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悅軍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復習課是初中數學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讓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復習課堂上得以實實在在地落地,是值得廣大數學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本文以一節(jié)復習課的教學設計為例,闡述在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并提出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設計原則.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yǎng);復習課;教學設計
1 教學設計
1.1 內容分析
本節(jié)選自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復習課第二課時.學生之前已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初步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積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但生活中有關方程的模型并不都是線性的,一元二次方程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同樣的廣泛的應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延續(xù)和深化,也為學生學習二次函數奠定基礎.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發(fā)展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據運算和數學模型等核心素養(yǎng).
1.2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征看,九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本節(jié)復習課內容結合現實問題情境,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從學生的學習基礎看,通過前階段學習,學生已掌握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初步學習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應用題,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歸納、類比能力,在此基礎上,本節(jié)課將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解決三類問題.
1.3 教學目標設計
(1)能在熟悉的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通過觀察和分析,用數學語言準確表達各個量之間的關系,進而建立數學模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以及數學建模核心素養(yǎng).
(2)能在觀察分析所列方程的結構的基礎上,通過動手實踐,類比探究,選擇合理的解方程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分析素養(yǎng)和數學運算素養(yǎng).
(3)以問題情境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圖形和數據的觀察、分析、探究、類比,歸納出解決幾何類、銷售類和增長率問題的通法,進而加強對三類問題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想象素養(yǎng)和邏輯推理素養(yǎng).
(4)通過將問題情境轉化為方程問題、領悟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初步感悟函數思想,進而解決問題的經歷,讓學生體會數學建模的過程和處理方式.能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批判質疑、合情推理等過程,運用建模的結論解釋實際問題,培養(yǎng)合作意識,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1.4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三類問題及其變式的解決.
教學難點:幾何類問題的解決;增長率模型的建立.
1.5 教法與學法設計
1.5.1 教法設計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啟發(fā)法和師生談話法進行教學.
設計意圖 考慮到學生數學抽象和數學建模的水平有限,因而教師設置針對性的問題情境,采用“知識梳理——問題探究——變式訓練——新知生成——課外提升”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問題鏈”的層層深入組織教學.學生在探究出現困難時,教師要及時提出富有針對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審題和深入思考,必要時借助幾何畫板輔助教學.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和教師演示,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現象用數學語言加以表達.此外,教師還需及時關注學生探究的進展情況并給予指導和評價鼓勵,此過程宜采用師生談話來進行.
1.5.2 學法設計
本節(jié)課的學法主要由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
設計意圖 三類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方式進行探索,其中幾何類問題的解決可進一步通過幾何畫板動態(tài)演示提出猜想.本節(jié)課讓學生在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體驗,提升數學思維的深刻性.
1.6 教學過程設計
1.6.1 梳理知識,優(yōu)化結構
為了加強學生對本章知識的理解,教師在課前讓學生自主對本章知識進行梳理,并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加以呈現.同時,引導學生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加強對本章知識的理解,并整理出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便于課堂交流.
上課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讓部分有代表性的學生在課上展示,讓學生主動暴露個體知識體系的缺漏,其他同學結合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對其提出改進意見,集思廣益,彌補學生知識的缺漏和思維的不足,有助于全體學生多種角度的看待問題,形成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完善知識體系,優(yōu)化數學認知結構,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后面環(huán)節(jié)知識的運用與遷移做好鋪墊.
1.6.2 活動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1 一個矩形周長為56厘米.
(1)當矩形面積為180平方厘米時,長寬分別為多少?
(2)能圍成面積為200平方厘米的矩形嗎?請說明理由.
問題2 某商品的進價為每件40元,售價為每件60元時,每個月可賣出100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價每上漲1元,則每個月少賣2件.設每件商品的售價為x元(x為正整數),當每件商品的售價是多少元時,每個月的利潤剛好是2250元?
