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艷
課堂提問是一種極其常用的教學策略。如何是教學吸引學生是教師應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而最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圍繞問題開展的教學設計。學生會為課堂提問隨時做好準備并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問題設計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推動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對知識的獲得呢?什么樣的提問才能真正有效地導讀和導思呢?由此,筆者通過實踐提出了基于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提問策略。
一、 巧設預測、建構背景、激發(fā)興趣的提問
教師可通過設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導入新課的學校,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提高閱讀效果。例如牛津教材9A unit3 閱讀板塊,根據(jù)本篇的題目“what should I do?”我設計了“when do you often ask such a question?””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 ,待學生說出“ about asking for help”,再次追問“who needs help?”這三個問題的設計互為照應,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通過這些問題的設計,學生能迅速地被帶入文章中,思維被激活,這為接下來教學的順利開展做好了鋪墊。
二、 巧設追問,培養(yǎng)學生回答的邏輯性
追問是教師在課堂上常用的一種問答方式。通過追問,學生可以反思原有思路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在被追問的過程中修正、完善自己的觀點并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筆者7 B unit6 Down The Rabbit Hole 為例,為了引導學生分析故事類型,和學生展開了以下對話. T: what kind of story do you think it is? Ss:it’s a children’s story. T: Why do you think so? S1: Because Alice is a little girl. T:? do you think all stories about children are children’s stories? (學生反思) Ss: This story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tories. It’s not usual.( 學生修正了自己原來的判斷) 。
三、 設計提升思維、促進語用的提問
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留給學生重復發(fā)揮思考和探索的時間,尊重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街道問題。9A unit3 Reading 中講述了Millie 和Simon兩位初中生的困擾,其中Millie 的主要問題是作業(yè)多而引發(fā)的睡眠不足,上課打瞌睡的一系列問題。如果單單閱讀到這個層次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淺層次理解。所以筆者設計了“ is too much homework the real reason for staying up late?”這個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深度思考的機會,鼓勵學生思考作業(yè)多背后的真正原因有哪些。如:don’t have a plan before doing homework, like doing other things while doing homework, have low efficiency, don’t go over lessons, have difficulty solving problems. 最后學生得出總結缺乏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在師生互動回答過程中,學生的語言內(nèi)容逐漸豐富,思維層次越來越高,這樣的問題基于文本理解,但是可以給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分析問題提供機會。
教師的提問設計應注意避免學生產(chǎn)生表面化的積極,避免學會的思維仍然停留在簡單單元水平。基于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問可以架起學生語言與文本內(nèi)容、學生思想與文本內(nèi)涵之間的思維橋梁,為學生搭建立體全面的思維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