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英
摘 ? 要:《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初中學生的主動性,仍大多取決于興趣,只要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有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中學英語;主體地位;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19)26-0024-02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初中學生的主動性,仍大多取決于興趣,只要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有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式教學到學生為主體的新模式教學的轉變,是《新課程標準》對新時代英語教師提出的要求。要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設計上應以學生為出發(fā)點。
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并能啟迪學生智力潛能,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探索知識、努力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設計中要考慮如何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強烈愿望,使他們喜歡學、樂于學。
教師在備課時要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導入新課時善于運用各種方式,如情境導入法、巧設懸念法、興趣導入法、以舊帶新法、講故事等令學生對新課產(chǎn)生興趣。再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趣味性的新課講授。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和個人感染力也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簡潔易懂、風趣幽默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和生動形象、惟妙惟肖的表情,會令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專心致志。
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學期“Unit 6 Topic 3 Section A”時,考慮到方位的理解對于學生有點抽象,筆者在教授課文重點句“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 ? Turn left at the cinema, then go straight. It's on the left.”時,先請兩名學生出來面向全班,一人拿著post office的卡片站左邊,一人拿著cinema的卡片站右邊, 全班學生看到自己的同學成了建筑物,覺得非常有趣,所以就都目不轉睛地等待我們的表演。集中了全班學生高度的注意力后,筆者站在拿著cinema卡片的同學右邊,微笑著提高聲調(diào)問:“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 Turn left or turn right? ”學生們回答“Turn left!”“Yes!”筆者滿意地點頭,邊向左轉邊說“Turn left at the cinema”,然后讓學生思考如何到達“post office”。過了一會兒,即刻有學生舉手回答:“Then go straight!”筆者立即表揚“Wonderful!”,然后邊說句子邊直走,等走到“post office”時舉起左手說“It's on the left?!痹诘诙问痉稌r筆者示意學生一起說句子。隨后筆者分別請了幾位同學,按剛才的示范做,全班學生隨著他們的表演響亮地說句子。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紛紛爭著表演。這節(jié)課學生學得很快且很牢固,為后面的操練階段打下良好基礎,課堂結束時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能把課文背下來了。生動有趣的新課傳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主動學。
新課傳授后是鞏固新知的操練。愛動、愛玩、愛唱是中學生的天性,要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就要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讓他們在唱中學、玩中學、合作中學、競賽中學,各種活動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主體意識,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游戲、唱歌、創(chuàng)設情景對話、小組合作正是實現(xiàn)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筆者運用形式多樣的游戲令學生樂而忘返,在玩中主動學英語、說英語。比如:單詞尋寶、單詞接龍、開火車、傳聲筒、小組合作……小組合作是同伴間互助合作的活動,它使學生在小組中互相交流和幫助、彼此尊重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從而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尊嚴,使之產(chǎn)生“我要學”的強烈愿望,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筆者在英語課上經(jīng)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四人一組的小集體中閱讀、調(diào)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積極思考,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識。筆者在教授八年級上冊“Unit2 Topic2 Section B”時,新課授完后筆者讓學生討論完成2b。筆者自己先做一個例子:走到小麗面前問她:“When do you often go to bed?”,她回答:“I often go to bed at 11:30”筆者說:“Oh, stay up late at night is bad for your health. You should go to bed early.”然后筆者根據(jù)小麗的內(nèi)容填表格。做完例子后筆者把全班分成了十多個四人小組進行小組合作活動。學生們積極地用英語討論,再根據(jù)對話內(nèi)容填表。筆者發(fā)現(xiàn)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們能毫無顧忌地、大膽地說英語,就連平時內(nèi)向或調(diào)皮的學生也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幫學困生,平時作業(yè)練習的一些小錯誤也會在小組合作中得到糾正。最后每個大組選出一個小組在班上表演,整個過程引入了競爭機制,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生不僅在課堂輕松愉快地牢固掌握了知識,還真正地成了課堂的主體,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要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上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其提出不同要求。比如對后進生,筆者盡量問他們難度適中的問題,盡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筆者總會說“Very good”,如果回答錯誤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 It doesn't matter.”這樣他們會因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而對學優(yōu)生,筆者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后要多做提高題、增加閱讀量等。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學生的參與度如何,對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來突出與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形成新型的師生平等關系,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積極的狀態(tài)中合作、在成功體驗中學習;使教師、學生間取得溝通,從而有助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