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程
關鍵詞:教師的主導作用;活動型課堂;幾對關系
一、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主導就是引導人或事物向某個方面發(fā)展,目標是價值引領。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以立德樹人為指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為時代新人。表現(xiàn)為: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通過對學生學習的導向性、指導性和參與性等的教學設計突出知識的生成、遷移及認識的深化,做到教學相長,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與學生共同搜集資料、探究分享和借鑒,以及達到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落實。
二、打造活動型課堂
學科課程的內容采取活動設計的方式呈現(xiàn),包括社會實踐活動,即“課程內容活動化”;或者說學科內容的展現(xiàn)方式就是一系列情景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讓課堂貫徹有學生說出來、有學生的思維碰撞、有學生的深度思考、有學生的質疑探究、有知識的生成過程作為內在主線。其一,著眼課程實施的方式,它不是兩類課程的拼合,而是兩類課程的融合:既具有“活動課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特點,讓學生深度參與,體驗知識生成,并能在列舉、回顧、比較與明辨的過程之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尊重學生的經驗、學生的關切、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自行建構的過程等等);又具有“學科課程”尊重學科素養(yǎng)的特點 ,包括“ (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等等。其二,活動設計作為學科內容的載體,是可選擇、可調整的,并不具有課程內容的意義。也就是說,這種課程的學科內容是確定的,活動經驗是不確定的。所謂“活動型”,與其說是活動課程承載學科內容的新使命,不如說是學科課程依賴活動實施的新類型。
三、在課程實現(xiàn)中恰當處理好幾對關系
1.在對待師生關系上,強調尊重、贊賞與陪伴。
平等是合作交流的最好平臺,教師應該是平等和諧關系的倡導者。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師生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煥發(fā)出智慧的光芒。對每個學生要有積極的信念,喚醒學生內心蘊藏著的積極思源;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可塑之才,相信每個孩子的成長就是一變化發(fā)展的過程;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個性與特點,只不過是有時放錯了地方。要求教師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尊嚴和價值,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待學生每一次困難與錯誤。以人為本,科學引導,做學生健康成長的陪伴者,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能體罰學生,不能羞辱、嘲笑學生,不能隨意當眾批評學生。
2.在對待教與學上,強調激發(fā)、幫助與引導。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中逐步提高實踐能力、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重視思維的啟迪,遵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幫助學生意味著要促進更好的學習和發(fā)展,而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冷眼相待、甚至是拋棄、冷漠學生。
3.在對待自己上,強調總結、反思與學習。
尊其師信其道?!百|量是尊重出來的”。在信息時代下,教師應該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做成長型教師,才能更好的贏得學生的尊重。教師應該努力掌握與實踐新課程理念,借助各種教育資源與手段,以研究者的心態(tài)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總結經驗、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要求教師在課程的前、中、后都要進行反思,更好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和持續(xù)成長的動力。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上,強調的是分享、合作與提升。
眾人拾柴火焰高。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之間的教師通力合作,齊心協(xié)力的培養(yǎng)學生,從而使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學有機融合、相互促進。既提升了整體教育教學的質量水平,又在合作分享中增強了持續(xù)學習的能力。
5.在對待教材與課程上,強調的是普遍性與特殊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創(chuàng)新性地使用國家課程教材,積極將國家課程地方化、校本化。同時積極參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建設。
6.在對待課堂與課外上,強調學習、運用與參與。
實踐是學習的基礎,教育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獲取知識的過程。教師的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和課堂,還應該走入社區(qū),成為社區(qū)的一員,充分挖掘社區(qū)的教育資源,從而使得學校教育社區(qū)化、社區(qū)生活教育化。
7.在對待學習與育人上,強調引導、落實。
學習是過程育人是根本。教學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落實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形成堅定的政治認同和法治意識,具備一定的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的能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