問題3 某種商品的標價為400元/件,經過兩次降價后的價格為324元/件,并且兩次降價的百分率相同,求該種商品每次降價的百分率.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對三個典型問題的剖析和探究,感悟一元二次方程三類應用題的問題表征,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學生經歷自主探究,觀察分析,發(fā)現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來解決問題,獲得初步的數學建模體驗.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通過討論和修正,用準確的文字語言和數學符號語言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教師在此過程進行巡視,提問和個別指導,引導學生用精煉、概括的數學語言充分地描述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整個探究過程,既有模型建構又有數學運算,既有獨立思考又有合作交流,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問題1背景較為簡單,低起點,多層次.以此情境引入,能面向大多數學生,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復習中來.對于建模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畫圖進行分析.第(2)小問將矩形的存在性問題轉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讓學生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找出問題2中的關鍵等量關系“單個利潤×銷售總數=總利潤”,借助表格將問題中的各數據間的關系更為清楚地表達.在使用不同假設未知量的方法上,應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比較其差異,體會方法的靈活性與統(tǒng)一性.兩種情況列表和方程如下:
經過新課的學習和知識梳理環(huán)節(jié),學生已基本掌握增長(減少)率模型a(1±x)n=b,可較為輕松地解決問題3.在用直接開平方法解方程400(1-x)2=324時,存在兩種運算程序:一是計算324÷400=0.81,求0.81的平方根;另一種是將324400約分為81100,利用ab=ab a≥0,b>0進行求解.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比較兩種運算程序的差異,讓學生歸納總結解此類方程的較為合理的運算方法.
1.6.3 變式訓練,鞏固拓展
變式1 如圖1,一次函數的圖象y=-2x+3交x軸與點A,交y軸于點B,點P在線段AB上(不與點A,B點重合),過點P分別作作OA和OB的垂線,垂足為C,D.
(1)是否存在點P,使得矩形OCPD的面積為1?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是否存在點P,使得矩形OCPD的面積為2?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3)根據(1)和(2),你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變式2 某商品的進價為每件40元,售價為每件60元時,每個月可賣出100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價每上漲2元,則每個月少賣1件.設每件商品的售價為x元(x為正整數),當每件商品的售價是多少元時,每個月的利潤剛好是3600元?你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變式3 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在論壇召開之際,福田歐輝陸續(xù)向緬甸仰光公交公司交付1000臺清潔能源公交車,以2017客車海外出口第一大單的成績,創(chuàng)下了客車行業(yè)出口之最,同時,這也是在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福田歐輝代表“中國制造”走出去的成果,預計到2019年,福田公司將向海外出口清潔能源公交車達到3000臺,設平均每年的出口增長率為x,可列方程為
②某公司今年銷售一種產品,一月份獲得利潤10萬元,由于產品暢銷,利潤逐月增加,一季度共獲利36.4萬元,已知2月份和3月份利潤的月增長率相同.設2,3月份利潤的月增長率為x,可列方程為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采取學生自主探究和交流討論的形式.學生在第二環(huán)節(jié)已初步感知三類應用題的問題表征,本環(huán)節(jié)將通過對問題變式的處理,加深學生對三類問題表征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數學建模思想的理解,進一步熟悉運用數學建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領悟三類問題背后的本質.學生能根據問題表征,選擇恰當的模型,嘗試借助圖形和表格的方法來描述各數量之間的關系,建模并列出方程求解,并且能夠把所得的結果回歸到現實問題,體驗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教師通過提出“問題鏈”,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發(fā)現各數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為本節(jié)復習課新知的生成做鋪墊.
變式1由問題1的平面幾何背景換成解析幾何背景,需結合一次函數相關知識進行解答,此時矩形OCPD的面積需用含未知量的關系式來表示,這要求依據點P的軌跡來假設點P的坐標.為引導學生在(3)中提出問題,在學生解答(1)(2)后,教師可提問“矩形OCPD的面積是否能為10?是否能為20?”,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數學運算和對比分析,再利用幾何畫板,移動點P的位置,讓學生觀察矩形OCPD的面積的變化情況進而提出猜想.當觀察到矩形OCPD的面積可能存在最大值,教師可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探究,求出最值(也可作為課后探究作業(yè)).
對于變式2,若假設漲價為未知量,該問題有兩種處理方式.除了要求學生理解兩種列方程形式在數學思想方法上的區(qū)別外,應讓學生通過解方程,體驗由方程形式的不同而帶來的計算程序上的差異,使學生在后續(xù)關聯(lián)的問題情境中,能合理地確定運算對象和運算方法解決問題.“你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是對“售價是多少元時,每個月的利潤剛好是3600元”問法的延續(xù)和拓展.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數學運算,對比分析,體會售價與利潤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當觀察到每個月的利潤可能存在最大值時,教師可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探究,借鑒變式1中的處理方式,求出最值(也可作為課后探究作業(yè)).學生通過歸納類比,發(fā)現變式1中點P的坐標與矩形OCPD的面積之間的關系和變式2中商品售價與每月利潤之間關系存在相同的變化情況,初步感悟了二次函數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關系,為后續(xù)學習二次函數圖象及二次函數應用打下基礎.
