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優(yōu)錦
【摘要】英語課程的核心部分是教材,而教材插圖作為非文字語言輔助文本材料傳遞著豐富的信息,既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然而在現(xiàn)實教學中,不少教師寧愿用額外的圖片和動畫資源教學,對教材中寶貴的插圖資源視而不見,特別在英語語篇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對知識點和語篇朗讀的指導,而缺乏讀圖指導,導致學生理解語篇有難度,也讓課堂枯燥無味,引起學生的厭學心理。對此,筆者認為在2012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改革中,PEP教材被更換上了更真實、更形象、操作性更強的插圖,里面的插圖內容與實際生活非常貼近,人物性格生動活潑,符合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充分運用插圖,使學生在欣賞插圖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和美學的欣賞力,課堂會更有趣,師生都會在“風景”中提高教與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材插圖;語篇學習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教科書作為知識、文化的承載者,在每個時代的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教科書中插圖的出現(xiàn)則成為教科書革新的重要標志。據(jù)相關研究表明,我國明朝的《對相識字》與國外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編寫的教科書《世界圖解》都是比較早帶有插圖的教科書,它們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教科書的發(fā)展。而如今隨著“讀圖時代”的再次到來,教科書上的插圖數(shù)量顯著增加,越來越多的學者也開始關注教科書插圖的應用效果,各類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其中一致認為帶有插圖的教科書的教學效果要優(yōu)于純文字性教科書。
2.研究目的
教材插圖,又叫課本插畫,是一種刊登在教材中用以輔助說明教材內容的圖畫。它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形象說明,進而讓教材內容更鮮活、更直觀、更具啟發(fā)性、趣味性和可讀性。隨著課程標準的改革,教材編寫者在PEP教材插圖上做了很多努力,他們增加插圖數(shù)量、改變插圖形式、豐富插圖內容、密切結合插圖與文字關系,運用切合實際生活,逼真且生動活潑的插圖來擴展插圖的作用,這些插圖比較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兒童學習語言的認知規(guī)律??蓳?jù)筆者對日常英語教學的觀察和分析,了解到在教學英語詞匯時,教師們能利用圖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做到圖、形結合,可是在語篇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只關注到教材的文本內容,對插圖這一優(yōu)質的教材資源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中的價值。
因此,筆者認為如果教師們在教授Let's talk,Let's read和Story time時能深入挖掘、善于利用課本插圖,圖文并茂地給學生展示教材內容和語言情景,讓學生更直觀地感知語篇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那么學生會更好地理解語篇,而不會因為語篇的枯燥而討厭英語,教師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科書插圖的分類及其功能
從組織形式上分,教科書的插圖可以分為獨立圖、發(fā)散圖和序列圖。獨立圖是指畫面上相對完整的單幅圖,獨立表達一個整體的意思;發(fā)散圖則指圍繞一個中心內容,用多幅圖來共同表達一個主題;而序列圖,也是小學英語教科書中最常見的圖片形式,是以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先后為序排列起來的一組獨立圖,每幅圖變現(xiàn)事物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幾幅插圖鏈接起來即為文章的主題。從插圖內容來分,教科書插圖則可分為實物圖、人物圖、示意圖、景物圖等。
對于教科書插圖的功能,Hunter等人在1987年的研究中認為,插圖具有裝飾功能,能夠增加教科書的美觀效果;具有強化、概括、促進文本理解功能,能夠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抽象的內容;具有準確傳播知識和提供豐富信息功能,讓讀者準確理解教科書的某個知識或者拓展讀者的視野;還有促進讀者記憶文本內容的功能。
三、教科書插圖運用在英語語篇教學中的理論依據(jù)
外國學者D.G. Triechler曾說過:“我們對外界事物的獲取0.1%依靠味覺,1.5%依靠觸覺,3.5%依靠嗅覺,11%依靠聽覺,83%依靠視覺。”而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的的學生抽象思維正處于觸筆發(fā)展階段,具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因此,直觀的、具體的事物比較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而教科書插圖大多采用彩色卡通畫作為插圖主要內容,更生動形象,這樣不僅能給小學生豐富的視覺沖擊,還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插圖的帶領下直觀地理解語篇的主要內容,從而達到課堂的教學效果,使教學更省心省力,事半功倍。
四、教科書插圖運用在英語語篇教學中的策略
那么,教師應該如何依托語篇中的插圖,準確把握每個圖片提供的意圖,從而生成有效的英語課堂呢?
1.插圖導入,開語篇大門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導入的成敗直接影響這一節(jié)課的效果。小學生的注意力能否從課間的松散狀態(tài)集中轉移到課堂上來,依賴于教師能否有先聲奪人的導入。
①插圖創(chuàng)情境,感知主題
“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應為課堂內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應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著名語言學家克魯姆如是說。外語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就是情境教學,而運用插圖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則是一種最簡潔最直觀的方法,它通過直觀的情境插圖,把學生帶到具體的情境中,為學生提供了相對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PEP英語三年級教材中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中的主情景圖就是圍繞教師歡迎新學期學生回校的情境,教材把真實生活情境搬進了課堂,此時教師在教授Let's talk部分內容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此情景圖,讓學生整體感知語篇主題,調動其學習的內驅力,達到學習目標。
②插圖設懸念,激活文本
懸念式導入是指教師在新授課前有意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為解開謎團而進行解決問題,學習新知的一種方法。利用插圖設置懸念,能夠扣人心弦,使學生大腦產(chǎn)生興奮感,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如,教師在教授PEP英語教材六年級Unit6 How do you feel? Let's talk中,可通過先呈現(xiàn)課本插圖與學生進行Free talk:
T: What will they do today?
