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利軍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的患者采用頭孢唑肟鈉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患者,選取時間段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即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將頭孢他啶應用于對照組臨床,觀察組采用頭孢唑肟鈉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更佳,差異顯著(P<0.05);且觀察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患者采用頭孢唑肟鈉治療能取得良好效果,尤其體現(xiàn)在治療效果佳、癥狀緩解時間短等方面,其具有的優(yōu)勢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頭孢唑肟鈉;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56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058-01
慢性支氣管炎可簡稱為慢支,其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咳嗽、咳痰、伴喘息是該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引發(fā)該疾病的因素相對較復雜,其中包括感染因素、吸煙、空氣污染等,如果不及時對患者采取有效方法治療,將直接損害患者的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嚴重的情況下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對于急性發(fā)作期的慢性支氣管患者來說,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將使疾病更加嚴重,且會延長病程,增加治療難度。本次研究通過納入80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頭孢唑肟鈉治療法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納入的對象共80例,均為急性發(fā)作的慢性支氣管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n=40)、一組為觀察組(n=40);其中對照組男女人數(shù)比為21:19,年齡40~71歲,平均年齡(63.14±2.15)歲;觀察組男女人數(shù)比為20:20,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63.16±2.20)歲;經(jīng)比較可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對照組:將常規(guī)治療法應用于對照組臨床,主要給予患者由遼寧天龍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頭孢他啶藥物治療,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64121,用法用量:靜脈滴注,將其加入到0.9氯化鈉溶液100ml中,2次/d,2.0g/次。
觀察組:將頭孢唑肟鈉應用于對照組臨床中,藥物由海口市制藥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103002,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兩組治療時間均為1周。
1.3觀察指標
兩組療效評定標準分為三個指標:(1)顯效:患者經(jīng)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肺部濕啰音消失,肺紋理顯著縮小;(2)有效:患者經(jīng)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有所好轉,且肺部啰音有所減輕,肺紋理得到改善;(3)無效:患者治療后,其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咳嗽、濕啰音、呼吸正常、痰液恢復時間。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相關數(shù)據(jù)的分析采取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將(x±s)作為計量資料的表示指標,t、X2檢驗分別應用于組間對比、計數(shù)資料組間對比分析中,差異顯著以P<0.05表示。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更佳,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更短,差異顯著(P<0.05),見表2。
慢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病率高,在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會出現(xiàn)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該疾病的感染致病原主要為細菌感染,因此,該疾病的治療關鍵是采用抗感染藥物及時清除感染,由此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
頭孢唑肟鈉作為臨床常使用的抗感染藥物,其屬于第三代頭孢菌素,有著良好的抗菌、殺菌效果,對于不同類型的細菌感染起著顯著的殺滅作用,且該藥物使用后不良反應較小,將其應用于患者臨床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及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將頭孢唑肟鈉應用于急性發(fā)作期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臨床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綜上,對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的患者采用頭孢唑肟鈉治療效果顯著,其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