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厚君
【摘 要】目的:探討針刺聯(lián)合推拿療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8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與觀察組(4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推拿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針刺聯(lián)合推拿療法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的RI、PI指數(shù)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TMFV、PSV數(shù)值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椎動脈型頸椎病采用針灸聯(lián)合推拿療法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促進血流動力學水平恢復正常,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針刺;推拿療法;椎動脈型頸椎病;血流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R24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椎動脈型頸椎病在臨床上是較為常見的頸椎疾病,其發(fā)病原因是由于動力性和機械性因素壓迫致椎動脈[1],本次治療探討針刺聯(lián)合推拿療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8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與觀察組(43例),,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31~75歲,平均年齡(51.25±2.16)歲;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30~76歲,平均年齡(52.73±2.24)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推拿進行治療,方法:①囑患者身體自然放松,推揉患者頸部約5min,輕緩叩擊3次患者背部的左右肩井、天髎穴部位,并將患者頭部扶住且拖住下頦,雙手順時針逆時針方向輕柔的搖動患者頸部,同時對兩側的橋弓穴位進行按揉,來回提拉患者耳后翳風至鎖骨上窩約3min。②禪推患者頸項部位5min,彈撥項韌帶1min,然后雙滾提拉按揉患者的肩部和頸部約5min,用掌根揉法治療頸部和肩部2min,左右搖動頸椎1—2次,每天一次。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刺療法,方法:①取患者大椎、風池、天柱、百會、昆侖穴,輔助穴位取患者的太溪、三陰交、足三里、頸夾脊穴2-3個穴位進行施針。②使用針刺補法加強對患者三陰交、太溪以及足三里穴位的施針治療,并對其他穴位進行中強度的行針治療。
1.3 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患者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完全消除為顯效;患者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惡化為無效。血流動力學指標:左右側椎動脈-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數(shù)(RI)、血管搏動指數(shù)(PI)[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將通過SPSS.20.0統(tǒng)計軟件來比較分析所有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以X2和t來進行組間檢驗,采用P<0.05代表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9例、有效13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4.42%;觀察組患者中顯效27例、有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35%,比較結果為(X2=32.058,P=0.00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流動力學指標
RI(cm/s):對照組(0.72±0.15),觀察組(0.54±0.08);PI(cm/s):對照組(0.90±0.24),觀察組(0.68±0.15);TMFV(cm/s):對照組(22.51±4.45),觀察組(26.81±4.29);PSV(cm/s):對照組(53.37±14.02),觀察組(61.23±14.01)。治療后的RI、PI指數(shù)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的TMFV、PSV數(shù)值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椎動脈型頸椎病具有病情反復、發(fā)病率高以及病程時間長等特點,臨床以頸部活動受到限制、頭部疼痛、視力障礙和神經衰弱等為主要表現(xiàn)[3],對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也大多與低頭一簇等職業(yè)有關,屬常見病。臨床認為該病的發(fā)病機制為頸部脊椎間盤發(fā)生退變情況,使頸部上關節(jié)突呈現(xiàn)增生肥大現(xiàn)象,進而壓迫到椎動脈,腦部供血短缺使血管的彈性下降,導致血流動力學出現(xiàn)異常情況,會使患者出現(xiàn)眩暈為主的癥狀。
中醫(yī)將其歸類于“眩暈”范疇類[4],解釋為患者體內被風濕寒氣侵入,經過經絡和關節(jié)部位,使氣血出現(xiàn)凝滯現(xiàn)象,導致頭頸部氣血不足,經脈運行受阻,中醫(yī)以不通則痛為該病發(fā)生的原因。本次研究中運用針刺聯(lián)合推拿療法可對患者的頭頸部穴位進行刺激,使經絡氣血運行能夠有效的調節(jié),改善局部血流速度和血液循環(huán)作用,起到促進患者腦部血流動力恢復正常的效果。本組合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的RI、PI指數(shù)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TMFV、PSV數(shù)值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針對椎動脈型頸椎病采用針刺聯(lián)合推拿療法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促進血流動力學水平恢復正常,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王冠, WANGGuan.中醫(yī)針灸聯(lián)合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6, 11(2):207-210.
余學龍.針灸推拿聯(lián)合自擬中藥方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療效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淮海醫(yī)藥, 2017, 35(3):285-287.
魏楠.針灸推拿與中藥聯(lián)合應用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 2016, 36(3):198-199.
朱智文, 尹德銘, 方向延,等.針灸推拿與中藥合聯(lián)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效果及對血流動力按摩與康復醫(yī)學, 2017, 8(2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