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順莉
摘要: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領(lǐng)會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寬多種閱讀途徑、倡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創(chuàng)造性閱讀
在長期的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始終處于不放心,枯燥的強化訓練,無論是識字、寫作、還是閱讀都是施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都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豈不知,在提倡快樂學習、自由學習的今天,這種教育教學方法實在是一種落后,不但不利于自身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而且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還阻礙了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xiàn)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因此,只有改變以前繁瑣、枯燥的教法,把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逼迫學為自愿學,死學為樂學。那么應如何引導學生愛上閱讀呢?
一、精心設(shè)計課前引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處優(yōu)美的風景,讓你流連忘返,想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精彩的課前引入,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shè)計閱讀課文的開場,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筍芽兒》這篇課文時,首先引導學生說: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也喜歡你們???,他們來了!(課件出示春天美景圖并配上歌曲《春天在哪里》,聽著歌曲讓孩子們做自己喜歡的動作。)此時你想說什么嗎?(同桌交流對春天的喜愛)是啊,春天萬物蘇醒,大地生機盎然,有一位可愛的小精靈也伸了伸懶腰,探出了尖尖的腦袋,也想欣賞春天的美景,它就是——筍芽兒。筍芽兒是什么樣子的呢?小筍芽是怎樣長成高高的竹子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筍芽兒》一課。學生如果對閱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主動去讀書,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
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教學中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一年級時上閱讀課文只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概說出一句話的意思,便予以表揚、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還要有一定的感情,要能準確地斷句,并且能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把各句聯(lián)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課文,能夠初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能從句與句之中初步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致對全篇內(nèi)容的大概理解。
三、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j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講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fā)、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感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因此,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的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自讀,讓其讀出情感,讀出含義。讓學生自瀆,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然后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
四、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拓展閱讀的實踐
閱讀教學成敗與否直接決定著文章整體閱讀的成敗。這就要讓我們老師花一番心思了。怎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怎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實踐能力呢?首先要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有書可讀,有時間讀。其次精選文章,拓展閱讀的實踐?,F(xiàn)在網(wǎng)絡(luò)時代,上網(wǎng)就能找到好文章,學校圖書室有各種類型的讀物,班上還有圖書角。但要引導學生挑選適合自己閱讀的好文章,讓閱讀充實自己。
五、不求唯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獨特感悟
閱讀教學應提倡標新立異,允許學生見仁見智地解讀作品,對作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我們要摒棄教參上的或自己的“標準答案”,要以豁達的態(tài)度,審視學生的各種見解,要以尊重為前提,以鼓勵為原則,不以標準答案去求全、求同。不能斥責那些看起來很新穎奇特的觀點,相反,教師要對其表揚和鼓勵。對于一些獨特答案,不輕易加以否定,對學生表露的不同觀點、不同的思維方法不能盲目加以壓制,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好機會。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閱讀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xiàn)思維誤區(qū)。這時候,教師不要急于批評,而是正確地對待,找出問題發(fā)生的原因,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問題。教學中,只有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見,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被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苗才能閃得更亮,才能使學生真正養(yǎng)成終生受益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習慣。
總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體驗、感悟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環(huán)境,能夠積極參與對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提高讓學生從心底愛上語文,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書本是甜的、香的。能從小就體味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生閱讀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