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光
摘 要:毋庸置疑,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追求的重要目標,而在新課標深化實施的背景下,有效教學的內(nèi)涵更為豐富。因此,本文將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談一談應該怎樣提升教學活動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簡單來說,有效教學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活動。而從當前大量的教學研究來看,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并尊重這一教學理念。這樣一來,可以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當前的教育發(fā)展趨勢,從而優(yōu)化教學活動的效果,進而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1.融入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氛圍
不難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對最終的教學效果會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就是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向學生進行解讀,在這種被動的、單一的學習模式中,學生通常會感覺教學過程比較枯燥。因此,教師可以將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與教學內(nèi)容緊密結合起來。利用信息技術的聲音、圖像、影像等綜合性的媒介,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只有這樣,才能為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蘇州園林》這篇課文中,作者站在游覽者的視角對蘇州園林各具匠心、數(shù)量眾多的共同特點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概括,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使讀者更加全面地對蘇州園林進行欣賞。但是,這篇課文僅僅結合一些簡單的圖片進行了文字敘述,學生的體會并不直觀。于是,我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段以“蘇州園林”為主題的旅游視頻,在這段視頻中,用鏡頭帶領學生欣賞了獅子林、留園、拙政園、退思園、網(wǎng)師園等一些經(jīng)典的蘇州園林建筑。同時,在宛轉悠揚的背景音樂的配合下,給學生詳細講解了蘇州園林的藝術思想、藝術特色、文化意味。視頻播放完畢之后,我要求學生對視頻內(nèi)容進行了簡單的概括。最終,借助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不但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使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思考。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對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實施體驗教學,引導感性認知
從學科特點來看,很多教學文本都可以視為一種情境化的學習材料?;谶@一特點,體驗式教學法無疑是一種十分適用于初中語文的教學策略。所謂體驗式教學,主要是指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通過創(chuàng)造實際的或者重復經(jīng)歷的情境與機會,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呈現(xiàn)或者再現(xiàn),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當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fā)展和提升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體驗式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感性認知,以此來使學生理解教學文本的意義。
《智取生辰綱》是選自于小說《水滸傳》當中的一個故事,主要講述了楊志押送生辰綱途經(jīng)黃泥崗,被晁蓋、吳用等人劫走生辰綱,后因走投無路,到二龍山落草的故事。《水滸傳》作為一部十分經(jīng)典的白話文小說,很多學生已經(jīng)多多少少對其內(nèi)容有了一些了解,所以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加感性的認知,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角色扮演活動,以此來將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了出來。首先,我選擇了幾個性格比較活潑的學生,然后,我給他們分配了楊志、晁蓋、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虞候、軍健、老都管等角色,并讓學生對文章的語言進行了一定的理解。最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表演活動。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站在角色的角度對文章進行了感性認知,而其他學生也通過觀看表演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直觀的理解。
3.組織合作學習,促進知識建構
正如前文所述,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性的探究活動。同時,教師還應該利用恰當?shù)姆绞綄W生進行一定的點撥,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可以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有的放矢,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如:為了使學生對《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有更加全面的理解,我引導學生進行了自主探究。首先,我給學生提出了以下一組問題:(1)在這首詩中,作者圍繞“土地”進行了哪些象征性的描述?(2)“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鳥歌唱了哪些事物?這些事物各自象征了什么?(3)詩中對黎明、風、河流、土地的描寫具有什么作用?(4)為什么詩人要將自己虛擬為一只鳥進行情感抒發(fā)呢?(5)文章主旨句是哪一句?你對這句話有怎樣的理解?然后,我要求學生根據(jù)這些問題進行了一定的交流與討論。最終,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較為全面的理解。
總結來說,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對教學手段進行改進與優(yōu)化,并完善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蔣永.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之我見[J].讀與寫,2019,16(26):62.
[2] 趙麗麗.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中學,2019,(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