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現代化的深入推進對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動力,但一些傳統(tǒng)教育中的經驗主義和固化思想使得當今的語文教學對現代教育技術仍然抱有一種誤解和抵觸,而陳舊的思維也使得人們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解不夠準確。本文就是基于新時期的高中語文課堂,通過對微信、QQ、STARC、NOTABILITY等一些前沿新技術等介紹,來探討各種新興工具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情況和作者在實踐中對新教育技術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現代教育技術;課堂互動;教學延伸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教育現代化有力促進了高中語文教學條件的改善。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課堂容量的不足和教學手段的單一一直是制約語文教學效果的兩個關鍵因素。而隨著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不斷推進,電子屏幕,云平臺以及各種信息溝通軟件平臺作為教學手段融入到日常教學中來,極大地改善了當下高中語文教學在課堂容量上的不足和手段的單一等固有狀況,讓一線老師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探索挖掘課堂的深度和廣度。
2.信息技術大發(fā)展為高中教學搭建了更多平臺。
越來越多的現代教育技術平臺融入到教學活動,破解了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以STARC為代表的現代教學軟件可以用“便簽墻”的方式讓課堂的所有同學把自己的想法用IPAD反饋到黑板(屏幕)上,老師可以整體把握學生思考的結果,也可以挑選個別同學的答案請他詳細闡述,對于有爭議的回答還可以適度展開討論?,F代化的教學手段的引入,拓展了課堂教學的空間,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手段,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高中語文學科發(fā)展需要信息技術的有力支撐。
高中語文教學是有自己學科的特殊性的。俗話說“功夫在課外”,要想學好語文,光靠課堂部分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是閱讀范圍的拓展,還是課后活動的組織,微信QQ等社交平臺在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同時,也為語文教學活動的拓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二、當前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運用中的現狀和不足
1.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了語文教學信息化的推廣。
“師徒結對”、經驗至上的傳統(tǒng)觀念使很多語文老師對新生事物和技術有抵觸情緒,對于把新事物引入到教學活動中,常常被認為是“不務正業(yè)”甚至是“離經叛道”的行為?!拔⑿拧薄ⅰ岸兑簟?、“嗶哩嗶哩”等社交媒體平臺被認為是分散學生注意力,有害學生學習的“洪水猛獸”,一些新興軟件在課堂教學中的發(fā)展探索舉步維艱。
2.固化教學方式尚未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
代教育技術的引入現代教師還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如“雙屏”設想,一個屏幕播放老師ppt或教學視頻,另一個用做電子板書來獲取學生課堂反饋,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很多軟件都不兼容這項功能,“雙屏”教學的便捷度有待提高。
3.大量教學主體缺乏教學信息技術的核心能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軟硬件進入課堂,教學設施的學習成本也越來越高。很多老師缺少相應的使用培訓,如STARC軟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很多老師只使用它提供的電子白板功能;QQ班級群的作業(yè)檢查功能,微信公眾號的課堂延伸功能等更是鮮有老師嘗試使用。
三、使用信息化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
1.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完善線上線下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化教學的實現是一項系統(tǒng)化的工程,它并不是靠某一個軟件的引入,或某一個硬件設備的購買就能達成教學效果的。例如,IPAD上面的筆記軟件Notability結合PDF軟件使用是廣大學生非常喜歡用的學習工具,它可以有效解決如今學生書包分量超重的現實問題,又能夠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完善筆記系統(tǒng)。但這些學習工具往往在高校得到廣泛應用,而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卻很難得到推廣,究其原因,無外乎PDF格式的語文電子教材非常缺乏,語文課堂也缺少系統(tǒng)化的實用課件。所以要想讓更多效率學習的信息化軟件進入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就必須加快完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教學內容及配套資源的電子化云端共享進程,從而讓好的工具能更高效地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2.促進信息化教學交互,搭載平臺形成教學互動模式。
一堂語文課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以“學”為主體還是以“教”為主體。而實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關鍵就在于互動環(huán)節(jié)的設立。傳統(tǒng)的“一問一答”教學模式在今日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一些傳統(tǒng)軟件在互動環(huán)節(jié)效率的底下與復雜很多時候對語文課堂的完整性與節(jié)奏感是一種破壞。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討論話題。傳統(tǒng)的PPT軟件即便對學生反應事先做出了一些答案預設,也沒法確保覆蓋學生課堂思考產生的多樣化答案。同時,PPT軟件天生的局限性使得這些答案的呈現方式會非常的機械死板。而QQ微信等這些網絡時代的社交軟件,卻在“互動”這件事上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教師隨手將學生答案拍照并通過QQ上傳到班級大屏幕,很高效地實現了班級學情的反饋和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互動環(huán)節(jié)的效率。因此,把社交軟件的某些功能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很大程度上彌補語文課堂互動性的不足。
3.探索信息化教學延伸,優(yōu)化平臺功能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社交軟件的延伸功能,進一步拓展高中語文教學的時空,讓有限的課堂向無限的課余時間推進。例如,暑假寒假里,老師可以利用QQ群的“作業(yè)布置”功能,按計劃遠程收取并批改學生的作業(yè),督促學生在假期保質保量地完成假期作業(yè)。語文教學中最困難的莫過于“閱讀行為”的引導與“閱讀內容”的保證,而老師通過微信公眾號的開設,把自己收集的好文章,好觀點分享給大家,一方面讓自己的課堂得到了延伸,另一方面也從生活的種種細節(jié)中給學生帶來閱讀層次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宋吉威.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7)
[2]蘇日雅.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
[3]丁繼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7,(08):41
[4]王麗.互聯網+高中歷史教育教學[J].新課程(下),2015,(05):185
[5]陳明潔.網絡技術支持下的高中歷史活動課構建[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08)
[6]劉軍想.多媒體技術輔助高中語文教學的反思[J].語言文學研究,2019(13)
作者簡介:馬起武(1981-),男,江蘇蘇州人,蘇州市第三中學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