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凱
摘 要:新媒體時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改變著大學生的交往方式。輔導員與學生由“面對面”、“點對點”的交流方式,不斷被網絡化、虛擬化的“線上”交流所接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利用新媒體,來構建和諧而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值得思考的。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師生關系
在大學校園里,大學生們利用手機、電腦等工具,通過微信、微博、QQ與輔導員和任課老師進行溝通與交流。師生之間通過網絡交流,彼此少了一些拘束,多了一份自由和大膽,這對構建新型師生關系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
1 傳統(tǒng)背景下高職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
高職院校輔導員除擔負著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外,還要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包括心理健康、獎勤助貸、就業(yè)、違紀處理等內容。在網絡、電話還沒有普及的傳統(tǒng)背景下,輔導員多采取面對面交流,好處是具有針對性,能當場解決問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利用構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主要表現(xiàn)如下:
1.1 被動多于主動
傳統(tǒng)背景下,高職院校輔導員更多的偏向于對學生的管理,服務意識發(fā)展相對滯后。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輔導員做的最多的是說服教育,多數(shù)學生往往出于對于老師的“尊敬”和“威嚴”,被動的接受,不愿意主動交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不情愿,輔導員一廂情愿,不利于高職院校輔導員全面掌握多數(shù)學生的心聲,師生關系容易出現(xiàn)僵化。
1.2 “重兩頭輕中間”
在高職院校,學生生源較本科院校復雜,如四川的部分高職院校既有普招生、又有單招生、還有藏區(qū)“1+2”、藏區(qū)“9+3”、“深貧”等班級學生,學生的知識基礎高低不一,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差異也很大,這就使得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教育管理中遇到不小的難度。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的兩極分化更加明顯,優(yōu)秀的學生,輔導員會委以重任,他們會更加自信,落后的學生,輔導員也會進行批評指正,開展說服教育,他們在曲折中成長。高職輔導員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多數(shù)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的學生就有可能被輔導員所忽視。
1.3 師生關系持續(xù)性不足
在沒有網絡、電話時代的傳統(tǒng)背景下,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學生保存聯(lián)系的持續(xù)性不足,因為在畢業(yè)后,學生馬上走上工作崗位,緊張的工作,難以再返回校園或再向輔導員請教和交流,傳統(tǒng)背景下,由于信息交流的限制,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少了,師生關系持續(xù)性發(fā)展相關就不足。
2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
新媒體時代,網絡、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更愿意通過網絡與輔導員或任課老師溝通和交流,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換既方便又快捷,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呈現(xiàn)以下趨勢:
2.1 互動更加頻繁、可持續(xù)強
新媒體時代,學生借用QQ、微信、短信等形式能夠更快地與學生取得聯(lián)系,了解他們的生活、心理動態(tài),能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避免時態(tài)進一步擴大;輔導員還可以擴展教育工作,利用網絡搭建平臺,使得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學生的交流更順暢,學生通過新媒體與老師的交流就少了幾分為難和遮遮掩掩,多了一分自由和輕松,愿意向老師訴說心事和問題,與老師的交流就顯得對等,師生間互動也會更加頻繁,這有利于建立可持續(xù)的師生聯(lián)系。
2.2 有一定的脆弱性
新媒體背景下,微信、微博、QQ等交流工具是一面鏡子,容不下半粒沙子,在交流中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微小的過失都可能被無限放大。通過網絡或者非面對面的虛擬化交流容易情緒化,感性的東西容易夾雜其中,網絡上不夠理性的言語、朋友圈里面的行蹤軌跡、微博上的照片等都會被新媒體所擴散,從而產生負面影響,既影響師生關系,又可能影響輔導員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網絡交流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需要高職院校輔導員提高認知,注意交流時的一言一語。
2.3 師生關系更加平等
在涉及到學生的評優(yōu)評獎和助學金評定過程中,在新媒體背景下,輔導員不能做甩手掌柜,更不能獨斷專行,需要通過更加合理和公平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優(yōu)和評價,因此,新媒體具有很強的監(jiān)督功能,可以促使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更加平等。
3 培養(yǎng)新時代背景下的新型師生關系
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學生結構相對比較復雜,高職輔導員面對新媒體,應著重以下幾個方面:
3.1 用新媒體與學生真誠互動
教育部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已實行。《規(guī)定》中提到高校輔導員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陣地,積極傳播先進文化。高職院校輔導員需要運用網絡新媒體與學生網上互動交流,對學生開展思想引領、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心理咨詢等,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3.2 高尚的情懷與學生對話
輔導員是大學生的引路人、指導者、輔導者,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是輔導員的工作目標①。通過新媒體方式與學生開展互動是培養(yǎng)良好師生關系的有益補充,但網絡交流有一定的脆弱性,錯誤的言行舉止會讓良好的師生關系瞬間崩塌。作為高職院校輔導員,要有高尚的情懷,在和學生對話時一定要慎重,不要說不負責的話,用良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傳播正能量,拉動師生之間的距離,是的師生間的學習交流、情感交流產生更多的碰撞,從而使得師生關系延續(xù)的更長遠。
3.3 與傳統(tǒng)交流要互補
新媒體拓寬了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渠道,但傳統(tǒng)的面對面交流也契合輔導員與學生情感溝通的需求②。但運用新媒體與學生交流具有一定的不足,比如在較深入的學術或情感交流時,如果利用新媒體進行簡單的文字表述就會容易產生偏差,同時,網絡交流容易情緒化,感性的東西摻雜其中,沒有扎實的信任基礎。因此,面對面的交流不可缺少,因為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會讓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產生更多精神層次的理解和信任,兩者結合,更能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 羅桂生.高校輔導員工作視野下師生關系危機和重塑[J].前沿.2012(21):166-167.
[2] 李紅梅 李天娟.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關系及對策研究[J].南方論刊.2017(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