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彬
摘 要: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與教育的配合和支撐是分不開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息息相關。對于小學生在小學階段來說,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深遠影響相對更為突出。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奠基石,學校教育則是支撐這一起點向更高、更遠、更科學方向發(fā)展的風向標。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密切配合,是小學階段學生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對小學生一生的成長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做好兩者的融合、縱向延伸,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對學生的未來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偏執(zhí);關注
作為一名從事20余年班主任的一線教師,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學校教育所面臨的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課題。資料顯示,家庭因素對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來說,影響很大。通過近幾年從教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不良家庭環(huán)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異常。家庭主要成員不全,父母離異或分居、父母再婚,家庭關系緊張,家庭情感氣氛冷漠,矛盾沖突頻繁,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專制粗暴、強迫壓服,或溺愛嬌慣、放任自流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可忽視的原因。
記得在我從教經(jīng)歷中有這樣一個女孩,這個孩子在剛剛?cè)雽W時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上學都是在媽媽的懷里哭鬧,遲遲不進入班級,據(jù)她媽媽說,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就如此表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漸漸適應了學校的生活,但一次班級參加學校的演出活動需要集體統(tǒng)一服裝,而她——一個小女孩,竟然拒絕穿裙子,要求和男生一樣著裝。
李×的特別反應引發(fā)了我的關注,為找到原因,我進行了一次家訪。家訪中我了解到,李×的爸爸媽媽是做藥品銷售的,常年忙于生意,沒時間照顧孩子,為了在忙工作的時候能讓孩子安靜,經(jīng)常是孩子一臺電腦,媽媽一臺電腦,很少有交流,于是孩子小小年紀就依賴電腦。當孩子上學后,家長發(fā)現(xiàn)問題,對這個任性的孩子已經(jīng)無計可施了。媽媽的耐心勸導換不來孩子的改變,爸爸與孩子的對話變得日益暴力,甚至拳腳相加,孩子在爸爸媽媽面前如“冰火兩重天”。
從家訪中,我找到了李ד假小子”性格的癥結:李×的爸爸媽媽屬于事業(yè)型父母,以掙錢為主的觀念使他們忽略了對孩子情感需求的關注,認為給孩子提供優(yōu)越的物質(zhì)保障她就會是快樂的。從小,孩子就和看似有趣的電腦打交道,卻無法從父母身上得到她最需要的關愛,因此,她喜歡宅在家里。當要上學時,孩子要獨立面對外界的時候,孩子自我保護意識中的潛意識就表現(xiàn)出膽怯、反抗、偏執(zhí)等不良行為,在潛意識里認為男孩子更強勢,更能保護自己,就成了小朋友眼中帶刺的“假小子”,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也接納了自己“假小子”的表象。
我認為李×表現(xiàn)出的“假小子”特征屬于心理問題,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因此要從改變其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加以解決。
首先,要轉(zhuǎn)變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轉(zhuǎn)變孩子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一次,當孩子和父親因為爭奪手機而爆發(fā)戰(zhàn)爭后,孩子喊著“不想活了……”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李×爸爸進行了一次嚴肅的談話,指出:“孩子目前的性格特征是簡單粗暴的教育行為的衍生品。如果你對孩子依然只是簡單粗暴的教育,你就無法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如果任其發(fā)展,她可能會出現(xiàn)抑郁等更嚴重的心理問題?!蔽业脑捠估睢涟职趾苁苡|動,他激動地說:“老師,打完孩子我也后悔、自責、糾結,其實,哪有父親不愛自己孩子的,聽了您的話,我是應該好好想一想了。”于是,他真的把自己的生意應酬縮減,每天都抽出時間陪女兒,和女兒一起讀書,一起寫作業(yè),教導孩子積極面對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勇敢、要堅強。隨著爸爸的改變,小女孩感受到了父愛,獲得了自信,父女關系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變得更融洽了。
其次,進行科學家教方法的指導,發(fā)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作用。我認為父親的改變也需要孩子母親的配合,父母合作,取長補短。我告訴李×的媽媽,如果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情感細膩的媽媽應該耐心地開導她;爸爸從旁和媽媽配合,形成共識,父母雙方合作才會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李×父母按照這個方法進行了實踐,果然孩子變化非常大,現(xiàn)在比以前更加勇敢自信了。
最后,學校和家長密切配合。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李×偏執(zhí)的性格,在學校教育中,我從解決她的心理問題入手,給予她更多的關愛;和她一起討論我們最近讀的書,一起交流心得;通過微信、電話等多種渠道關注孩子的成長。如今,她與同學老師的關系更加和諧了,能夠積極參與班級事務,做班級的眼保健操管理工作,與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時懂得了寬容理解,做錯事時也能夠虛心接受老師和同學的批評,往日的“小刺猬”變成了陽光女孩!
由此看似是關于性別認同的問題,實則是親子關系問題。家教方式出現(xiàn)偏差,親子關系出現(xiàn)裂痕,才導致孩子選擇一種偏差的行為來保護自己。我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從家教方式入手,調(diào)整親子關系,進而改變了孩子“假小子”的表象。對待偏執(zhí)、敏感的孩子,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要了解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在糾正李×的偏執(zhí)行為過程中,正是因為作為老師的我能夠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發(fā)現(xiàn)了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才引起了家長的重視,讓老師與孩子父母形成合力,然后是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最終使孩子在生活學習中感受到父母的愛、老師的愛,成為活潑可愛的陽光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