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曦
教學要用教具,這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對學生進行教育,是否也需要“教具”?回答是肯定的。也許有些教師會說,教育學生需因地制宜,不可能事前都把教具制好。這話說得有一定道理。其實,我們身邊的許多用具,比如桌子、椅子、撣子、掃把等,都可以用來教育學生,倘若運用得好,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桌子
不知什么原因,學校配給我的辦公桌,是一張左右晃蕩的“次品”。細看看,原來桌子的一條腿,比其他腿短了幾公分。我本想到后勤處調換一張,但考慮到自己的辦公室在四樓,這樣抬上抬下不方便,于是決定將就著用。后來,我從路邊撿了個木片塞到桌腿下,一搖,桌子紋絲不動,我的臉上不由綻露出笑容。
這天,我剛碰到桌子,桌子便搖擺起來。彎下腰查看,原來是桌腿下的木片不翼而飛了。我非常生氣,正想發(fā)火,一位老師笑著說,他3歲的孩子昨天來辦公室玩,竟順手牽羊地拿走了我的木片,他是到家后才從孩子的口袋里發(fā)現(xiàn)的。弄清了原委,我不好再說什么。
小心翼翼地伏在桌上,正欲備課,忽然看到政教主任向我走來。他說,我班有名叫小軍的學生,早飯后在教室里吹口哨,嚴重影響學習秩序,可這個學生脾氣倔,不承認錯誤,目前正在政教處跟人犟嘴呢。政教主任希望我把小軍領出來,勸其承認錯誤,寫份檢查,不然,學校將對其通報批評。
聞聽此言,我心里開始惆悵起來。我深知,小軍是名十分難管的學生,之所以說他難管,是因為他性格倔強,態(tài)度傲慢,行為怪異。他經(jīng)常違紀,且每次違紀后,從不接受批評,卻百般狡辯,把人氣得心口疼。軟的硬的我都用過,可是沒用。
今天他又惹事了,這可怎么辦呢?我心里十分著急。
焦急中,辦公桌的一陣晃蕩提醒了我,我眉頭一皺,不由計上心來。
沒用多長時間,我便把小軍叫進辦公室。我讓他伏在辦公桌上,把事情的前后經(jīng)過寫清楚。因為未受批評,小軍的情緒很好,字也寫得工工整整。但桌子來回搖擺,搞得小軍有些心煩,看得出,他在生桌子的氣。站在一旁的我暗暗發(fā)笑,待看不下去時,我勸他說:“你就不能想想辦法讓桌子不搖晃嗎?”
一句話提醒了小軍,只見小軍站起身,走遍屋內的各個角落,希望找到木屑、磚塊、紙片之類的東西,但一無所獲,他無奈地望著我,心里十分懊喪。
見此情景,我一言不發(fā)地走上前,徑直坐到椅子上,然后把腳墊到那條有點短的桌腿下。“還搖晃嗎?”我推了推桌子,故意問小軍。
小軍咧了咧嘴,笑著說:“不搖晃了?!?/p>
我正要起身,忽聽小軍說:“老師,你經(jīng)常用腳支著桌子嗎?”
