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華
摘要: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基本要求,中學生必須在具備了一定的詞匯積累、語法基礎和英語語感才能進行英語寫作,因此英語寫作也是對中學生學習英語提出的最高要求,是英語教學中的一項艱巨任務。在這篇文章中,強調了以教材為中心進行英語寫作訓練的重要性,并根據(jù)原課文材料進行閱讀、復述和寫作等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旨在摸索出一條適合高中學生交際需求和認知發(fā)展水平的英語寫作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閱讀理解? 匯報? 輸入? 輸出? 寫作仿寫? 復述
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對寫作技能目標的要求,該目標要求學生從簡單的語言輸出上升到用語言做具體的事情、表達自己的思想。近年來的中考作文考查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筆者以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要特別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教材是學生首先接觸到的、最主要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鮮活的語言。課文題材廣泛,體裁多樣,難易程度適中,適合學生做口頭的匯報、寫作等練習。這些練習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的課本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他們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在基礎教育結束時,學生需“能根據(jù)所讀文章進行轉述;能根據(jù)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能寫出語意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tài)度;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guī)范、語句通順?!?/p>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彪S著經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我校成為了一個城鄉(xiāng)結合的城郊學校。留守學生不少,家庭教育是隔代教育:優(yōu)質生源流失嚴重,家長對孩子教育重視(尤其是英語)不夠。因此可供開發(fā)的課程資源受限,大量的閱讀和寫作材料還得依托對教材的挖掘。當然教材里的教學資源也是我們教學的載體和典范。
一、對聽說材料的挖掘閱讀與寫作
根據(jù)教材的聽說練習的輸入后,再讓學生根據(jù)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口頭匯報的輸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例如可根據(jù)各個單元的A模塊和B模塊的聽說內容可進行閱讀理解式和口頭匯報的延伸。聽說完后,請學生根據(jù)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匯報。以八上一單元為例:Section A的1b、2a、2b聽力任務的語言輸入后,請學生們根據(jù)所獲信息圍繞Where? When?Who?What?How?進行匯報,再以寫作的形式完成。 I have a good friend,Lisa.She ____ a great vacation last month.she went to ______with _____.And she ______.It was _____. She ___(buy)_____
其次,在2d 的Role-play 環(huán)節(jié),也可以設置成簡單的閱讀理解題型進行訓練和Retell。例如 八上七單元2d 對話操練完后,可讓學生以短文形式進行Retell The Future of the City.
二、對教材中的短文挖掘閱讀和寫作的素材
在人教版教材中,每一個單元Section B模塊都設置了閱讀短文,而這些短文都是每一個單元的經典話題,大多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我們除了完成教材設置的相應任務,還可以進行閱讀理解各種題型的延伸(選擇型、判斷型、任務型和填表等)。例如,在七下五單元B模塊的2b Let’s Save the Elephants 的教學時,讓學生通過閱讀輸入語言后,我們可以挖掘成任務型閱讀,輸出語言。設置5個問:①Where are the students from?②What can elephants do? Are they smart?③Why are elephants in great danger?? ④When is Thai Elephant Day?⑤How do we save the elephants?
英語學習除了聽說、閱讀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語言輸出形式那就是寫作,依托教材中的短文多模仿。仿寫既能反饋出學生對課文的體裁及重要句型的掌握程度,又能促進學生對課文所用語言材料的系統(tǒng)掌握,取得舉一反三的效果。那么,要求學生模仿什么呢?
(1)仿寫課文思路。仿寫最重要的是模仿思路。比如,記敘文要有貫穿全文的線索,以使事件或故事發(fā)生、發(fā)展的脈絡清楚;描寫文要有合理的邏輯順序,其展開的順序要符合認識規(guī)律。例如,八上的日記,主要以敘事為主。因此在這一單元可以讓學生模仿2b Jane’s? diary以及3a進行仿寫。 書信則要選擇合適的角度,按照求助或者介紹等角度進行寫作。只有掌握了各種文體的寫作思路,學生在寫作時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2)仿寫課文結構。初中英語寫作的文體主要是記敘文、議論文等,在仿寫時,要注意學習其結構特點。如記敘文,多采用三段式的謀篇布局形式,并采用順敘的方法。第一段交代時間、地點和人物,第二段交代事件發(fā)生的過程,第三段敘述事件的結果,感受等。議論文也多采用三段式:第一段擺出論題,第二段列出正方觀點,第三段列出反方觀點。也可采用四段式:第一段擺出論題,第二段列出正方觀點,第三段列出反方觀點,第四段展示作者自己的觀點。了解了這些文體結構之后,學生才有可能寫出結構緊湊的文章來。例如九年級七單元,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寫這樣的議論文就可以讓學生們根據(jù)B模塊的2b 進行分析其結構后再進行仿寫。
(3)仿寫課文句式。課文中常出現(xiàn)許多習慣表達方式和一些特殊句式,還有一些適合某些特定情景、場合的常用句子,教師要向學生多強調、示范。特別是一些常用于文章開頭、結尾和中間起承接作用的慣用語,要讓學生多練習,并能運用到寫作中。例如,在九年級五單元課文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和組織素材的,讓學生掌握對傳統(tǒng)手工藝品的描述,對其制作材料和制作過程的描寫,使學生學會對有關手工藝品的寫作方法。然后以Oil paper umbrella等為題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訓練。
三、依托原文進行復述,進行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復述是一種廣泛采用的語言教學策略,《英語課程標準》也要求能根據(jù)課文進行轉述。復述是在保持原文主體內容不變的基礎上,改變文章的體裁、人稱、語言、結構等方面。學生在進行短文復述時,教師應先提供示范,講明要求,并給予必要的提示。初學復述階段,完成教材的閱讀任務后,教師可領著學生復述。然后就可讓學生自己運用所獲得的關鍵信息(如Mind Map)進行思維與表達。 例如,在學習Travel Diary 后學生可圍繞when,where,who,what,why,how做一副思維導圖進行復述。
總之,圍繞教材進行的閱讀和寫作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實踐證明,這是一條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好路子。英語教材中的閱讀、寫作素材無處不在,只要教師潛心挖掘,學生認真完成,就一定會有所收益。處處留心皆學問,而我們同樣可以說:在英語教學中,處處留意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