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園
【摘 要】目的:探析對耳鼻咽喉科患者采取護理干預對其術后疼痛的影響。方法:選擇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患者122例為實驗觀察對象,參照數學隨機方法進行兩組分組處理,每組患者各有61例。其中常規(guī)組患者采用的是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干預組患者另外予以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疼痛情況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組患者在術后24h、72h的VAS評分均要低于常規(guī)組(P<0.05);兩組患者疼痛級別分布差異較大,干預組患者多集中在0級、Ⅰ級上,而常規(guī)組Ⅱ級、Ⅲ級疼痛者較多(P<0.05);干預組患者鎮(zhèn)痛藥使用率36.1%要更低于常規(guī)組的60.7%(P<0.05);干預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反饋95.1%更好于常規(guī)組的77.0%(P<0.05)。結論:通過采取有效的針對性護理舉措,能減輕耳鼻咽喉科患者術后疼痛感。
【關鍵詞】耳鼻咽喉科;術后疼痛;圍手術期護理;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疼痛是機體對損傷組織反饋發(fā)出的一種應激性反應,同時也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是術后患者最常見的一種癥狀[1]。預防疼痛、緩解疼痛一直以來都是醫(yī)護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內容。由于耳鼻咽喉科手術位置的特殊性,患者術后在呼吸、飲食與睡眠等方面都會受此影響而發(fā)生改變,所以也尤其要引起醫(yī)護工作者的重視[2]。應針對誘發(fā)疼痛的原因進行分析,再通過一系列針對性護理舉措的采取來幫助患者緩解術后疼痛,使其消除受此應激而產生的緊張感、焦慮感,平穩(wěn)度過術后恢復階段,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
1 研究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患者122例為實驗觀察對象,參照數學隨機方法進行兩組分組處理,每組患者各有61例。入組患者均為存在手術指征、擇期行手術治療者。常規(guī)組中患者有61例,包括男性32例和女性29例,患者年齡范圍自18歲到76歲,均值年齡47.6±3.5歲,疾病類型:喉科疾病27例、鼻科疾病20例、耳科疾病14例。干預組中患者有61例,包括男性34例、女性27例,患者年齡范圍自19歲到78歲,均值年齡48.3±3.7歲,疾病類型:喉科疾病25例、鼻科疾病23例、耳科疾病13例。本次實驗已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準許開展,且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參與。經對比發(fā)現,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并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所采取的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方法有:圍術期宣教、基礎護理、飲食護理、用藥指導和并發(fā)癥護理等。另外干預組患者針對患者術后疼痛采取以下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
1.2.1 針對性環(huán)境營造 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也能使患者心情變得更好,環(huán)境的舒適感更有利于幫助患者放松、獲得身心的更好休息,者對其術后恢復也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幫助患者轉移對術后疼痛的注意力。所以應保證對病房的有效清潔保持,適當調整溫度、濕度,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的流暢,室內燈光要調控的比較溫和,適宜患者休息,以此來與其術后疼痛達到和諧,起到緩解疼痛感。
1.2.2 針對性心理干預 心理狀態(tài)的良好自然也有利于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因此,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更為積極的去和患者溝通、交流,有意識的保證在溝通過程當中語言的親切性、態(tài)度的和藹感,縮小和患者之間的距離差異,使其不良反應降低到最小。結合患者個性特征、心理狀態(tài)與心理需求,施以針對性的護理,在語言上通過多多的鼓勵、關心,滿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減少由于心理應激加大疼痛程度。手術結束后在患者重新獲得了清醒意識時,及時告知手術已經結束,并說明手術的成功,讓患者安心。取得患者家人、朋友的支持,指導患者親朋以正確的方式與之交流,多和患者聊天,幫助其擺脫不良情緒,減少有關疼痛的消極暗示,在精神上予以強有力的支持。
1.2.3 針對性健康教育 向按著宣教耳鼻喉手術的具體方法、流程、預期獲得的效果以及可能會造成的反應,需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項等。著重強調術后疼痛的發(fā)生機制、造成的危害以及控制方法,使患者先樹立對術后疼痛的正確認知,并能積極配合醫(yī)護工作者。
1.2.4 針對性疼痛護理 科學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把所得到的評估結果及時反饋給醫(yī)生,嚴格按照醫(yī)囑使用鎮(zhèn)痛藥物,藥物的使用一定要劑量、用法、適應癥合理。另外可以在常規(guī)護理方法基礎上,采取局部冷敷等物理方法來幫助患者舒縮其血管,減輕局部水腫問題;結合患者興趣、愛好,引導患者通過聽音樂、看書、看電視等方法分散注意力,緩解對疼痛的關注度;指導患者正確掌握深呼吸方法,通過緩慢的呼吸節(jié)奏來放松肌肉、心理,緩解疼痛感。
