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對小學生開展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知識、技能、品格等都得到提升。對小學生而言,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同等重要,是小學階段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性格養(yǎng)成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開展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只依賴教材進行說教,而要將德育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結合各種實踐活動對小學生開展生活化德育教育,從而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品德素養(yǎng)都得到全面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生活化
1 小學生德育生活化的涵義
德育生活化是指老師要注重生活中道德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在開展德育教育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fā),將枯燥的理論知識用感性的實踐的方式進行解讀和講解,幫助學生在課堂生活、校內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去經歷、感悟和構建出自己的價值理想。德育生活化激發(fā)了小學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新精神,實現了“在生活中德育,在生活中育人”,促進小學生全面的素質提升。
2 小學生德育生活化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間,是人生觀、價值觀、時間觀建立和形成的初級階段,開展校學生德育教育能夠使學生在進行知識積累的同時做好品格塑造和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小學時的未來學習和終身發(fā)展起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2.1 有利于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在傳統(tǒng)的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老師主要依托于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講解,德育教材主要是以理論知識為主,知識內容枯燥,老師講解方式比較單一,導致課堂學習氣氛沉悶。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枯燥的德育知識無法激發(fā)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針對小學生開展德育生活化教學,可以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與生活中鮮活的實際案例相結合,小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在老師的引導下從生活實踐中感知德育知識和道理,既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而且也能夠調動起小學神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2.2 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文精神
小學德育教育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很多生活現象、社會現象都可以與德育教育取得關聯,所以將小學德育教育生活化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或者社會環(huán)境中,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意識,使小學生在生活化的德育教育中感悟到人文精神,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擁有良好的品格和情感意識,從而使小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
3 小學生德育生活化的實踐策略
德育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本身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知識,德育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同時也是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引路人,所以老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小學生的現實生活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和豐富的教育內容,來實現小學生德育教學效率的提升。
3.1 開展生活化的課堂教學
為了能使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德育的理論知識,老師可以圍繞學生的飲食起居、學習、衛(wèi)生、道德交往等方面進行觀察和了解,然后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中的實例來引入小學德育教育教學中來,幫助小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德育的知識內涵。比如在學習“我們愛整潔”這課,老師可以將生活中亂扔廢紙、亂扔垃圾的行為引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在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的同時擁有環(huán)保意識,用廢紙做成環(huán)保指示牌,用廢舊的酒瓶、紙盒動手做成藝術品,變廢為寶的同時也增強了滲透了德育思想,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2 布置生活化的實踐作業(yè)
在小學生中開展德育教育,不能僅局限于課堂時間,而要將德育教育在學生生活中進行拓展和延伸,同時也能保證德育教育的實用性和有效性。老師可以在布置課后德育作業(yè)時選取充滿趣味性和知識性的實踐作業(yè),對于綜合性的實踐作業(yè)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一起完成。比如讓小學生課后自己整理自己房間,物品擺放整潔,地面窗臺擦洗干凈,并讓家長進行拍照進行評比,使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落實德育教育中“養(yǎng)成好習慣”的知識內容。又比如學習“我愛我家”這節(jié)內容后,老師讓學生回家后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并且將做家務的過程和感想寫下來,家長可以對小學生的家務勞動進行打分。這樣生活化的實踐作業(yè)既可以加深小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在行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理解家長的不容易,學會尊重父母,孝敬父母。
3.3 組織豐富多彩的生活化德育活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枯燥的德育理論知識容易抑制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所以老師可以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組織豐富多彩的生活化德育活動,來激發(fā)起小學生對德育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能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德育教學活動中過來。老師可以組織一些德育主題活動:辯論賽、演講比賽、德育知識小講堂等等,都可以激發(fā)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比如針對社會中的熱門話題“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這個社會現象進行主題討論活動,并按照觀點的不同分為紅藍兩方開展辯論比賽。這一生活中的熱點話題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和討論欲望,活躍了德育課堂的學習氛圍,小學生在辯論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更加容易融入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當事人的心理活動和思想變化,在辯論和總結中鍛煉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體會到德育知識的實用性,用更加客觀的角度更加全面的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 總結
生活實踐是德育理論知識的源泉,對小學生開展生活化德育教育,拉近德育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幫助學生建立起德育意識,體會到德育知識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實現小學生知識和道德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杲玉梅.小學生德育生活化的意義和價值[J].吉林教育,2015(32).
[2] 李少校.讓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綻放——小學德育生活化的途徑探索[J].才智,2017(02).
[3] 穆郁秋.試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德育融合實施的意義與價值[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04).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qū)第十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