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華
【摘 要】目的:觀察徒手旋轉胎頭術對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32例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產婦,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6例。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guī)方法分娩,觀察組產婦實施徒手旋轉胎頭術進行分娩。結果:經治療發(fā)現(xiàn)觀察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顯高于對照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產傷率及產后出血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的產傷率及產后出血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嬰兒Apgar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新生嬰兒Apgar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徒手旋轉胎頭術可糾正枕橫位和枕后位胎頭的位置,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降低產婦產后出血率及產傷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徒手旋轉胎頭術;枕橫位;枕后位;難產
【中圖分類號】 R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026-01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胎頭位置對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胎頭位置不正確,對胎兒來說就極易造成呼吸困難,嚴重情況下甚至窒息而亡,對產婦來說容易造成難產現(xiàn)象,處理不得當就會對產婦身體造成創(chuàng)傷、產后出血等情況,甚至危及生命[1]。本院采用徒手旋轉胎頭術對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產婦進行分娩,降低分娩時對產婦及胎兒產生的危害,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
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32例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產婦,按照抽簽分組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6例。對照組產婦,平均年齡22-35歲,平均(26.34±4.58)歲,孕周37-41周。觀察組產婦,平均年齡23-34歲,平均(27.05±5.17)歲,孕周38周-40周。兩組產婦資料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值得深入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guī)方法進行分娩,對胎頭位置異常時不采取徒手旋轉胎頭術,根據(jù)產婦實際情況必要時進行剖腹產。觀察組產婦實施徒手旋轉胎頭術進行糾正胎頭,具體內容如下。首先,醫(yī)務人員對產婦陰道等部位進行消毒,對腹部等測量結果估算胎兒大小,根據(jù)產婦檢查相關數(shù)據(jù)及具體觀察,確認胎兒位置[2]。其次,在宮縮過程中,婦產科醫(yī)生手進入產婦陰道后,食指固定胎兒前鹵,中指固定胎兒后鹵,分開50度-70度,左手掌靠近胎兒背部,在產婦宮縮時將胎頭輕緩旋轉。對于胎兒右枕后位、右橫后位時,將手掌心朝下,輕緩旋轉45度-90度,反之左枕后位、左橫后位則采取逆時針方向,相應度數(shù)旋轉[3]。最后,婦產科醫(yī)生在進行徒手旋轉胎頭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一般不可超過三次旋轉。一旦三次內還未糾正胎頭位置,則對產婦及時進行剖腹產。
1.3統(tǒng)計學意義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 SPSS19.0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以x±s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予以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描述,予以x2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經治療發(fā)現(xiàn)觀察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90.9%顯高于對照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6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產傷率6.1%及產后出血率3.0%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的產傷率23.1%及產后出血率13.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新生嬰兒Apgar評分中8-10分的72.7%(48/66),4-7分的22.8%(14/66),0-4分的4.5%(3/66),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新生嬰兒Apgar評分中8-10分的59.1%(39/66),4-7分的16.7%(11/66),0-4分的24.2%(16/6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如果胎頭位置長時間處在枕后位或枕橫位,容易導致產婦宮頸前唇水腫,消耗大量體力,迫使產程延長,容易造成產傷及產后出血等情況,而胎兒則因時間的延長,極易造成窒息[4]。其中徒手旋轉胎頭術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易掌握等特點,通過徒手糾正胎頭方位,保證嬰兒順利出生。其技術要求在操作中不能將胎頭上推過高位置,旋轉時間必須在宮縮間隙期,根據(jù)產婦及胎兒的實際情況謹慎小心旋轉,對旋轉胎頭失敗兩次以上的情況應立即停止操作,對產婦實行剖腹產[5]。在術后對新生嬰兒及產婦進行相應的安全處理及防護措施,確保產婦及新生嬰兒的生命健康。
綜上所述,徒手旋轉胎頭術可糾正枕橫位和枕后位胎頭的位置,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降低產婦產后出血率及產傷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邢曉麗.徒手旋轉胎頭術在持續(xù)性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處理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19,26(12):39-40.
[2] 張小平,蘆均芝.徒手旋轉胎頭術對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的治療效果[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8,28(19):139-140.
[3] 蔡璐,鄭飛云,鄭靈芝.徒手旋轉胎頭處理技術在枕橫位和枕后位頭位難產中的應用[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18,16(09):1493-1495.
[4] 胡靜.徒手旋轉胎頭術對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的治療效果評價[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7,30(03):407-408.
[5] 魏麗娜.探究徒手旋轉胎頭術對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的治療效果[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8(19):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