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香周,趙大海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及生命。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CAP發(fā)病率大約為0.2%~1.2%,每年因感染CAP死亡的人數(shù)約12.5萬,占CAP患者總數(shù)的5%[1]。臨床經(jīng)驗表明,CAP患者病情的早期準確判斷、敏感藥物合理選擇及療效評估對患者的預(yù)后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CAP患者病原學檢查和影像學表現(xiàn)有其局限性,錯誤評估可導(dǎo)致嚴重后果,甚至加速患者死亡。此外,細菌耐藥和二重感染也增加了抗生素的選擇難度。近年來,研究者發(fā)現(xiàn)血液中的部分標志物與CAP的嚴重程度相關(guān),且靈敏度高,易于臨床操作[2]。本研究擬通過檢測CAP患者的血液指標,分析其與CAP嚴重程度的關(guān)聯(lián),進一步明確CAP患者血液相關(guān)標志物的臨床意義,提高臨床醫(yī)生對CAP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判斷的準確性。
1.1 對象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廬江縣中醫(yī)院收治的76例CA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齡18~83歲,平均(60.04±19.82)歲。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版)》[1]中CAP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和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伴有AIDS、惡性腫瘤患者;②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③依從性差,不能配合的患者。本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依據(jù)CURB-65評分將患者分為高危組(3~5分)8例;中危組(2分)56例;低危組(0~1分)12例。3組患者性別、年齡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Table 1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in 3 groups
1.2 方法 分別于入院24 h內(nèi)及治療后5 d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取血清標本應(yīng)用超敏免疫比濁法檢測超敏C反應(yīng)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以及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采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所用儀器為MC-6500型血細胞分析儀,購自深圳市美思康電子有限公司。比較3組患者上述指標在這2個時間點的表達水平差異。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液相關(guān)標志物水平比較 比較入院24 h及入院治療后5 d,3組患者血液標志物hs-CRP、PCT、RDW和NLR水平,高危組>中危組>低危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中危組、低危組入院治療5 d時上述各項血液指標的表達水平均低于入院24 h內(nèi)水平,特別是低危組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但高危組入院24 h及入院治療后5 d hs-CPR、NLR表達水平均持續(xù)上升,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PCT、RDW表達水平有所上升,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詳見表2~5。
表2 3組患者hs-CRP變化(±s,mg/L)Table 2 Changes of hs-CRP in 3 groups(±s, mg/L)
表2 3組患者hs-CRP變化(±s,mg/L)Table 2 Changes of hs-CRP in 3 groups(±s, mg/L)
注:a.與低危組比較P<0.05;b.與中危組比較P<0.05
組別 入院24 h 治療后5 d t值 P值低危組 2.32±0.44 0.46±0.02 14.629 0.000中危組 6.45±1.36a 4.52±1.03a 8.466 0.000高危組 8.82±2.10ab 14.29±3.22ab -4.024 0.001 F值 64.290 264.842 P值 0.000 0.000
表3 3組患者PCT變化(±s,ng/L)Table 3 Changes of PCT in 3 groups(±s, ng/L)
表3 3組患者PCT變化(±s,ng/L)Table 3 Changes of PCT in 3 groups(±s, ng/L)
注:a.與低危組比較P<0.05;b.與中危組比較P<0.05
組別 入院24 h 治療后5 d t值 P值低危組 2.57±0.12 0.39±0.01 62.714 0.000中危組 4.73±1.34a 2.33±0.92a 11.049 0.000高危組 14.16±3.46ab 16.79±3.71ab -1.466 0.165 F值 146.852 410.094 P值 0.000 0.000
表4 3組患者RDW變化(±s,%)Table 4 Changes of RDW in 3 groups(±s, %)
表4 3組患者RDW變化(±s,%)Table 4 Changes of RDW in 3 groups(±s, %)
注:a.與低危組比較P<0.05;b.與中危組比較P<0.05
