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文后面的“思考練習”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有的暗含著課文的教學目標,有的提示了課文的重點難點,有的還提示了學習的方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聚焦課后的“思考練習”,能有效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制定;優(yōu)化;突破;檢測
隨著閱讀教學改革的深入,閱讀教學課堂的面貌煥然一新。但是,在“創(chuàng)新課堂”的后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忽略了課后“思考練習”,甚至完全把它當作課后的作業(yè)。其實,課后的“思考練習”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聚焦“思考練習”,能有效提高語文閱讀的教學效率。
一、 依據“思考練習”,制定教學目標
要有效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首先要明確具體、合理的教學目標。這樣,教學才能有的放矢。而課后的“思考練習”是課文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它體現了一組教材、一篇文章的教學重點,是編寫每篇課文教學目標的重要指標。教學前要認真分析課后的“思考練習”,領會編者的意圖,根據《課標》對本年級的規(guī)定,按本組教材內容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教學目標。如教材《北京的春節(jié)》,課后“思考練習”第一題的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題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讀課文,分清課文的詳略,體會文章的寫法;第三題的目的是學習課文的寫法。在領會編者設計意圖的基礎上,可以編寫出下面的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jié)的習俗,感受節(jié)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jié)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tǒng)文化;2. 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3.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這樣,依據課后的“思考練習”明確教學目標,指明教與學的方向,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 緊扣“思考練習”,優(yōu)化教學過程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分析課后的“思考練習”,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重新梳理課后的“思考練習”,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一) 變以教師講為主線為以學生讀為主線
“讀”是語文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活動。教學實踐證明:“讀”能深刻體會句子的含義;“讀”能自主領會文章的主旨……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后的“思考練習”有很多“讀”的練習:有的是“朗讀課文”;有的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的是“默讀課文,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有的是“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教學時,根據課后的“思考練習”,安排“讀”的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根據課后“思考練習”安排以下的教學:第一步,默讀課文,讓學生說說賣火柴的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時看到了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第二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第三步,輕聲讀課文最后面的三個自然段,聯系上下文與同學一起討論問題:“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狈謩e是什么意思……這樣,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 變先講后練為講練同步
有的教師認為,課后的“思考練習”是上完課文后的練習題,教學上往往習慣先講后練,甚至把課后的“思考練習”當作課后作業(yè)處理。這樣,勢必造成學生該讀的沒讀好,該思考的沒思通,該說的沒說準,改寫的沒寫好,出現棄本求末的現象,很難落實語文教學目標。因此,教學中,要根據每道題的編寫意圖以及教學的需要,把課后的“思考練習”靈活地分散在課堂教學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研讀“思考練習”,突破重點難點
課文后的“思考練習”有的為學生提示了學習思路,有的是提示了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有的還提供了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后“思考練習”,弄懂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尋求解決重點和難點的步驟和方法,學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比如,《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記敘了居里夫人提出新的思考、提煉純凈的鐳以及對待崇高榮譽的幾個人生片段,展示了一個集外表端莊、人格高尚于一身的居里夫人形象,贊揚了她堅定頑強的性格,勇于為科學獻身的高貴品質。這篇課文的重點是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難點是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教學時,引導學生研讀課后的作業(yè)發(fā)現:課后第一題作業(yè)“課題中的美麗表現在課文中哪些方面”是難點,課后第二題作業(yè)“找出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體會”是課文的重點。于是,讓學生朗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認真體會,感悟居里夫人的品質;再讓學生讀課文后討論居里夫人的“美麗”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學生在這道題的引導下,順利地突破了重難點,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四、 利用“思考練習”,檢測學習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桑戴克曾經指出:一個人對他的活動知道結果和不知道結果,效率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要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及時檢測與反饋,對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檢測學習效果,必須對照學習目標,把課后的“思考練習”原題或對原題的恰當、合理變通作為檢測題進行檢測。如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訓練目標:懂得課文揭示的道理,檢測題的設計可以把課后的“思考練習”變通為:“讀了《狐貍和烏鴉》這一課,我們懂得了的道理”。這道題有效檢測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程度。因此,利用課后“思考練習”進行檢測,有利于教師準確把握教學的效果,并及時進行調控,從而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作者簡介:
袁廷盛,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