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含
又在看紅樓了。研究完《紅樓夢》中的瓷器以后,想繼續(xù)研究《紅樓夢》詩詞。第二十二回是特別感傷的一篇,“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一來寶玉悟了,二是大觀園女兒們的結(jié)局被曹雪芹交代清楚了。都是自己咒自己,一語成讖。
賈寶玉是不愛看魯智深醉鬧五臺山之類鬧戲的,薛寶釵卻說他不懂這戲文里的好?!皼]緣法轉(zhuǎn)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卑褜氂窕5靡汇兑汇兜摹1緛砭桶V,之后更是一股腦鉆進去。晚上在湘云、黛玉那里受了氣,哭著寫了一首我覺得他寫得最好的詞: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云證。
無云可證,是立足境。
大概意思就是你和我都想證明相互的感情,經(jīng)歷猜忌挫折磨難。滅絕情欲不就什么都不用證明了嗎,還有什么悲歡喜樂讓人煩惱?什么都不需要證明了才可以大徹大悟,原來從前的一切都是鏡花水月夢一場。
賈寶玉生怕人看不懂,又填一支《寄生草》: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
肆行無礙憑來去。
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
從前碌碌卻因何?
到如今從頭試想真無趣。
雖然是賭氣之作,卻是最能打動我的。我們倆本就是相生相依,沒有我你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至于別人怎么看,能不能理解,隨他吧。肆行無礙憑來去,我也絕不會受繁文縟節(jié)的束縛,只想從心所欲,逾不逾矩那要看我心情。之后的話大致是說從前我把什么事都放在心上,其實那都不算事。如此這般小心翼翼,人間不值得。
黛玉作為第一個讀者,看得一肚子氣全沒了,好氣又好笑,拉著湘云、寶釵一起看。寶釵說“壞了,這個人悟了?!摈煊裾f,沒事,我來問他一問,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
寶玉呆頭呆腦沒答出來,也就把這件事拋諸腦后。但當(dāng)寶釵說都是我一支曲子惹出的禍時,已經(jīng)早在前面等著他們了。顧城說薛寶釵生性空無,她早就參透看破了。我很喜歡她,薛寶釵把自己活成了生活本身。她這個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曹雪芹給釵黛批命: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薛寶釵的嘆字在字典里有三種釋義,一是嘆氣,二是吟哦,三是發(fā)出贊美的聲音。個人認為曹公對寶釵不是嘆息嘆惋,而是嘆賞。釵黛同列金陵十二釵之首,寶釵排在黛玉之前。古時用金釵比喻女子的情況并不多,十二金釵原是比喻女子頭上釵簪多且華貴,后形容妃嬪眾多。至曹開先河后,十二釵才開始用來說女孩子。相反前人常用玉形容美女,以玉比貌:玉人羅扇輕縑;玉人何處教吹簫;玉人浴出新妝洗,可見一斑。
但為何大觀園女子仍被稱為金陵十二釵,自是曹對寶釵推崇備至?!笆疴O,寶釵冠首”。二十八回里寶玉要看寶釵的紅麝串子,目光卻開始悄悄地打量寶釵的胳膊,動了羨慕之心,心里想著:這個膀子要是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許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她身上,恨自己沒福摸得。
對寶姐姐只能欣賞卻不愿親近,大概也是曹雪芹自己的想法。
金庸四十五歲就封筆了。他曉得在最光輝燦爛的時刻謝幕,至少不貪不癡,好多人便做不到了。我原以為去年考研前能把《鹿鼎記》看完,卻做不到了。但我知他不是不愿再寫,是不能再寫。他已經(jīng)把自己榨干了。
金庸的書寫順序,從《書劍恩仇錄》至《射雕英雄傳》還是一個邪不壓正的江湖,熱血狂歡。“你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至神雕始,金庸已經(jīng)開始了對傳統(tǒng)武俠道德觀的反擊,書里的惡人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惡,都有難言之隱。楊過本人也不再是傳統(tǒng)武俠主角那種剛正不阿的傻小子,要和師傅搞師生戀。他義父是西毒,親爹是“漢奸”?!兑刑焱例堄浝铩返膹垷o忌張大教主,身懷正邪兩大派武功,一統(tǒng)武林第一魔教。他的祖師爺張三豐有金句:正邪本在一念間。這時已從邪不勝正過度至正邪對立。
