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目的:探討盆底肌肉鍛煉對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術后控尿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80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據數字表法隨機分成觀察組(n=40例)和對照組(n=40例),對照組術后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及健康指導,不做特殊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實施盆底肌肉鍛煉,觀察其治療有效率以及手術后控尿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以及漏尿量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以及漏尿量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降低,且觀察組好轉幅度更大,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結論:盆底肌肉鍛煉的實施可有效提升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術后控尿效果,對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關鍵詞:盆底肌肉鍛煉;壓力性尿失禁;手術;控尿效果
中圖分類號:R694.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4-031-002
壓力性尿失禁是泌尿科的常見疾病,多發(fā)生在中老年婦女當中,特別是經產婦發(fā)病率最高。由于這種疾病的癥狀容易反復發(fā)作,且相對隱私,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動、體育鍛煉和性生活,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大多選擇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仍需要接受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然而何種治療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患者術后控尿效果,至今仍缺乏統(tǒng)一定論。本文旨在探討盆底肌肉訓練對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術后尿控的影響?,F(xiàn)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80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研究中的病例資料均選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間于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據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n=40例)和對照組(n=40例),觀察組24例女,16例男,年齡范圍43~75歲,平均(59.01±8.22)歲,病程5個月-9年,平均(4.52±3.13)年,其中完全性尿失禁23例,不全性尿失禁17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均在45~76歲,平均年齡(60.02±8.17)歲,病程7個月-10年,平均(4.98±3.08)年,其中完全性尿失禁24例,不全性尿失禁16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對比無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分析。
1.2方法 兩組均采用手術方法治療,對照組手術后應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及健康教育,無特殊性治療措施,告知其定期接受復查,完成一般信息采集。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盆底肌肉訓練,主要包括:(1)呼吸運動:指導患者仰臥或坐下,稍微彎曲雙腿,分開,緩慢呼吸,并嘗試在吸氣時使肛門和會陰收縮,保持4-6秒,盡可能呼氣,持續(xù)10秒,重復幾次直至患者掌握,但注意腿、臀部位肌肉不得參與,2-3次/次,持續(xù)10周以上。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去枕頭平躺,雙手放在腹部,吸氣時嘗試使腹部膨脹,通過口呼氣,收縮腹部肌肉;然后骨盆底肌肉收縮,患者將臀部抬離床并在呼氣時持續(xù)5秒,10次/組,6組/天。(2)坐立提肛肌:將膝蓋分開,并向前稍微傾斜身體,同時做骨盆底肌肉縮進和提肌運動,時間達到10秒后,坐直身體,并盡可能放松腰部,200次/d,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練習12周。避開月經期。(3)腹直肌和盆底肌的運動,在仰臥位,腿盡可能彎曲,使大腿靠近腹部。然后雙手抱腿,觸摸腳尖。再躺下并深吸氣,10-15min/次,3-4次/d。
1.3觀察指標 依據患者臨床特征判斷其治療效果,治愈:尿失禁癥狀消失,患者恢復自行控尿功能。好轉:基本能自行控制小便,但偶爾會出現(xiàn)失禁;無效:仍存在尿失禁,未有明顯改善。治療有效率=好轉率+治愈率。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以及漏尿量(采取1h尿墊試驗獲得)進行觀察。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并分析數據。計量數據資料選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選用t檢驗,計數資料選用%表示,組間對比選用x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7.50%、85.00%,觀察組明顯較高,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控尿效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以及漏尿量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以及漏尿量與治療前相比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好轉幅度更大,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壓力性尿失禁是由于腹內壓在短時間內異常升高,導致機體不自主排尿引起的,雖然不會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但是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可能導致抑郁和焦慮,已經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臨床常采用手術方案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盡管術后癥狀己基本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漏尿現(xiàn)象,近年來,隨著臨床康復醫(yī)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盆底肌功能訓練逐漸應用于壓力性尿失禁的康復治療。
本研究對40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術后給予盆底肌肉功能鍛煉,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5.00%),且治療后兩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以及漏尿量與治療前相比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好轉幅度更大,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根據壓力性尿失禁的病理生理機制設計盆底肌肉功能鍛煉,通過增強盆底肌群收縮和舒張功能,能有效提高盆底肌肉支持力,使尿道括約肌強度增加,并降低盆腔內壓,最大限度提高術后控尿效果。
綜上所述,將盆底肌肉功能鍛煉應用到壓力性尿失禁術后康復治療中,對提高壓力性尿失禁術后控尿效果意義重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