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建琴
【摘 ? 要】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得益于電化教育的發(fā)展,微課以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姿態(tài)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怎樣充分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來激發(fā)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之上實現(xiàn)實效與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這是擺在我們廣大一線教師面前亟待研究與解決的問題。本文筆者將新興的微課教學方式引入初中歷史課堂,以實際案例為依托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微課的實踐應用與制作。
【關鍵詞】 ?微課;初中歷史課堂;應用;微課制作
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類社會已悄無聲息地走進微時代,微博、微信、微營銷等一系列“微”樣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以其高效快捷的方式改變了人們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在微時代的天空下,教學領域也揭開了微課的序幕。如何利用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率,是信息化時代下一線教師亟待研究與解決的問題。
本文結合筆者講授的部編(2016年)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第15課第一個板塊《鄭和下西洋》的實際授課,談一談微課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實踐應用與制作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微課的含義及特點
微課,即微課程,它指的是在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要求之下,教師以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為依托,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利用錄像設備將自己在課堂內(nèi)外所針對的某個知識點(如單元模塊、概念、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某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探究活動、實驗、任務等)進行精心設計并錄制成視頻,進而以此為手段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它的主要核心內(nèi)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和教學案例片段,此外它還包括其他一些相關內(nèi)容,如:教學設計、教學素材、課堂測驗、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
微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微課內(nèi)容主要針對教材中重點、難點和疑點等具體教學內(nèi)容,主題明確。微課錄制時間較短,內(nèi)容全面而精煉。微課用途較廣,可以應用于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講解、課后復習等,資源可以循環(huán)使用。
二、微課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實踐應用
1.微課教學營造歷史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筆者在講授《明朝的對外關系》這一課時,充分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在全面分析這一課的教材之后,筆者把“鄭和下西洋”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其中鄭和能夠成功地實現(xiàn)遠航西洋的原因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筆者制作了《鄭和下西洋》的微課教學視頻。在課堂上,當學生看到老師制作的微課視頻,他們的目光便緊緊地聚集到了大屏幕上,興趣和熱情均被點燃,他們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和討論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效果非常好。通過微課教學,營造歷史學習氛圍,形成歷史直觀,這有利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微課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擴充歷史課堂容量
歷史學科是一門趣味性極強、內(nèi)容極多的一門科目,由于教科書篇幅有限,再加上書本展示枯燥無味,致使很多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好,微課教學的出現(xiàn)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創(chuàng)設情境還原歷史場景,同時還可以擴充歷史課堂容量,讓歷史變得更豐滿、更立體。在《鄭和下西洋》的微課視頻中講述鄭和下西洋,筆者用舒緩而富有激情的音樂做襯托,用動畫式的路線圖展示鄭和下西洋的路線,配合教師精妙的旁白解說,頓時給學生呈現(xiàn)了一幅古代東西方交流的和平之旅圖。這樣的展示比讓學生單純的閱讀教材和聽老師講授效果更好,歷史直觀引起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共鳴。在突破鄭和為什么能夠成功實現(xiàn)遠航西洋這個難點時,筆者在微課中添加了典型的文字材料和視頻動畫,擴充歷史課堂容量,突破歷史課堂難點問題。
三、微課制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力求精選題材,聲文并茂
歷史學科是一個比較特殊而復雜的學科,它的知識點浩如煙海,所以我們在制作歷史微課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題材的選擇,做到精選題材。微課雖然以“小”和“微”聞名,但是它對知識的全面和系統(tǒng)性要求卻是很高的,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再進行充分挖掘,整合處理相關知識點,并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精心準備不同的微課素材,再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多種形式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聲文并茂,顯示歷史學科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有效把控時間,精講無贅
微課體現(xiàn)在“微”上,要求時間短,內(nèi)容精。教師在制作微課的時候通常將其控制在3~10分鐘之間, 過短講不全面,過長浪費時間,實踐顯示最好控制在3~6分鐘,這樣的效果最好,如果超過了6分鐘就有可能會使學生感到視覺疲勞,注意力下降。根據(jù)注意的特點和人們的實踐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約安·米登多夫和阿蘭·利卡什于1996年在《國家教學論壇》中發(fā)表了一份關于學生注意力的詳盡報告,其中提到:“他們發(fā)現(xiàn)學生們需要3~5分鐘才能靜下心來,在之后的10~18分鐘內(nèi)精力非常集中。那之后,不管老師講的有多好,不管課程有多么吸引人,學生還是會‘溜號。雖然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學生還能再次集中精力,但集中的時間越來越短,在課程即將結束時,集中的時間只有3~4分鐘?!贬槍W生這種注意力逐步分散的特點,筆者在制作微課《鄭和下西洋》時,由原來的10分鐘縮短為5分鐘,通過課堂實踐操作,筆者發(fā)現(xiàn)更改后的微課效果更好。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在制作微課時,一定要注意有效把控時間,做到精講精練,不浪費時間。
以上是筆者對微課在初中歷史課堂實踐應用與制作中的一些粗淺的認識,要想制作好微課并能夠將其恰如其分而又高效地運用于歷史課堂,仍然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學習和實踐探索,相信微課這種集網(wǎng)絡與信息于一體的新型教學方式將會帶領我們在教學生活中領悟到更多的教學真諦。
【參考文獻】
[1]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07):14-15.
[2]陳美婷.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文理導航,2014(09):53.
[3]俞月麗.例談微課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教師,2015(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