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佳琪
丁卉在《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中寫道:“世界上最治愈的東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在紹興,文字和美食分治著這座小城心臟的左心室和右心室,文字增其厚度,美食拓其寬度,因而在我眼中,紹興許是這世上最治愈的地方了吧。
紹興人對吃是極為講究的,“民以食為天”這五個字在這座古城的每一個犄角旮旯皆有跡可循,而多數(shù)正宗的紹興風(fēng)味也偏愛在某條極易被人忽視的小巷子里蟄居,只偶然便從巷口躥出來幾縷香氣,直勾得天南海北的食客食指大動,一股腦兒地鉆進條條古巷新街去品一場舌尖盛宴了。
這里最負盛名的美食,當(dāng)屬紹興臭豆腐。一直以為“聞臭吃香”這四字用得實在妙極,多少外鄉(xiāng)人嗅著其霉臭氣味望而卻步,但只需狠得下心去咬上一口,那幾乎要滿溢出口腔的鮮香松軟氣息往往令人欲罷不能。豆腐選料嚴格,先切至麻將大小的方塊,緊接著以莧菜根汁浸制發(fā)酵,晾干后可蒸可炸,然油炸食之為佳。將豆腐貼著油面滑進鍋里,只需翻滾幾圈便可出鍋,剛出鍋的豆腐色澤黃亮,外脆里嫩,空氣中皆充盈著油酥酥的濃郁氣息,此時應(yīng)趁熱刷上一層鮮香爽口的紹興咸醬,一口便吞進一整個臭豆腐,嚼開,那脆中帶焦、鮮嫩咸香的滋味或許才真正算得上是舌尖上的升華,炸出來的皆是裹襲著濃郁歲月氣息與地方味道的小食。
梅干菜扣肉稱得上是食客們在這小城中最不可錯過的一道家常菜了。當(dāng)?shù)厝顺_x豬五花,一整塊肉一分肥四分精,合著自家曬制的梅干菜入鍋燜制,再加入適量老抽暈色。當(dāng)醬油燒干濃縮成汁,再以鍋鏟盛起淋灑在已然燜燒入味的扣肉上,此時的扣肉香氣四溢、色澤棗紅,一口咬下只覺酥嫩軟糯,油而不膩,加之梅干菜本身特有的咸香與嚼勁,兩者相得益彰,咬下只覺其咸鮮香酥,這當(dāng)會兒若是再配上一碗白糯糯、熱騰騰的米飯,真可謂是人間美味了。
僅次于梅干菜扣肉的當(dāng)是炸酥魚,紹興素以水鄉(xiāng)聞名,因而特色小食中必定少不得一道魚菜。馬山老街靠里的陳記酥魚鋪便是紹興一絕。酥魚選材較為隨意,最為常見的是以紹興本地出產(chǎn)的草魚為料,去頭去尾切成窄長塊狀,浸泡于參入適量黃酒的秘制鹵料中腌制,至其入味。做這道菜,黃酒用量的把控尤為關(guān)鍵,既要讓人忍不住匝吧匝吧回味其醇香濃厚,又不至喧賓奪主,失了魚肉本身的鮮味。待魚塊晾至控去水分后便可放入滾燙的油鍋中炸上幾圈了,撈出后再放入鹵水中浸泡少許功夫即可上桌。此時的酥魚香氣逼人,色澤亮麗,肥厚上口,最宜下酒,紹興最具特色的“咸鮮合一”風(fēng)味便在這其中了。
鄉(xiāng)愁是游子對故鄉(xiāng)味道的眷戀,味道是游子心中固守的鄉(xiāng)愁。不再說了吧,現(xiàn)在的我只想一頭扎進那氤氳著食色煙火氣味的紹興小巷里,吃出一個圓滾滾的肚皮來,方得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