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琳
摘要:學習漢語語言是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文化大國,中華民族漢語承載著民族發(fā)展的歷程和文明,是寶貴的教學資源,也是傳承弘揚中華博大精深文化內(nèi)涵的有效介質(zhì)。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詞語;積累與應用;教學策略
一、詞意剖析,結(jié)合語境,提高學生對詞語使用的理解
小學語文詞語學習大多以直接記憶為主,記憶本應該以理解為基礎,詞語的記憶更是。教師應該先讓學生掌握詞語的意思,然后再使他們?nèi)ビ洃洠@樣不僅能加深他們對詞語意思的理解,還能提高他們的記憶效果。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對詞語意思的解析要生動形象,降低學生的理解、記憶難度。同時,結(jié)合語境,提高學生對詞語使用的理解,詞語使用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盲點,很多教師容易忽略對其的教學,認為只要學生會讀、會寫、了解意思就掌握了這個詞語。詞語的一些微妙意思和習慣用法是很難通過意思理解來掌握的,教師要善于將其與課文中的語境結(jié)合使用來提高學生的詞語使用效果。語境結(jié)合的詞語教學法還能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適當?shù)姆椒▽烧哂袡C結(jié)合來提高教學效率。
二、聯(lián)系日常生活,運用生活化語言激趣
小學低年段的語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吸取語言知識并且將語言能力應用到日常生活里,是重要的教學任務,關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對學生今后語言綜合能力與發(fā)展起到基礎性作用。因此,小學語文低年段教師要將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語言情境,運用生活化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表達欲望,讓學生能夠在熟悉的生活語言情境下,積累更多詞語應用方法和詞語知識,掌握詞語性質(zhì)和含義,從而可以正確應用詞語表情達意。教師需要注意一點,由于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不高,在課堂上一味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積累語言知識和能力并不可取,因為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所以,教師要用生活化語言把課文詞語和內(nèi)容描述出來,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讓學生可以在理解的前提下,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師引導下,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咕咚》這篇課文時,如何讓學生深刻理解“咕咚”這個象聲詞的性質(zhì)和含義,并且掌握這一詞語在生活中的正確使用方法與語境。教師沒有直接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說出“咕咚”的意思。而是在導課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播放了2分鐘的視頻短片,將游泳館內(nèi)小朋友跳進泳池的聲音、炎熱夏天將西方投進涼水桶中的聲音、木瓜熟后掉進湖里的聲音與場景播放出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說一說都聽到什么樣的聲音,引起學生自主深思“咕咚”聲音,教師用生活化的語言描述“咕咚”聲音后,接著引入新課:同學們,今天的課文就是以聲音為主題的,大家想不想看看是什么聲音呢?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了起來,主動閱讀課文,并且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說出了更多生活中的“咕咚”,詞語學習效率有了很大改善,同時也找出了更多生活中的象聲詞一起討論,包括“乒乓”“滴答”等,為學生此類性質(zhì)詞語的積累和運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營造想象氛圍,引導學生感悟詞語魅力
學生能夠在語言學習中獲取良好的審美體驗直接關系著學生詞語知識的積累與運用能力。在素質(zhì)教育全面實施下,小學語文低段詞語教學要注重審美教育的結(jié)合,引導學生在詞語學習中探索、感悟詞語和語文的魅力,豐富學生審美體驗,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滲透語文的動人之處,通過給學生營造想象氛圍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展開形意想象,從欣賞和品位的角度出發(fā)來學習與應用詞語,被漢字的獨特魅力與奇妙所打動,促進學生語言素養(yǎng)、民族精神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拍手歌》過程中,兒歌形式的課文閱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記憶非???,但是在詞語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詞語“竹林”的學習效果不佳,經(jīng)常會將兩個字混淆或者寫錯,這時教師通過提問方式營造想象氛圍:同學們,大家想一下“竹”是什么樣子的?樹林又是什么樣子的?能不能把你眼中的竹和樹林分別畫出來呢?學生畫出了尖尖的竹葉,畫出了很多樹木緊密靠在一起的樹林,接著教師利用這些畫進一步解釋竹與林兩個字,以“竹葉是三角尖尖的”“樹林不能只有一根木”的話語解釋兩個漢字之間的區(qū)別,不僅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也讓學生對于象形字有了更多學習感悟,能夠體會到漢字的奧妙,在今后的“竹”“林”兩字無論是分開使用還是結(jié)合為一詞使用,再也沒有出過錯。
四、應用詞語游戲,促進詞語積累和應用
游戲教學法深受小學生喜愛,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取樂趣,在玩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非常適合應用于低年段學生教學中,對促進教學目標實現(xiàn)具有顯著效果。為此,小學低段語文教學里,教師要將詞語教學與游戲活動結(jié)合起來,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組織有趣豐富的詞語游戲活動,讓學生可以在游戲中、不同語境下詞語的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詞語學習過程中的互相交流和互動,增加學生應用詞語的機會和途徑,構(gòu)建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從而增強學生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小公雞和小鴨子》時,教師就可以讓每兩個學生組成一組,扮演課文中的小公雞與小鴨子,把課文故事表演出來,學生在表演中走進了故事角色,既說出了課文中“公雞弟弟,我到河里捉魚給你吃”等語言,也結(jié)合自己的觀念,增加了很多適用于故事語境的語言,包括“鴨子哥哥,我們是一輩子的好朋友”等,在這個活動中,切實鍛煉了學生不同語境下,正確使用各種詞語的能力。
五、結(jié)語
在新課程標準深入實施背景下,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教師要從基礎抓起,貫徹實施素質(zhì)教育,引導學生理解、思考、探究與運用詞語知識,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責編? 吳 娟)
參考文獻:
[1]張綠艷.小學語文低年級詞語積累與運用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辭賦,2019.
[2]姚曉春.談低年級學生的詞語積累和運用[J].甘肅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