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陽
【摘? 要】目的:對鼻咽癌患者聯(lián)合應用MRI及CT診斷,分析其診斷早期顱底骨侵犯的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78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I、CT檢查,MRI檢查方法,按解剖結構,對比CT單獨檢查、MRI及CT聯(lián)合檢查對顱底骨質侵犯的檢出情況。結果:與CT單獨檢查相比,MRI、CT聯(lián)合檢查對斜坡骨質破壞、卵圓孔擴大、蝶骨大翼破壞、蝶骨體骨質破壞以及翼內、外板骨質破壞的檢出率更高(P<0.05)。結論:對鼻咽癌患者聯(lián)合應用MRI及CT診斷可提高早期顱底骨侵犯的檢出率,可為臨床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顱底骨侵犯;鼻咽癌;MRI;CT
【中圖分類號】R7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076-01
顱底骨侵犯是鼻咽癌患者常見的轉移途徑,正確判斷顱底骨侵犯情況對明確患者的疾病分期、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認為,對于部分骨質破壞明顯的顱底骨侵犯灶,CT檢查即可明確診斷,但對于早期顱底骨侵犯灶,由于其骨質密度并未出現(xiàn)明顯的改變,因此,需要采取敏感度更高的診斷技術[1]。MRI由于具有較高的骨及軟組織分辨率,因此在判斷腫瘤分期、淋巴結轉移方面具有重要價值。為提高早期顱底骨侵犯診斷的準確率,作出正確的臨床決策,本文將對鼻咽癌患者聯(lián)合應用MRI及CT診斷,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78例鼻咽癌患者。納入標準:(1)經病理學檢查確診;(2)治療前l(fā)周接受CT、MRI檢查;(3)臨床資料完整,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颊?(2)肝腎功能障礙患者;(3)高血壓、糖尿病患者;(4)檢查前已接受相關治療患者等。其中,男性44例,女性34例,年齡32 ~71歲,平均(44.72±4.80)歲。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MRI、CT檢查,MRI檢查方法:使用東芝 MR掃描儀,進行冠狀位、矢狀位掃描,層厚5 mm,層距1mm,冠狀位T1WI序列、矢狀位T1WI序列分別對應T2脂肪抑制序列、T2WI序列。CT檢查方法:CT檢查前3d,指導患者低脂飲食,使用東芝128排螺旋CT,參數設置:管電流250 mA,管電壓140 kv,有效層厚2.0 mm,螺距1.0 mm,進行常規(guī)掃描。采取仰臥位,進行軸位連續(xù)掃描,軸位5~10 mm,隨后進行增強掃描。掃描范圍為頭部至鎖骨。由2名影像學醫(yī)師采取雙盲法閱片,診斷結果不一致時,通過集體討論得到最終結論。
1.3評價標準
由于顱底骨位置、結構特殊,穿刺活檢具有一定難度和危險性,因此,不以精確活檢病理作為定性標準。按解剖結構,對比CT單獨檢查、MRI及CT聯(lián)合檢查對顱底骨質侵犯的檢出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使用(%)表示,采取X?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與CT單獨檢查相比,MRI、CT聯(lián)合檢查對斜坡骨質破壞、卵圓孔擴大、蝶骨大翼破壞、蝶骨體骨質破壞以及翼內、外板骨質破壞的檢出率更高(P<0.05),見表1。
3.討論
近10年來,我國鼻咽癌早期顱底骨侵犯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出明顯升高的趨勢,由于其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表現(xiàn)均無特異性,因此極易出現(xiàn)誤診、誤治等情況,導致其喪失最佳治療時機。目前,CT、MRI仍是鼻咽癌早期顱底骨侵犯診斷的主要方式,其中,CT是目前常用的放射性診斷技術,可直接觀察患者的病變部位,定位準確,操作簡便。而MRI則是一種高組織、骨分辨率的診斷技術。有研究顯示,MRI診斷骨轉移瘤的效果優(yōu)于CT,CT診斷雖然具有較好的敏感性,但特異性不足,而MRI的特異度可達到100%[2]。
當發(fā)生早期顱底骨質侵犯時,CT檢查可見骨皮質密度欠均勻,有蟲蝕樣缺損,隨著侵犯程度的加深,可表現(xiàn)為骨 質破壞及缺損。當骨質破壞達到該程度時,MRI、CT的檢出率相當,但在腫瘤侵犯顱底的最早期,CT一般顯示無異常,而MRI則顯示骨髓質正常高信號消失,可見低信號,呈斑片狀,尤其是T1WI壓脂圖像上,其顯示效果更佳[3]。雖然MRI的診斷效果優(yōu)于CT,但其在骨破壞顯示直觀性方面弱于CT,當其顯示不佳、無法判斷是否存在骨侵犯時需要CT補充,提高臨床決策的科學性,減少醫(yī)患矛盾發(fā)生。在本次研究中,與CT單獨檢查相比,MRI、CT聯(lián)合檢查對斜坡骨質破壞、卵圓孔擴大、蝶骨大翼破壞、蝶骨體骨質破壞以及翼內、外板骨質破壞的檢出率更高(P<0.05),表明兩者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對鼻咽癌患者聯(lián)合應用MRI及CT診斷可提高早期顱底骨侵犯的檢出率,可為臨床決策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黃國民,曾炳才,李獻輝.CT及MRI在顱底脊索瘤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黑龍江醫(yī)藥,2019,32(6):1426-1428.
[2]鐘錦繡,付德順,陶緒長, 等.SPECT/CT與MRI對鼻咽癌顱底骨侵犯診斷價值的比較[J].腫瘤影像學,2019,28(1):46-51.
[3]錢秋平.CT與MRI診斷鼻咽癌局部侵犯的價值探討[J].癌癥進展,2018,16(6):77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