《天龍八部》的評語有句很出名,叫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管你好人壞人,眾生皆苦?!缎Π两防?,金庸就差指名道姓指著岳不群的鼻子告訴你:這些所謂正人君子統(tǒng)統(tǒng)都是偽君子。
金庸的封筆之作是《鹿鼎記》,由他老人家親手推動自己的武俠世界幻滅。有人說這叫反武俠小說,因為主人公韋小寶屁本事沒有,倒是酒色財氣偷雞摸狗樣樣在行。江湖在此唯一存在的意義便是反清復(fù)明,《鹿鼎記》已經(jīng)脫離武俠,成為一本世情小說。管你練了幾十年功力,抵不過紅毛鬼一顆子彈,說打死就打死了。
《鹿鼎記》里的主角個個都有從前書中的影子,除了建寧公主和韋小寶:虐戀者和小流氓人設(shè)是《鹿鼎記》的新創(chuàng),其余幾位:雙兒見之于小昭,溫良恭儉有奴性的小丫頭;阿珂見之于王語嫣,冷血涼薄木頭美人;方儀見之于丁當(dāng),詭計多端陰險毒辣;沐劍屏見之于鐘靈,天真活潑純潔良善;曾柔見之于穆念慈,英雄救美一見傾心,隨后夢想幻滅;蘇荃見之于東方不敗,嫵媚天成武藝過人,野心勃勃;獨臂尼姑九難,也就是《碧血劍》里的阿九長公主,見之于郭襄,家破人亡愛而不得,最后遁入空門。
王朔說金庸書里的人物性格都是巷子里趕豬——直來直去,雖然我很煩他,但是這句話沒說錯。
看完了小李飛刀多情劍客,古龍在書里寫李尋歡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我沒忍住笑,以為他在嘲諷金庸,畢竟海寧查家也是出名的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古龍把李尋歡寫得那么專一,和金庸對比反差太大。寫武俠的這兩號人物里根本就不能把人品和文學(xué)合為一談。
但我更喜歡金庸,雖然還沒能看完古龍全集,沒法評判。作為上世紀(jì)二十年代的雙魚座,最老的香港四大才子,最老的中國武俠小說宗師,風(fēng)雨一爐滿地江湖。同梁羽生一樣擯棄了武俠小說的復(fù)仇與嗜殺,把武俠建立在正義和仁義的基礎(chǔ)上。不知道他的一生是不是和小說一樣活色生香,但至少也是為人正派。狹隘的人寫出的東西也會讓人惡心難讀。百度上搜索他的筆名跳出來的百科第一條,附了張大頭貼,笑嘻嘻地甚是可愛。我想了想,金庸為什么會死啊,小龍女今后一個人可怎么辦?
文風(fēng)給人影響很大,一個作家的敘事能力,架構(gòu)人物形象能力,文章要反映的宗旨,情緒的恰當(dāng)抒發(fā)都太重要了。古龍活在自己的江湖里,以物而喜,以物而悲。物喜自得其樂,物悲自得其美。
有人一句話總結(jié)過金庸的作品: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金庸的江湖里永遠有一個憂國憂民忠君報國的大俠,所以他最后中年封筆成為一個政客。古龍中年潦倒,早早離世,雖然瀟灑風(fēng)流不亞于其筆下李尋歡、楚留香,但也只能淪為一個江湖客,潦草此生,連酒肉上都有刀光劍影的鐵銹味和血腥味。
金庸愛寫英雄美人,可是不要太美才好,江湖中太美的女人是沒有好下場的。《書劍恩仇錄》里喀絲麗為什么最后必須要死,她太善太純太美了。人間不該有這樣完美的人兒,容不下。讀者也不能接受日后一個年老色衰的半老徐娘竟然是曾經(jīng)的那位神女公主。一如不食人間煙火氣的小龍女,金庸也不讓她太過完美,非要混蛋尹志平染指一下。龍女在神雕結(jié)束后也再沒出現(xiàn)過,這已是金庸對自己與讀者的寬恕。
我很憐惜《碧血劍》里那位斷臂的公主阿九。金庸寫她絕塵姿色顧盼生輝,俏皮活潑得很,可惜連遭國破家亡,愛而不得。到《鹿鼎記》里反成了一個兇巴巴不通人情武功也不算非常通的老尼姑九難。好好的一顆明珠,最后變成了魚眼。神雕里的黃蓉亦如是,從嬌俏伶俐變得不通情理,該不該為之扼腕長嘆。
很多偶像劇拍到結(jié)婚前就要戛然而止了,展示給我們的都是那些少男少女一生中最盎然的日子,太美妙了點。為什么不拍婚后?也拍的,但那就叫家庭倫理劇了,聽起來滿滿的黃金檔味道。那種生活再也不是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見了。
金庸筆下最美的女子反而不是主角身份,是陳圓圓。韋小寶對阿珂情深已極 ,第一次見阿珂母親陳圓圓,卻覺得阿珂不及母親一半的美貌?!侗萄獎Α防镪悎A圓再次出場,驚鴻一瞥,滿場的男人都被勾去心魂,情愿為之送命。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可顛倒眾生又有什么用處。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