變式3考查增長率模型的應用和學生分析信息的能力.問題①是2017年貴州中考題,問題②是2016年遼寧中考題.
1.6.4 歸納小結 形成新知
課堂小結時,教師可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1)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掌握了哪些方法?
(2)本節(jié)課探究過程中,涉及到哪些數學思想?
(3)你還有哪些新的發(fā)現和收獲?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交流和相互補充,學生總結出用表格法、圖形法和基本模型來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感悟數學建模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和轉化思想.在討論互動中,再現本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梳理整個過程中體現的思想方法,再次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充分認識到數學問題背后的本質,加深對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理解和認知.教師可提供思維導圖的范例供學生參考(如圖2).提問“你還有哪些新的發(fā)現和收獲?”不僅可以將學生的收獲延伸到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1.6.5 布置作業(yè) 課外延伸
作業(yè):略
設計意圖 作業(yè)分為鞏固作業(yè)和課外探究兩種形式.鞏固作業(yè)用于檢測學生的本節(jié)復習學習效果,而課外探究采用開放性問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課后研究,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也體現了分層教學要求.
2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設計原則
2.1 注重問題情境設置的合理性與層次性
數學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能用與數學相關的知識技能、思維方式、探究技能以及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務必重視問題情境與生活的聯(lián)系,結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產生積極思考.
復習課教學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在核心素養(yǎng)上有所發(fā)展.因此問題情境設置應難度小,起點低,螺旋式上升.如本節(jié)課的問題情境和問題變式,均選自教材,教材習題變式和各省市的中考真題,在設置上均有一定代表性.“問題鏈”層層深入,讓大部分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夠“跳一跳,夠得著”.
2.2 注重問題處理方法的通性與針對性
初中數學涉及方程的內容,主要包括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和方程的應用三個方面.初中階段方程的應用問題,不同類型的問題處理方法雖有不同,但有通性通法.如在本節(jié)課需用畫圖分析解決幾何類問題,用列表分析解決銷售類問題,用增長率模型解決增長率問題.銷售類問題在結構上有一定共性:給定一個具體盈利情況作為參考,在此基礎上進行漲價或降價.以上這些問題的辨識和結構特征的發(fā)現,需要學生經歷多次完整的數學建模過程,積累利用數學建模解決問題的經驗,運用數學語言和方法解決問題,通過合作交流、類比歸納,得出通法,發(fā)展數學建模素養(yǎng).
此外,由不同問題情境列出的方程在結構上存在一定共性(如問題3),這就要求學生在觀察分析和動手實踐后,針對不同的結構的方程能選擇合理的運算程序和解法,使數學運算素養(yǎng)得到提升.
2.3 注重知識結構的整體性和拓展性
復習課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系統(tǒng)地梳理知識,加強知識聯(lián)系的豐富性和順暢性,進而加強知識理解的準確性和深刻性,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通過對問題的解決,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數學方程類單元復習課通常需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內容為方程的概念與解法,第二課時內容為方程的應用.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本章知識進行梳理,優(yōu)化認知結構,并給出建議或參考.學生在理解相關概念、命題、定理之間的邏輯關系過程中,逐步完善網狀的知識結構,發(fā)展邏輯推理素養(yǎng).
復習課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促進學生新知生成.方程與函數存在緊密聯(lián)系.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觀察分析、類比歸納,初步感知二次函數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關系,教師還利用幾何畫板輔助教學和開放式問題設計,引導發(fā)現最值問題.開放式的編題和解答不受牽制,更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通過說題,培養(yǎng)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用精煉、概括的數學語言充分地表達出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現實世界的意識.
2.4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知識的本質認識.《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總體目標中增加了“數學基本思想方法”,進一步凸顯了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方程類復習課上,教師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類、綜合、歸納,領悟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而把數學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通過對問題和問題變式的解決,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方程思想.在知識結構梳理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和領悟方程解法的生成過程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圖3).? 參考文獻:
[1]王尚志.如何在數學教育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J].中國教師,2016 (09): 33-38.
[2]史寧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教學—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例[J].中小學管理,2017(01):35-37.
(收稿日期: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