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目的:探討對抑郁癥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后對患者自我接納以及個人情緒產(chǎn)生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2例抑郁癥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明確各組護理干預方式;對照組(36例):選擇一般護理方式完成病癥護理;觀察組(36例):選擇一般護理方式+心理護理方式完成病癥護理;對比患者自我接納分值以及個人情緒評分。結果:觀察組抑郁癥患者自我接納分值高于對照組明顯(P<0.05);護理前,觀察組抑郁癥患者個人情緒評分同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觀察組個人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明顯(P<0.05)。結論:抑郁癥患者在接受護理期間,心理護理方式的有效應用,對于患者自我接納程度的提升以及個人情緒的改善,效果明顯,最終對于抑郁癥患者的康復加快,奠定基礎。
關鍵詞:心理護理;抑郁癥;自我接納;個人情緒
抑郁癥作為當前發(fā)病率顯著的心理疾病之一,其出現(xiàn)同環(huán)境以及遺傳密切相關。疾病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思維遲緩、情緒低落與運動障礙幾方面,在選擇有效藥物給予病情治療的同時,配合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對于抑郁癥的改善以及康復意義顯著[1]。本次研究將針對抑郁癥患者明確有效護理方式,以通過心理護理方式的應用,將患者的自我接納以及個人情緒有效改善。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2例抑郁癥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明確各組護理干預方式;對照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2歲~52歲,平均年齡為(32.55±1.35)歲;觀察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3歲~53歲,平均年齡為(32.59±1.39)歲;觀察對比兩組抑郁癥患者的性別、年齡,結果均無明顯差(P>0.05)。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于入組后兩組抑郁癥患者,護理期間,對照組具體為:護理人員主要于疾病認知、藥物指導與日常生活干預等方面完成;觀察組具體為:①將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積極調(diào)整,在溝通期間,護理人員需要確保同患者之間單獨進行,對于溝通語氣的溫柔需要做出保證,禁止對患者產(chǎn)生任何刺激,對于患者內(nèi)心苦痛訴說需要認真傾聽,對患者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給予了解,對于系列問題看待能夠以患者角度進行,以此使得抑郁癥患者對自身的信任感大幅度提升[2];②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呈現(xiàn)出特殊性,在病情嚴重的情形下,會呈現(xiàn)出自殺的想法,對此護理人員在同患者言語交流期間需要就當前病癥狀態(tài)予以對應評估,并且就系列放松方法等予以指導,主要集中于注意力轉移以及深呼吸等[3];③針對抑郁癥患者在開展心理護理工作期間,需要確保具有針對性,并且對于患者不同階段表現(xiàn)出的心理問題可以進行了解,針對其自我認知表現(xiàn)出的系列錯誤予以對應糾正,確?;颊呖梢灾饾u做到自我肯定[4];④在患者自覺個人不良情緒獲得緩解后,護理人員需要將干預力度進一步加深,并且就系列不良情緒危害對患者進行告知,最終確?;颊叩男姆靠梢宰龅酵耆蜷_。
1.2.2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抑郁癥患者的自我接納分值以及個人情緒評分。
1.2.3 判斷標準
①對于兩組抑郁癥患者的自我接納程度,利用醫(yī)院自擬調(diào)查問卷展開調(diào)查,分值范圍為0分~100分,評定結果同自我接納程度成正比。
②對于抑郁癥患者的個人情緒評分,分別利用抑郁自評量表(臨界值為53分)以及焦慮自評量表(臨界值為50分)展開,評定結果同個人情緒嚴重程度成正比。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于兩組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護理結果,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展開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自我接納分值以及個人情緒評分)以 表示,行t檢驗,結果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自我接納分值對比
觀察組抑郁癥患者自我接納分值高于對照組明顯(P<0.05),見表1。
2.2 個人情緒評分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抑郁癥患者個人情緒評分同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觀察組個人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明顯(P<0.05),見表2。
2、討論
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臨床選擇有效藥物展開治療干預后,在改善其病情表現(xiàn)方面可以獲得一定效果。但是對于其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患者仍然呈現(xiàn)出對社會難以適應的特點,并且諸多呈現(xiàn)出在我抵觸以及自我封閉的情況,此種情況下,往往會使得病情程度更為嚴重,對此需要及時展開針對性心理干預,依據(jù)患者病癥表現(xiàn),針對性進行宣泄方案的研究,以將其負面心理加以改善。
觀察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抑郁癥患者自我接納分值高于對照組明顯;護理前,觀察組抑郁癥患者個人情緒評分同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護理后,觀察組個人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明顯,主要因為心理護理的針對性實施,能夠通過對抑郁癥患者心理表現(xiàn)進行分析,逐漸從提高其信任度以及依從性方面入手,將系列心理問題逐漸改善,最終獲得確切干預效果,進一步說明心理護理方式應用可行性。
綜上所述,抑郁癥患者在接受護理期間,心理護理方式的有效應用,對于患者自我接納程度的提升以及個人情緒的改善,效果明顯,最終顯著促進抑郁癥患者的康復加快。
參考文獻:
[1]王娟,郭子平.母嬰床旁護理對初產(chǎn)婦產(chǎn)褥期抑郁癥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22):81-83.
[2]耿小鹿,葉劍秋,齊麗,等.家庭醫(yī)生團隊干預對社區(qū)產(chǎn)婦產(chǎn)后抑郁癥的影響[J].廣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36(05):594-596.
[3]孫長艷,馬超群.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究[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8,29(11):1422-1424.
[4]孫玲,溫萌,楊茜,等.基于羅森塔爾效應的護理干預對抑郁癥病人負性情緒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32):4026-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