“不經(jīng)常,只在需要的時候?!蔽覐囊巫由险酒饋?,拍了拍小軍的肩,語重心長地說:“桌子一條腿短,這是它的缺陷。就跟人一樣,每個人都有缺點。其實,有了缺陷、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彌補缺陷,不去改正缺點,那樣是很危險的呀?!?/p>
短短幾句話,說得小軍面紅耳赤。我見小軍沒有抵觸情緒,便趁勢把以往的違紀行為和這次吹口哨的事兒說了一遍,講明利害關系,說清不良后果,直說得他淚流滿面。末了,我說:“用腳支桌子需要勇氣,還可能引起腳板疼痛。改正缺點也需要勇氣,也可能造成精神痛苦。但短暫的痛苦不算什么,蛹破繭才能成蝶,只要我們勇于修正錯誤,痛改前非,就一定能不斷進步,從而到達成功的彼岸。
我邊說邊注視著小軍,見他面帶愧色,而目光中充滿信心和希望。
這次談話很成功,自此以后,腿有殘缺的桌子成了我教育學生的“道具”。每每遇上“難纏”的學生,我都會讓我的“心肝寶貝”站出來“說話”,出人預料的是,如此做還屢屢奏效,這使我心里十分高興。
椅子
那一天,我正聚精會神地備課,忽然聽到我班的三名學生正吵吵嚷嚷地向辦公室走來。一問,原來是小鋒和上虎在教室打架,班干部勸不住,才氣呼呼地把他倆帶過來。聽完班干部的訴說,我很想責備小鋒和小虎幾句,但備課正備到緊要處,我不想打亂思路,于是指了指辦公桌旁兩把空閑的椅子,對小鋒和小虎說:“先坐下,你們的事一會兒再說?!?/p>
滿臉怒氣的他們一下子愣住了。只見兩人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是啊,犯了錯,老師還這么客氣,還讓他們坐椅子,這在以前他們從沒遇到過。
“坐??!”我瞥了他們一眼,見倆人還呆呆地站著,不由抬高了嗓門。
倆人見我誠心誠意,便交換一下眼色,相繼落坐?!袄蠋煛薄袄蠋煛?,剛一坐下,他們便爭著解釋打架的原因。
“噓!”我指了指辦公室里的其他老師,示意他們安靜。“別說話,先好好想想事情的起因和經(jīng)過,想想自己有沒有責任,想清楚了再告訴我?!?/p>
兩人不再說話,直愣愣地坐著。
當我備完課時,兩人的情緒已穩(wěn)定了下來,說話的語氣也緩和了許多。我讓他倆把打架的起因和經(jīng)過說一說,兩人按我的要求做了,所述事實基本吻合。結尾處他們都承認自己有責任,并表示要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其間兩人沒有爭辯,也沒有爭吵,氣氛十分融洽。
他們的態(tài)度讓我平息了心頭的怒火。我摸了摸兩個耷拉著的腦袋,坦誠地說;“你倆能誠懇認錯,老師十分滿意,所以今天的事兒老師不打算深究,也不向學校反映。但校有校紀,班有班規(guī),不管是誰,只要違了紀,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說說看,你們想得到什么樣的懲罰?”
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回答。
“這樣吧,看在你倆認錯態(tài)度較好的份上,今天我就不讓你們寫檢查了,也不約見你們的家長,只想讓你倆圍繞今天發(fā)生的事兒寫一篇作文,題材不限,題目自擬,你們說咋樣?”
“行!”“中!”倆人的臉上頓時掛滿了笑容。
說干就干,不等我細說,倆人已攤開紙,急不可待地寫起來。屋內回蕩著“唰唰”的寫字聲。
半小時后,小鋒搶先把“大作”交給了我。我一看,題目是“老師的態(tài)度改變了我”。細看,只見文中寫道:“我做了錯事,老師不僅不訓斥我,還對我十分客氣,讓我坐在椅子上。這使我心里很內疚。我內疚的是,老師像慈母一樣關心我,而我卻為了點小事就打架,凈給老師添麻煩,太不應該了……”
35分鐘后,小虎的《不是批評的批評》也完成了。他的語言更流暢,反思更深刻。他寫道:“坐在椅子上的我,百感交集,心潮膨湃。我深深地意識到,自己錯了,錯了,咋能因幾句閑話就動起拳腳呢?老師,你雖沒批評我,但你的寬容和仁慈已使我羞愧萬分。你的行動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為人處事要學會忍讓……”
想不到兩個調皮鬼還能寫出這樣的話,感動之余,我拿起紅筆在文后批了兩個大大的“優(yōu)”字。
叮囑了幾句話后,我讓小鋒和小虎回到了教室。而圓滿解決“打架事件”后的我,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
是啊,椅子本無特別之處,但犯了錯的學生坐上后,卻有了不同的感受。這種感受使學生冷靜下來,認真審視自我,客觀分析事因,這為老師有效化解糾紛打下了基礎。想不到一把不起眼的椅子,卻在不經(jīng)意間成了我最好的“幫手”。
這件事后,我的育人策略又增添了一項新的內容,那便是“坐下教育”。
撣子
我愛干凈,每次備課前,都要用雞毛撣子把桌子、椅子擦了又擦,可妻子埋怨我說,你穿的衣服不到三天就臟了,尤其是袖子、褲子臟得更快,咋回事呀?我思索了半天,不知其故。
直到有一天,同事李老師的話使我如夢初醒。當時,李老師坐在我的椅子上,跟我談教學上的事兒,談完后站起身,我看到他的屁股上有幾片灰漬。嘻笑中,我上前幫他拍了拍,邊拍邊“笑話”他不講衛(wèi)生,而他卻責怪我的椅子不干凈。我不信,一摸,果真發(fā)現(xiàn)椅子上有不少灰塵。
我想不通,明明坐前用雞毛撣子擦了幾遍,為什么還有灰塵呢?
