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貞
【摘要】 ?在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之下,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得到了很大改進,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強。所以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的意義及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提高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獨立思考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這些年在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之下,小學數學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而比較嚴重的就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強。小學階段正是人生的開始,對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對小學生獨立思路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要求,是我國的教育改革能夠有效推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的重要實踐。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生認識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學生對獨立思考能力的擁有,就會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增加其對學習的興趣。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的進行引導,加強學生對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起獨立思考的意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會對學生在接下來的課程學習和人生道路有很重要的作用,為學生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現狀
1.缺乏對小學生主動思考能力的引導
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主動思考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很多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還同類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對教師的講課過于注重,讓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師讓學生不斷的做題,然后把答案抄在黑板上,還有一些教師讓學生背誦一些教學概念,讓學生只對概念進行背誦學習,根本沒有讓學生進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影響下,不但對學生興趣提不起來,更無法進行主動思考。
2.缺乏被動型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內容
我國應試教育的壓力從小學就已經開始蔓延,這對學生的思維的發(fā)散和思考能力的建立有很大的制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看重學生的成績,對學生是否理解知識,是否能夠熟練的應用不大關心,再加上繁重的課堂作用和課后作業(yè),讓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受到壓制,也讓其對知識的獲取興趣逐漸消失。
3.缺乏在教學中的互動
我國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存在著缺乏互動的問題,表現在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互動,學生和學生之間沒有互動,從而讓教師教學過程變得乏味。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卻很少和學生互動,不但不能了解學生的需求,也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由于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交流互動少,導致學生的注意力無法一直集中在教師身上,從而出現思想的神游,讓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沒能及時理解,對以后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1.營造良好的思考氛圍
著名的國外學者認為,人的創(chuàng)造了需要一個好的環(huán)境和心里,只有這樣創(chuàng)造力才會被激發(fā)。而思考能力是創(chuàng)造力最基本的要素,所以員工人若長期處于壓抑緊張的環(huán)境和心理狀態(tài)之下,不僅對他的心理健康有所影響,也嚴重制約著一個人的死來能力。所以和諧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就非常重要了,只有學生在一個舒服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才能讓天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釋放。課堂氛圍的重要性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方方面非常重要,能夠讓學生在平靜的環(huán)境中去思考問題。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力展現他們的平等,讓學生能和自己平等對話,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讓學生感覺到緊張,對學生進行慢慢的引導。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的教學方式得到改變,多利用美媒體等工具,為學生的獨立思考營造一個和諧的還,激起學生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思維活力。
2.教給學生正確的思考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教給學生正確的思考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思考中進行梳理,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效率。數學教學是要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教給學生正確的思想方法就非常重要了。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進行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時,如果教師直接把圖形的特征告訴學生,會讓他們在間接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失去獨立看待事物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預先設計好課程,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問問題的形式加以引導。同學們數一數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幾個邊、幾個角,他們和我們生活中的什么物體相類似呢?通過問題的引導,再讓學生親手測量邊長和角的度數,并通過動手發(fā)現其中有什么特點?然后讓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進行比較,通過比較發(fā)現其中蘊含的規(guī)律。教師可以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斷的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學生的實踐,讓他們手腦并用,在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經過思考解決問題。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能感受到自信心和參與感,讓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有效。
3.鼓勵學生不斷思考
我國素質教育的不算深入,對教學中課堂的主人進行了明確,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中就要充分發(fā)揮能動作用。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之下,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理念,不斷促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加強獨立思考能力。
如教師在對克與千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預先將硬幣備好,還有食用鹽500克,油1千克,幾只鉛筆。在正式進入課堂的時候,讓學生初步的對這兩個概念有一個認識。然后通過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他們通過生活中的實際物體的重量,思考這些物品都需要哪些計量單位來表示?鼓勵學生舉手回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教材的設計雖然沒有多豐富,內容又比較抽象,很多學生看到課本后就產生了厭倦心里,從而導致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所以由于課本知識的抽象單調,就需要課堂內容的豐富。教師在課堂內容的設計中,要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有趣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積極加入到課堂的活動中,并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如在學生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時候,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可以讓學生站起來圍著著教師走一圈,也利用帶到操場上去走一圈。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中感受到周長的存在,并讓學生走完一群后,周長該如何計算,讓他們在實際的活動中培養(yǎng)起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是我國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求。本文結合實際,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和發(fā)展,也對我國完善現代教育體制也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林德明.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7,(92):110.
[2]劉玉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8):113.
[3]李志芳.論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J].時代教育,2018,(0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