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木英
【摘要】隨著“新課改”在現(xiàn)代教育中不斷深化,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性格品德養(yǎng)成的黃金階段,所以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小學班主任,我們必須打破陳規(guī),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有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觀念、形成良好的品德。這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形成,需要小學班主任不懈努力和耐心探索更多有效的德育工作方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索方法
“人之初,性本善?!毙W階段是人生的啟蒙階段,也是一個人性格和觀念形成的基礎階段。小學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做好德行的教育。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行為觀念一旦已經(jīng)形成,想要改變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小學班主任一定要牢牢抓住這個階段,把德育工作貫穿于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潛移默化地使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為小學生以后的人生打下重要的品德基礎。
作為一名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筆者深感“先育人,再教人”的正確性,一個人是否擁有正確的行為觀念比是否擁有高學歷對人生的影響更深遠,擁有正確的三觀和良好的德行對于社會的繁榮安定也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本文主要分享一些小學低年級學生德育工作開展的方法,愿與眾多教學工作者一同探討更多適用于低年級小學生的有效德育工作方法。
一、從小事抓起,言傳身教
低年級小學生剛從幼兒園升上小學,是懵懵懂懂的,思想還沒定型,自制能力也比較差,這時班主任就是他們的導航者,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所以,小學班主任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的素質,給學生做最好的榜樣。對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可以從小事抓起,在日常的小事中循循善誘,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和行為。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筆者會在班會上以講故事的形式向學生解釋《小學生守則》的含義。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學生逐漸意識到這是一個需要遵守規(guī)則、有道德標準的社會,明白到在學校里是需要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然后在一些小事中不斷地引導他們如何把道德知識轉化成為道德行為。例如,在學校參加晚會的時候不能大聲喧嘩,進場離場的時候都需要排隊、講秩序,離場時要注意身邊有沒有垃圾,有的話一定要撿起來等等。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筆者會耐心地反復叮囑他們、引導他們,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而筆者平時也會注意這些小細節(jié),爭取做到言行一致、言傳身教,給學生做個好榜樣,筆者認為這是小學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把握學生心理,善于表揚
每個人都會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小學生也不例外。甚至,小學生因為正處于一個單純的年紀,內心的渴望往往會表現(xiàn)得更為強烈,我們作為小學班主任,一定要學會把握學生的心理并重視這一點。這個階段的學生其實心理是很脆弱的,他們渴望得到表揚,害怕得到批評,我們要讓學生身心健康地快樂成長,就必須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學生中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差的,筆者從來不會對成績差的學生表示厭惡,筆者告訴自己,所有學生都是可愛的,都是需要關懷的,要盡量做到一視同仁。兩個學生鬧矛盾的時候,筆者從來不會憑借主觀意識去判斷對錯,筆者會讓兩個學生都說明事情的經(jīng)過,然后各自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互相道歉,不會讓其中一方感到委屈。因為小學生并不完全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受了委屈,思想觀念可能會因此而扭曲,從而影響未來人生道路的選擇。
面對學生,筆者毫不吝嗇給予表揚,因為筆者知道在正確的事情上給予相應的表揚能夠使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怎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學生撿到別人的東西交給筆者時,筆者一定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該學生拾金不昧的精神,再趁機教育同學們要向該同學學習,這樣學生就會懂得撿到別人的東西不能據(jù)為己有。值日的時候,筆者會表揚認真搞衛(wèi)生的同學,讓他們明白勞動是最光榮的。諸如此類,筆者開展德育工作的方法就是在細節(jié)上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學生的三觀往正確的方向形成,鼓勵學生向積極的方向靠攏。
三、趣味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筆者認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低年級班主任,必須具備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低年級小學生和中學生不同,因為年紀還小,一些生硬的道理他們并不容易理解。這就需要老師想辦法,用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方式,比如,講故事、角色扮演等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幫助他們消化理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眴渭兊刈寣W生懂得道理還是不夠的,理論一定要和豐富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才能加深學生的理解,才能幫助學生把道德知識轉化為道德行為。日常能實踐的機會也非常多,比如,雷鋒節(jié)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們學雷鋒做好事,清潔校園;植樹節(jié)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栽種小花小草,引導他們對世界萬物充滿愛心;重陽節(jié)的時候還可以組織學生們去敬老們看望老人,給老人們打掃衛(wèi)生、表演節(jié)目等等,讓他們把尊老愛幼這個詞體現(xiàn)在真真切切的行動上。課間的時候還可以帶領他們進行拔河比賽等趣味比賽,在保持他們童真的同時,能夠讓他們逐漸領悟到集體榮譽感這個詞的意義,有助于日后建立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四、家校結合,注重家庭教育
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單純依靠學校、依靠老師,還需要家長的配合。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會把家長作為行為模仿的對象。但是因為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弱,如果學校班主任的教育和家長日常的行為舉止相違背,就會給學生的思維造成混亂,導致學生分辨不出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所以家庭德育教育這一塊絕對不容忽視。
如今,得益于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人與人之間能夠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科技手段得到更緊密的聯(lián)系,也給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方式,班主任應該和家長一起聯(lián)手穩(wěn)抓孩子的德育教育工作。平時班主任可以和家長多多保持聯(lián)系,讓家長清楚地知道自家孩子在學校的動態(tài),也會讓家長更加相信老師是非常關心自己的學生的,這樣家長會更愿意配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也會更積極地和班主任探討教育孩子更有效的方式。另外,班主任還可以收集一些科學正確的育兒知識提供給家長,讓一些不懂得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的家長學會一些合理的育兒知識。只要家長和老師團結一心,就一定能把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開展到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行觀念。
綜上所述,小學德育教育是使小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和良好德行的重要手段。小學班主任,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班主任更要明白自己肩上肩負著的“育人”責任,時刻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細化養(yǎng)成教育,促進品德形成。從細節(jié)上去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用關懷和表揚去鼓勵學生向積極的方向成長,通過趣味理論和豐富的實踐去加深學生對于德行的認知,再由老師和家長聯(lián)合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德行。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筆者最大的心愿就是守護學生身心健康地快樂成長,幫助學生為將來的璀璨人生打下最堅實的德行基礎,讓他們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