Ss: They will go to the zoo.
T: How doesSam feel?
Ss: He is sad.
T: Why? What happen to him?
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快速讀文本,找出答案。這樣的結合圖片設置問題,不會讓學生產(chǎn)生看到長篇幅的文章就有的畏難情緒,相反會激發(fā)學生閱讀文章的動機,提高學習的效率。
2.插圖講述,抓語篇重難點
英語課程標準目標中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片,讀懂簡短的故事和小短文,而讀懂語篇就要求教師學生突破語篇的重難點。在上述插圖功能提到,插圖具有準確傳播知識和提供豐富信息功能,讓讀者準確理解教科書的某個知識或者拓展讀者的視野,由此可見簡單明了、主題鮮明插圖能夠突出文本的內容要點,這就要教師巧妙指點學生觀察插圖,然后去文本找出重難點,一一擊破,達到理解語篇的目的。如,教師在介紹西方圣誕節(jié)時,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接觸圣誕節(jié),學生對圣誕節(jié)的知識一知半解,因此如果教師只是通讀語篇,分析重點句型,學生會感到課堂的枯燥乏味,另外對圣誕節(jié)的理解并不形象具體。此時教師可以通過課本關于圣誕節(jié)特點的插圖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找出文本關于圣誕節(jié)的食物、特點等,這樣學生通過自己探討語篇重難點,對理解語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也省下了不必要的口舌解釋。
3.插圖復述,固語篇記憶
“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通過接觸、理解、操練、運用語言等環(huán)節(jié),逐步實現(xiàn)語言知識的內化。”這是2012年課程標準的要求。鑒于此,當教師新授知識結束,學生輸入的語言知識經(jīng)過內化后,采用呈現(xiàn)插圖幫助學生進行語篇復述,進而提高學生的遠運用能力。教師在運用插圖時可以在插圖基于適當?shù)恼Z言提示,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較長的文本,這樣既能通過學生的形象思維鞏固學生對文本的記憶與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抓準信息以及概括的能力,達到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表達。如,教師在新授完PEP五年級Unit1 What's he like?Read and write內容,進行鞏固環(huán)節(jié),可以運用以下插圖和語言提示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復述,以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對語言的靈活應用。
4.插圖續(xù)編,拓語篇精彩
學以致用,學一門語言最終目的是交流,因此,教師在保證學生輸入足夠文本內容后,應主動在插圖的輔助下研究和挖掘出更深層次的信息,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讓學生在原來語篇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文本,創(chuàng)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語言。如,在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 How much is it?中,教師在把文本內容教授完畢后,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根據(jù)圖片商店里的衣服拓展語篇內容。
A:Sarah, how do you like this ....
B: It's very ....
C: Can I help you?
A: Yes. How much is the ....
C:It's ....
A: It's very cheap/too expensive. I'll take it.
5.妙用插圖,挖語篇文化
學習一門語言還要了解這門語言背后的文化,因此,讓孩子從小了解西方文化,這不僅有利學生學習英語,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對各種文化的包容心理。然而,不管哪種文化,其博大精深令我們有時候并不能用簡單的語言就可以解釋清楚,特別是面對小學生時,對此,PEP教材編寫者為讓孩子更好、更形象地理解西方文化,精心設計了一幅幅插圖供教師、學生學習。那么,在課堂上,教師應抓住插圖特點,對學生進行跨文化知識的培養(yǎng)。如,在PEP三年Unit 5 Let's eat!的教學中中,細心的教師會發(fā)現(xiàn)插圖中的餐具是刀和叉子,那么在課堂教授時,教師應運用插圖引導學生觀察餐桌,滲透西方的餐桌文化。這樣,通過插圖把學生感到抽象的餐桌文化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對外國文化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啟迪了他們的心智,也從此愛上英語的學習。
五、結語
小學階段,英語教材上形象生動的插圖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了解教學內容,可以輕松掌握語篇重難點,在視覺上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沖擊。因此,教師在教學日常要做個有心人,充分研究和挖掘教材中的插圖,有效在課堂上運用插圖,使插圖成為語篇的引子、線索,感知語篇文化的橋梁,讓學生在各種“風景”中學好英語語篇知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曾天山.國外關于教科書插圖研究的述論[J].教學創(chuàng)新,2011,1.
[3]卓晟.利用教材插圖,創(chuàng)編英語閱讀材料[J].中小學英語與研究,2009(3).
[4]游佳.用插圖為語篇教學插上高效的翅膀[J].新課程導學,2013,11.
[5]王春華.小學英語課本插圖在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實踐與研,2012,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