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鴿 勾亞楠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癥患者應用精神護理的有效性。方法:選擇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2組,每組5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以此為基礎,觀察組應用心理疏導聯(lián)合精神護理,分析結果。結果:護理前,兩組病患焦慮/抑郁分數(shù)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病患的SAS以及SDS分數(shù)有所降低,P<0.05,相較于對照組 ,觀察組病患的改善效果更好,P<0.05.結論:對于老年抑郁癥患者,在其接受治療期間應用心理疏導聯(lián)合精神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其抑郁焦慮狀態(tài),全面提升生活品質,因此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抑郁癥;精神護理;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R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和以往相比,當前我國已經(jīng)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抑郁癥患者人數(shù)也有所增加。其也成為了老年患者發(fā)生自殺以及精神障礙的重要因素[1]。其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年人群的生活品質造成影響。另外也會對患者自身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造成極大壓力和負擔。有統(tǒng)計證實,接近半數(shù)以上的抑郁癥患者需要到精神科接受專門治療。每年就是入院的老年的人數(shù)也高達15%-25%。有文獻證實,對于老年抑郁癥患者開展針對性精神護理,能夠取得滿意效果。為了證實該理論的真實性,結合實際情況,本文選擇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面分析上述命題的公允性,現(xiàn)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經(jīng)診斷以及相關檢查,受試者確診,符合衛(wèi)計委最新頒布的關于此類疾病臨床診斷標準。受試者自愿參加調查,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此其中男患者63例,女患者37例。年齡區(qū)間為61.24-82.3歲,平均年齡為69.38±1.52歲。病程區(qū)間為,0.53-8.14年,平均病程為5.32±1.22年。依照就診次序,將其平均分為對照、觀察2組。每組50例。兩組受試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受試者接受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其中包含常規(guī)性睡眠指導、用藥護理、生活干預、飲食指導等等。以此為基礎,觀察組受試者接受針對性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詳情為:第一、因為老年抑郁癥病患的思考、語言較為遲緩。因此相關醫(yī)護人員以及家屬應當及時和患者開展交流,態(tài)度應當和藹、具有耐心。積極觀察受試者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主要因素。從心理方面開展針對性系統(tǒng)性疏導工作,告知患者正確宣泄自身情感,鼓勵其通過語言或者其他途徑發(fā)泄內心的不良感受。對于具有自殺企圖者,應當全面淡化不良意念。幫助其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第二、積極強化病患自護以及患者家屬支持效用。令其能夠全面明白,自身于社會以及家庭中的價值。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開展康復知識輔導,盡可能令病患恢復自制以及自護能力。樹立起積極的人生觀。為患者家屬闡述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同時也要使用有說服力的語言,強調家庭對于患者住院期間內治療和康復的重要影響。比如說經(jīng)常探視患者同時,與病患一并開展戶外活動。此舉有助于調節(jié)不良情緒,全面促進患者以及家屬良性接觸,幫助其進一步了解自身心理情況,增進雙方感情,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在出院之前,院內醫(yī)護人員應當向患者家屬方闡明相關注意事項和指導意見,告知患者情緒改變的危險信號。倘若發(fā)生異常,應當及時來院就診,以免造成意外。第三、院方也應當做好環(huán)境管理工作。以防止意外發(fā)生將病患安排在靠近護士站的房間,方便觀察。以免受到刺激和干擾,排除一切危險物品,防止患者自殺[2]。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受試者干預前后SAS以及SDS分數(shù),分數(shù)越高證實受試者干預效果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原理 本實驗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值計算,計數(shù)資料使用x2計算,當P<0.05.視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病患焦慮/抑郁分數(shù)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病患的SAS以及SDS分數(shù)有所降低,P<0.05,相較于對照組 ,觀察組病患的改善效果更好,P<0.05.詳細見表1.
3 討論
當前心理因素已經(jīng)逐漸成為了對人類身體健康以及身心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類型。由于空巢老年人缺少與人正常交流,因此極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上述不良情緒會對老年人心理造成極大壓力。另外也會對患者治療和生活質量造成顯著影響。臨床對于老年抑郁癥的治療并非單純也用藥那樣容易,其中精神護理以及心理疏導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對患者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導,能夠令其認識到抑郁癥的病理特點。醫(yī)護人員積極鼓勵患者提升其自信心,能夠令患者保持樂觀心態(tài)面對生活。鼓勵患者主動參加社會活動,多和旁人溝通,有效改善人際關系,轉移病患對于自身病情的注意力。醫(yī)院和家庭方面也要為病患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治療康復環(huán)境,不得對患者有歧視和偏見。全面降低對病患的不良刺激,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此舉能夠全面令其了解開展藥物治療的重要性。提升治療順從性。在病患服用藥物過程中,應當遵循醫(yī)囑,按照劑量服藥。
本組相關研究結果指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受試者干預后SAS以及SDS分數(shù)改善情況更好,P<0.05.由此能夠看出:對于老年抑郁癥患者,在其接受治療期間應用心理疏導聯(lián)合精神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其抑郁焦慮狀態(tài),全面提升生活品質,因此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桑九英, 徐耀, 鐘育年, et al.全面系統(tǒng)護理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焦慮、抑郁體驗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7(05):130-132.
張建國.因時康復護理與心理疏導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致抑郁癥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8, v.16(05):178-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