1.3 數據統(tǒng)計 ①評價術后24h、72h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計分在0~10分,0分代表無痛、10分為疼痛劇烈無法忍受[3]。②疼痛分級:將疼痛程度分為0、Ⅰ、Ⅱ、Ⅲ級,0級代表無痛,或見有稍微不適;Ⅰ級代表疼痛輕微、不能忍受;Ⅱ級有明顯疼痛、但可以忍受;Ⅲ級疼痛劇烈、無法忍受[4]。③統(tǒng)計兩組患者鎮(zhèn)痛藥使用情況。④護理滿意度:統(tǒng)計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回饋,分級有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個。
1.4 統(tǒng)計檢驗 對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關于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差異,使用t與分別檢驗計量與計數資料,相應的以例(n)、率(%)及()的模式闡述。統(tǒng)計學軟件使用SPSS19.0,P<0.05認定為差異存在顯著性。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24h、72h疼痛程度差異 表1數據見:干預組患者在術后24h、72h的VAS評分均要低于常規(guī)組(P<0.05),檢驗值有確切的統(tǒng)計意義。
2.2 對比兩組患者疼痛級別的分布差異 兩組患者疼痛級別分布差異較大,干預組患者多集中在0級、Ⅰ級上,而常規(guī)組Ⅱ級、Ⅲ級疼痛者較多,組間數據比對判定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鎮(zhèn)痛藥使用情況 表3結果提示:干預組患者鎮(zhèn)痛藥使用率36.1%要更低于常規(guī)組的60.7%,兩組比較,統(tǒng)計學意義確切(P<0.05)。
2.4 統(tǒng)計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反饋 表4示:干預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反饋95.1%更好于常規(guī)組的77.0%(P<0.05),檢驗值有確切的統(tǒng)計意義。
3 討論
耳鼻喉科手術多集中在呼吸道、鼻腔和耳道部位,這些部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神經分布較密,術后伴隨患者的呼吸、吞咽等基本生理功能發(fā)生,皆會因刺激到神經而誘發(fā)疼痛[5、6]。手術本身也是一種侵入性操作,給機體造成損傷,不僅如此,還會引發(fā)患者在心理上的應激,這些均會引發(fā)甚至是加重患者術后疼痛[7]。術后疼痛的產生一方面是影響到患者的睡眠與疾病恢復,另一方面也是誘發(fā)其他并發(fā)癥的一個關鍵因素。以往常規(guī)采取的圍術期護理方法,是不能有效緩解術后疼痛、身心刺激的,會涉及到較多的鎮(zhèn)痛藥物使用[8]。本次實驗提出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旨在通過可能會誘發(fā)、加重疼痛的各種因素予以針對性護理,以密切的護理配合和干預,來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癥狀,保證其獲得良好恢復。以上實驗數據見:干預組患者在術后24h、72h的VAS評分均要低于常規(guī)組(P<0.05);兩組患者疼痛級別分布差異較大,干預組患者多集中在0級、Ⅰ級上,而常規(guī)組Ⅱ級、Ⅲ級疼痛者較多(P<0.05);干預組患者鎮(zhèn)痛藥使用率36.1%要更低于常規(guī)組的60.7%(P<0.05);干預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反饋95.1%更好于常規(guī)組的77.0%(P<0.05)。說明在護理過程中加強對患者針對性的心理、環(huán)境、疼痛等護理干預,是有利于增強其對疼痛耐受力、緩解疼痛感的。所以:通過采取有效的針對性護理舉措,能減輕耳鼻咽喉科患者術后疼痛感。
參考文獻
龍玉玲.對行耳鼻咽喉手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2):53-54.
劉彩鳳.護理干預對耳鼻咽喉術后疼痛預防的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16,24(3):9-10.
鄭佳.護理干預預防耳鼻咽喉術后疼痛的效果[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8,41(3):204-205.
劉艷.對行耳鼻咽喉手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9):235-236.
池長德,王斌全.音樂放松想象訓練對慢性鼻-鼻竇炎患者術后情緒和疼痛的影響[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8,25(3):147-149.
王瑞芳,王宏艷.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慢性鼻竇炎鼻內窺鏡手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12):1641-1642,1645.
羅燕.規(guī)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對鼻部術后患者鎮(zhèn)痛效果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6,37(6):1545-1546.
宋赫,彭雯雯,付雪雁等.綜合護理干預對鼻內窺鏡術后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5):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