是否對幼兒的控制力的表現(xiàn)有比較深入的分析。
通過這類作業(yè),學生能夠及時鞏固學前心理學基礎知識,并學習如何把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學前兒童教育教學實踐中,一步步增強他們學習學前心理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如果學前心理學的課堂能科學地做到養(yǎng)眼、重研、促演、巧驗和督延,多方位多手段地對學生進行激勵和培養(yǎng),那么這樣的課堂一定是靈動的和富有魅力的,課堂教學效果必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解飛.學前心理學課堂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J].魅力中國,2018(51).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