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紅
摘 要: 本文闡述了教材插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巧妙利用教材插圖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
關鍵詞: 教材插圖 觀察能力 想象能力 復述能力 續(xù)編能力
教材中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等特點,發(fā)揮著文字不能取代的作用。
然而在日常教學中,一些教師并沒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有些教師從不關注插圖;或者雖關注了插圖,也只是走馬觀花,提一些泛泛的問題,沒有引導學生通過對插圖中蘊藏的信息加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造成教學資源的很大浪費。
英語課程標準(2011)在一級語言技能目標中明確提出:能在圖片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在二級語言技能目標中提出:能在圖片提示下描述或講述簡單的小故事;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從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插圖在幫助學生理解故事、理解語篇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從不同方面有效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 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英語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而觀察能力是其中一個方面。英語課堂要通過利用教材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以閩教版四年級上冊Story Time “The tiger and the monkey”為例,教材中配有八幅插圖,每一幅圖都包含很多信息,老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中老虎和小猴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預測故事情節(jié),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故事,然后通過閱讀文本深入理解故事。
以圖一為例,老師引導學生觀察老虎的神態(tài),圖中老虎嘴巴張得大大的,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The tiger is very?搖?搖 ?搖. 學生可能想到tired/hungry,老師相機呈現(xiàn)單詞hungry進行教學,但不急于下結論,告訴學生:Maybe the tiger is tired. Maybe the tiger is hungry.再讓學生觀察小猴的表情和動作,小猴搖搖雙手,神色驚恐。聯(lián)系上面老虎可能肚子餓,學生聯(lián)想到老虎可能是叫小猴幫它拿食物,否則就把它吃了。老師相機引出句子:Bring me some food or Ill kill you. 通過學生的觀察、老師的引導,完成對圖一故事內容的預測,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這與老師讓學生直接閱讀文本有著天壤之別。
二、 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在強調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今天,想象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顯得更重要 。
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以圖三為例,圖二中的老虎暴跳如雷,而圖三中老虎卻和顏悅色地和小猴交談,而且仔細傾聽,小猴豎起大拇指,臉上掛著笑容。老師沒有讓學生直接閱讀文本,而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思考:Can you guess what the monkey is talking with the tiger? 學生經(jīng)過分組思考想象之后,說出來的答案異彩紛呈。我們看看學生的答案:
G1:There is so much delicious food near the river. I cant carry it . Ill take you to eat.
G2: There are many wild rabbits and wild pigs over there. Ill take you to catch them.
細心的學生觀察到圖中還有一只老虎,于是他們大膽發(fā)揮想象力。
G3: There is another tiger. Its bigger and stronger than you . Hes the king in the forest. Im afraid of him.
…
老師對學生說出來的答案一一加以肯定,保護學生的想象力。之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驗證他們的預測是否正確。
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插圖,讓學生盡情地發(fā)揮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促進學生以個性化的視角解讀文本,讓學生說出想表達的語言,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目的。
三、 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培養(yǎng)學生復述能力
以外研版(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Module 10 Unit 1Did you fall off your bike?為例,課文主要內容是Daming 向Amy和 Lingling講述了昨天發(fā)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某教師帶著學生學習和理解完課文之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以Daming的身份復述課文。
復述是檢查學生閱讀理解,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最好方法。授課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如下圖所示,給出一些關鍵詞為學生搭建腳手架。
學生在插圖的引導下,不僅在梳理中“溫故”,而且在梳理中“知新”,獲取復述重點,有效地幫助學生流暢地復述課文內容。學生復述課文如下:Yesterday Sam and I went for a bibe ride. We were hungry and thirsty. So we bought a watermelon. Sam carried the watermelon on the bike. Then Sam fell off his bike and I bumped my head. At last Sam took me and the watermelon to the hospital.
學生在理解和記憶文本內容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不僅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復述能力,還對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四、 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培養(yǎng)學生續(xù)編能力
續(xù)編是指學生在把握文章整體結構進而理解的基礎上,運用習得的知識和能力充分發(fā)揮想象,對文章的結局進行創(chuàng)造性設計的過程(朱成,2008)。
美國著名教育家泰勒說:“創(chuàng)造力不僅對科技進步,而且對國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哪個國家能最大限度地發(fā)現(xiàn)、發(fā)展、鼓勵人民的潛在創(chuàng)造性,哪個國家在世界上就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p>
那么作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該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陣地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呢?
以外研版(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上冊Story Time “The Three Bears”為例,某授課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插圖續(xù)編故事,創(chuàng)造出更受學生喜愛、更體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的故事。
教師引導學生如下:The three bears came back to their home. The Goldilocks wake up. She was very scared. So she ran out of the house quickly. Now Suppose you are the girl, what will you do? 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借助插圖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進行聯(lián)想。
S1: Ill say “sorry ” to the three bears.
S2: Ill help them do the housework.
S3: Ill play with them.
S4: Ill make friends with them.
S5: …
從學生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學生很懂禮貌,做錯事首先敢于承認錯誤;學生能主動幫助別人做家務,和小動物一起玩,和他們交朋友,這些都很好地體現(xiàn)學生很有愛心,愛護小動物,情感目標得到實現(xiàn)。
五、結語
插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特別在語篇教學或故事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圖來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楊敏.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10):7-11.
[3]李影, 利芹.巧用插圖促進學生理解故事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1(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