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霞
摘 要 隨著立德樹人理念的發(fā)生,德育教育便成為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需要全面關注學生的道德意識、行為規(guī)范、心理健康、思想品質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情況,通過現(xiàn)象分析本質問題,準確判斷學生所遇到的成長矛盾,由此確定德育教育方法,以便讓學生及時接受德育熏陶。因此,小學教師要積極組織豐富的德育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堅守真、善、美,使其能夠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與行為習慣。本文將從善加溝通,懂得換位思考;保護學生,走進學生心靈;因材施教,關注個體成長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教師應該如何才能全面落實德育教育活動。
關鍵詞 小學教師;德育教育;實施策略
有人將小學階段稱之為塑造學生品行的黃金期,這是因為學生本身就正處于非常關鍵的性格養(yǎng)成期與認知發(fā)展期,外界的任何因素都有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深刻影響,且教師、家長、同伴的言行舉止也會成為小學生的直接模仿對象,影響著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情況。對于這一現(xiàn)實問題,小學教師則必須要切實優(yōu)化自身的品德行為、教育態(tài)度、舉止方式,保證自己可以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影響,同樣也需要圍繞學生的真實需求來制定、實施可行的德育教育計劃,以便讓學生真正受益,促使學生實現(xiàn)健康成長。
一、善加溝通,懂得換位思考
溝通是師生合作的基本前提,同樣也是落實德育教育的必經(jīng)之路,因為優(yōu)良的德育觀點需要通過直觀的語言講解、肢體輔助多向傳遞。但是,小學生的人生經(jīng)歷有限,且自我認知能力水平一般,所以在溝通時,小學教師必須要做到換位思考,分析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么、為何會產(chǎn)生具體的思想意識、導致學生無法養(yǎng)成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等,結合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來確定溝通內容,由此喚起學生的生活回憶與自我反思意識,促使學生自覺端正思想意識,調整行為習慣。如此,則可保證德育教育的時效性。
為了與學生全面溝通,筆者經(jīng)常會設計一些溝通類小游戲,比如“真心話大冒險”、“畫畫猜想法”等,通過游戲讓學生放松下來,使其無意識地展現(xiàn)自己的內心世界。另外,筆者也經(jīng)常在課下與學生談心,讓學生訴說自己的心事,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成長問題。比如,有一次本班有一個學生便悶悶不樂,主動在課間與筆者溝通,表示自己無法適應集體生活,沒有好朋友,也不知道如何與同伴溝通。對此,筆者就告訴學生,每個人都必須要主動適應集體生活,這是人們生存的基本方式,而學生要做的便是利用一切機會去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同時也要嘗試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讓同伴傾聽自己的心事,且要相信、依賴同伴,主動接受同伴的幫助,與同伴和諧交往。在筆者的引導與鼓勵下,這個學生開始主動對同伴提出自己的交友需求,而其他同學也及時接納了這個學生,經(jīng)常會叫著這個學生玩游戲、聊天,漸漸地,這個學生便能順利融入集體生活。
二、保護學生,走進學生心靈
客觀來講,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會直接影響著德育教育的實施進度。試想一下,如果小學教師一直以嚴肅、苛責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往,導致學生不敢向教師傾訴自己的心事,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且為了避免批評與責罵選擇被動接受教師所提出的各項要求,那么小學教師則將永遠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成長問題,難以設計出有效的德育教育計劃。但是,如果小學教師一直以和藹可親的姿態(tài)與學生交往,讓學生及時展現(xiàn)自己的需求,且能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幫助學生消除成長煩惱,那么也一定會取得學生的信任與支持,使其自覺投入到德育教育活動之中。因此,小學教師要懂得保護學生、尊重學生,以人文關懷的姿態(tài)去關心學生,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做準備。
在實施德育教育活動時,筆者從來不會過分苛責學生,而是會始終堅持調查事情真相,確保自己可以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比如,有一次本班有兩個學生打架,當筆者趕到的時候就看到其中一名身材較為健壯的學生單方面毆打另外一名學生。但是,筆者并未直接批評學生,首先立即終止了兩個學生的肢體沖突,避免產(chǎn)生更加嚴重的負面后果,然后讓學生闡述事情原委。原來,這名被打的學生因為語言侮辱了另外一名同學,導致這名身材健壯的學生感到不忿,出言制止,卻導致事態(tài)變得更加嚴重,一時氣不過便發(fā)生了肢體沖突。對此,筆者首先批評了這名出言侮辱同伴的學生,要求他向被傷害的學生道歉,且表示自己會監(jiān)督學生,一旦再次發(fā)生將會嚴厲懲罰。同時,筆者也指出另外一名同學的不良行為,告訴學生保護同學十分必要,但是絕不可用暴力行為來解決問題。
三、因材施教,關注個體成長
德育教育面對的是全體學生,需隨著學情變化得以調整、創(chuàng)新,而每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都會使其形成不同的性格、認識,需要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因此,小學教師要堅持因人而異,考慮學生的個體需求與現(xiàn)實成長,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問題進行德育輔導。
在組織德育教育的過程中,筆者除了會針對共性問題組織整體性的德育教育活動之外,也會關注學生個體,圍繞學生個體需求來介入德育教育活動。比如,本班有一個學生因為家庭問題變得性格怯懦、不自信,原因便是父母經(jīng)常批評這個學生,從來不肯定學生,導致學生變得自卑自閉,認為自己比不上不別人。面對這個學生,筆者就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告訴家長過度的批評與指責將傷害學生的心理健康,導致學生失去夢想與奮斗動力,甚至于會讓學生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自閉,對學生的一生成長都有不良影響,希望家長能夠改變嚴苛的教育態(tài)度,要尊重學生、保護學生、愛惜學生,肯定學生的優(yōu)勢與特長,也要關注學生本身的自我發(fā)展需求,成為學生堅強的后盾。同時,筆者也會適當賞識這個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在學校中能夠慢慢變得自信起來。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全面滲透德育教育十分重要,可以讓學生在短期內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效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學生全面繼承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與思想意識,同時也將影響著學生的性格生成情況與為人處世方式,將對學生的一生產(chǎn)生積極影響。因此,小學教師要全面落實德育教育活動,關注學生的主體需求,圍繞學情確定德育教育內容,整合德育教育資源,深入分析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根本矛盾,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做好充足準備。
參考文獻:
[1]袁利平.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8):104.
[2]陸珊玲.對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