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陽
電影《千與千尋》里,有兩個特別有意思的細節(jié),前后恰成對比。
片頭,進隧道之時,爸爸媽媽要去探險,而千尋不想去也不敢去,看到爸媽進去了,只好一邊跟隨,一邊緊緊地抓著媽媽的手。這顯然是因為心里太緊張,以至媽媽說:“不要抓太緊,不好走路?!?/p>
電影結(jié)尾處,同樣的草原,同樣的隧道,千尋的爸媽在同樣的地方等她??吹角?,媽媽責怪千尋:“一會兒時間,就跑那么遠?!贝┻^隧道時,千尋還是緊緊地抓著媽媽的手,媽媽也還是說著片頭的那句話:“千尋,你不要抓得太緊,不好走路?!钡@個時候,千尋緊緊地抓著媽媽的手,已經(jīng)不是因為害怕或者緊張,而是一種別離后重逢的欣喜以及自己把爸媽救回來的成就感。
這兩個細節(jié)的對比,說明進入隧道之后,千尋經(jīng)歷了大冒險這件事,爸爸媽媽一無所知。他們甚至不記得自己曾經(jīng)變成豬的事實。在這個過程中,爸爸還是原來那個魯莽的爸爸,媽媽還是那個愛數(shù)落人的媽媽,而千尋呢,已經(jīng)從一個膽小、容易緊張,因為搬家而傷心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勇敢有擔當?shù)拇蠛⒆恿恕?/p>
令我感慨的是,在孩子的青春期,在孩子的心靈成長這么重要的時刻,父母居然是缺位的。假設一下,要是千尋的爸媽事后知道千尋為了救回他們所付出的艱辛、所遭遇的那些事情,又會做何感想?換作是我,會內(nèi)疚到心絞痛吧。
感慨也罷,心痛也罷,這里也說明了一個家庭教育的真相:有些事情,尤其關(guān)于孩子的心靈成長,父母是沒有辦法代替孩子去完成的,孩子必須獨自面對。
就像河合隼雄說的那樣,孩子們就是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做著“壞事”長大的。其實,這句話,重點不在于“壞事”,而是“家長看不見”。因為每個個體必然是獨立而自由的。即便身為父母,你的孩子是因為你而來,你卻不能替代孩子而活,不能替代孩子去成長。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常識,可惜家長往往看不見。
尤其在目前這個教育焦慮彌漫的時代,一部分家長甚至不惜為孩子安排好所有的人生經(jīng)歷——當然,前提是如果家長有這樣的能力。
如果我們從電影《千與千尋》的這個角度出發(fā),倒是可以得到一些關(guān)于家庭教育的啟發(fā)。因為,有些發(fā)生在家長視野之外的事情,家長壓根兒不知情,更不用說去掌控了。家長想要的安排,又從何談起?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趁早幫助孩子做好應對未知世界的準備,而不是企圖替代孩子去應對未來。
這個道理對那些全能掌控型的爹媽來說,不啻是一個悲劇。因為這種看似全能型的掌控,其實只是不斷遞減到最后全部失控的過程。
幸好,孩子并不只是一張白紙,任由我們大人去涂抹。孩子擁有自我學習、自我調(diào)整、自我適應以及自我成長的能力。進入一個新的環(huán)境,孩子身上這種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能夠幫助他們很好地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
千尋就是這樣的孩子。從這一點看,在此之前的家庭教育中,千尋的爸爸媽媽做得還不錯。
千尋當然也害怕過。在她墜入一個異世界,幾乎要變?yōu)橥该鞫У臅r候,她害怕;在她看到爸媽變成豬之后,她害怕;在她要去見兇神惡煞的湯婆婆的時候,她害怕……但是,千尋最終戰(zhàn)勝了自己的恐懼,正如那句名言:“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一旦戰(zhàn)勝害怕,千尋身上原本存在的優(yōu)秀品質(zhì)——善良友愛、勇敢執(zhí)著、負責有擔當?shù)龋蜁òl(fā)出來,而因為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千尋終于贏得了油屋里所有人的喜愛。這里面有白龍、鍋爐爺爺、小玲等本來就對千尋心存好感的人,也有那些對千尋抱有敵意的人,還有油屋的顧客——妖魔鬼怪,各路神仙。
整部電影結(jié)束時,千尋猜出一群豬當中沒有爸媽——湯婆婆的魔法被破除,人們的歡呼聲經(jīng)久不息。在我的理解中,這就是荻野千尋的成人禮。
作為“中國式玻璃心”父母,我們總是沒完沒了地為孩子擔心。我看過最夸張的一本書叫作《冷酷的世界和最愛的你》。事實上,我們的孩子所處的世界,跟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模一樣的:有冷酷,也有溫情;有敵意,但更多的是善意;還有危險。但不去經(jīng)歷這些危險,我們的孩子如何獲得身心的成長呢?
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p>
但我覺得,我們可以更達觀一點。就像千尋會遇到白龍、小玲、鍋爐爺爺、無臉男、湯婆婆……一樣,我們的孩子也會勇敢成長,并且,成長的道路,他不會獨自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