還是李老師一語道破天機,他說,那東西疏松、輕浮、柔軟,中看不中用,不如用抹布,抹布用手一捏,密不透風,“實心實意”,凝心聚力,能消除一切灰塵。我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后的我又從中得到啟示:是啊,做人也應該是這樣,學生學習……
明白了這個道理后,我便伺機教育學生。
機會終于來了。這是期中考試后的一天,我把小霞叫進辦公室,準備跟她好好談一談。之所以找小霞座談,是因為小霞太讓人失望了。她本天資聰慧、活潑可愛,可她學習不勤奮不踏實、總是應付任務。課堂上她跟老師“捉迷藏”,不是看小說,就是交頭接耳,當老師批評她時,她狡辯說老師講的內容太簡單、沒啥可聽。課后總是第一個完成作業(yè),可老師批改后,發(fā)現(xiàn)她錯題最多。我曾找她談過幾次話,但她很不虛心,根本不聽我的勸告。這不,考試成績出來了,她又退了十幾個名次,不找她談談能行嗎?
但座談能否取得成效,我心里仍沒底。因為前幾次座談,最后都是不歡而散。你看,小霞走進辦公室后,也許意識到我要說什么,竟是滿不在乎的模樣。
我沒跟她一般見識,卻微笑著對她說:“今天找你來,只是隨便聊聊,你不用擔心,也不必對我抱有敵意?!?/p>
我的話使小霞的緊張情緒有所緩解,但她仍然提防著我,一副要跟我吵架的姿勢。
見此情景,我便不再提學習上的事兒,只指了指桌子、椅子,說:“幫老師把桌子、椅子擦干凈好嗎?這陣兒老師有點忙?!蔽疫呎f邊拿起參考書裝模作樣地看起來。
學生往往這樣,你批評她,她跟你犟嘴,可你讓她幫忙干點事,她卻很樂意。小霞也不例外。
只見小霞順手拿起桌上的雞毛撣子,一遍又一遍地擦著桌子、椅子,干得很認真,也很賣力。擦了幾分鐘后,小霞有些得意地說:“老師,擦好了?!?/p>
我放下書,用手指捺了一下桌面,然后把沾有灰塵的指頭伸到小霞的眼前,苦笑著說:“你看看,還有灰塵,你想讓老師弄臟衣服嗎?”
小霞尷尬地笑了笑,一句話沒說,又殷勤地干起來。
如此重復了幾次后,小霞有些不耐煩。眼看小霞要“罷工”,我提醒她說:“你是位十分聰明的同學,就不能想想別的辦法嗎?”
我的話使小霞茅塞頓開,她見桌腿上綁了條抹布,便取下用它擦起來,不一會兒,就把桌子、椅子擦干凈了。她還不放心,又把抹布洗一洗,再擦,至到桌子、椅子一塵不染為止。
干完活,小霞注視著我,目光中盡是自豪。
我撇開小霞的目光,什么話也沒說,卻把抹布與撣子放在一起,問道:“你想過沒有,為什么撣子不能把桌面、椅子擦干凈,而抹布能?”
一句話問得小霞摸不著頭腦,她思索片刻,卻想不出答案,只好搖了搖頭。
我把李老師講給我的話說給小霞聽,小霞聽后滿意地點了點頭。我看小霞沒明白我的真實意圖,就開導她說:“學習也應該是這樣。你腳踏實地、實心實意地聽課、做作業(yè),就有真才實學,學習成績就穩(wěn)定,還能逐步提高。相反,不懂裝懂、敷衍了事、輕浮自滿,就會栽跟頭、吃苦頭。你說是不是?”
幾句話說得小霞滿臉羞紅,她低下了頭,雙眼慚慚涌出悔恨的淚——
沒有一句批評的話,卻使小霞認識到自己的不是;沒有進行高談闊論式的交談,卻使小霞后悔莫及。真該感謝這把撣子和這塊破布,它們使我又成功地挽救了一名學生。
其實,只要多個心眼兒,周圍許多用具都可成為育人的“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