組別 入院24 h 治療后5 d t值 P值低危組 14.33±3.51 11.45±2.08 2.446 0.023中危組 16.28±3.10a 14.10±2.53a 4.077 0.000高危組 16.28±3.46ab 18.73±3.81ab -1.346 0.120 F值 1.886 18.603 P值 0.161 0.000
表5 3組患者NLR變化(±s)Table 5 Changes of NLR in 3 groups(±s)
表5 3組患者NLR變化(±s)Table 5 Changes of NLR in 3 groups(±s)
注:a.與低危組比較P<0.05;b.與中危組比較P<0.05
組別 入院24 h 治療后5 d t值 P值低危組 1.89±0.06 0.68±0.03 62.484 0.000中危組 4.52±1.22a 2.34±1.04a 10.176 0.000高危組 7.38±1.84ab 9.51±2.10ab -2.158 0.049 F值 50.967 172.023 P值 0.000 0.000
2.2 hs-CRP、PCT、RDW和NLR與CURB-65評分相關(guān)性 高危組CURB-65評分3~5分,中危組CURB-65評分2分,低危組CURB-65評分0~1分。經(jīng)相關(guān)性分析顯示,hs-CRP、PCT、RDW和NLR與CURB-65評分均呈正相關(guān),相關(guān)系數(shù)r分別為0.75、0.34、0.66、0.78(P均<0.05)。
CAP是呼吸內(nèi)科常見疾病之一,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此病可由多種病原體感染所致,但病原學檢查的陽性率低,且總體經(jīng)濟費用高,限制了臨床應(yīng)用。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療,但致病菌耐藥性的出現(xiàn)常導(dǎo)致治療效果不佳,增大治療難度。如何在治療初期準確評價初始經(jīng)驗性治療效果,以便及時調(diào)整藥物種類,是改善患者預(yù)后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同時也可有效減少抗生素的濫用以及細菌耐藥的發(fā)生,縮短住院時間,減少治療費用。研究發(fā)現(xiàn),血液中相關(guān)生物標志物的表達水平與病原體感染有關(guān),且其操作簡單,成本相對較低,可用來判斷感染及其嚴重程度[3-4]。本研究在此基礎(chǔ)上探討了hs-CRP、PCT、RDW和NLR水平與CAP感染嚴重程度的關(guān)系,及其在治療轉(zhuǎn)歸過程中的變化,以期獲得前期資料。
CRP在健康人血中表達水平極低,hs-CRP法可檢測出炎癥輕微患者體內(nèi)CRP水平的變化,具有靈敏度高的特點。研究發(fā)現(xiàn),CRP在CAP患者體內(nèi)有較高表達,其表達水平與肺炎嚴重程度有關(guān)[5]。在本研究中也得到證實,隨著CURB-65評分的增高,CRP的表達水平急劇增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文獻報道,在治療過程中根據(jù)CRP水平的變化對調(diào)整用藥具有參考價值,如CRP水平明顯下降則表明治療有效,CRP水平急劇升高則表明病情加重,須要調(diào)整治療方案[6]。在本研究中也有類似發(fā)現(xiàn),低危組和中危組治療5 d后CRP的表達水平均有明顯下降,高危組則有明顯升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中、低危組患者病情已得到改善,高危組病情還未得到有效控制,此變化在住院時間和費用上有所體現(xiàn)。但其他的慢性損傷或炎癥反應(yīng)也可引起CRP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不能將CRP水平作為獨立的評判指標。
PCT在健康人體內(nèi)表達水平較低,但在炎癥等因素的作用下可明顯升高,且與感染的嚴重程度呈正比,因此被廣泛用于危重患者死亡風險的識別及評估[7-9]。此外,測定不同時間點PCT水平可用來監(jiān)測CAP病情進展以及評估抗菌治療效果,指導(dǎo)抗生素的使用[10]。由此可見PCT在臨床具有很大的應(yīng)用前景。在本研究選取的2個檢測時間點上,低危組和中危組入院治療5 d后的表達水平均有明顯下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高危組則有升高趨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中、低危組患者病情已得到改善,高危組病情還未得到有效控制。Christ-Crain等[11]通過臨床試驗表明,動態(tài)監(jiān)測CAP患者PCT水平可以縮短抗生素使用時間,進一步證實了本研究結(jié)果。
RDW值和NLR是血液檢測的常見指標。研究發(fā)現(xiàn),CAP患者體內(nèi)RDW值與CURB-65評分呈正相關(guān),且住院期間RDW值呈動態(tài)變化的患者其臨床癥狀較RDW值穩(wěn)定者嚴重,且預(yù)后更差[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高危組無變化,低危組和中危組在治療后呈下降趨勢,結(jié)果表明RDW值更宜作為低、中度CAP患者的觀察指標。但貧血對RDW的影響較大,因此要排除貧血以及一些慢性病的影響。NLR比白細胞計數(shù)更能準確反映CAP的嚴重程度,比值越高,預(yù)后越差。有文獻報道,NLR值在預(yù)測患者病死率、指導(dǎo)調(diào)整治療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NLR的此類作用,提示病情越重,數(shù)值越高[13]。
綜上所述,hs-CRP、PCT、RDW和NLR水平的變化與CAP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guān),在CAP嚴重性分類及調(diào)整用藥方面具有指導(dǎo)作用,值得臨床應(yīng)用推廣。但本研究觀察時間較短,對高危組患者未進行后續(xù)的隨訪,且納入研究對象較少,代表性較差。在后續(xù)的研究中,我們將繼續(xù)增加研究對象及隨訪時間,對結(jié)果進一步研究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