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54000)侯蒙
當(dāng)人體免疫系統(tǒng)存在異常反應(yīng),從而造成小血管纖維素性炎性壞死,甚至多項器官受累,最終促使自身免疫性血管炎(AAV)形成。為了明確血管炎類型,選取一種高效的檢測方式。鑒于此,評價臨床檢測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中應(yīng)用血清抗髓過氧化物酶抗體+抗蛋白酶3抗體+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意義。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于2016年8月~2018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依照不同炎癥類型分為3組。A組(n=20)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9∶11;年齡31~60歲,平均年齡(41.37±12.96)歲;B組(n=20)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10∶10;年齡31~59歲,平均年齡(41.22±12.83)歲;C組(n=20)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8∶12;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1.52±13.08)歲;參照組(n=75)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34∶41;年齡32~61歲,平均年齡(42.05±10.17)歲。將多組的基線資料統(tǒng)計學(xué)結(jié)果P>0.05,可作對比研究與分析。
1.2 檢測方法 清晨空腹抽取研究對象5ml靜脈血,放置溫度4℃下,待檢。離心操作10min后(離心速率為3500r/min),將上層血清分離出來零下80℃存管,待檢。本次研究對象的血清水平均采用免疫印跡方法檢測血清抗髓過氧化物酶抗體+抗蛋白酶3抗體+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水平,使用德國產(chǎn)的歐盟試劑,按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觀察指標 評價并同步記錄A、B、C組及參照組的血清抗髓過氧化物酶(MPO)抗體、抗蛋白酶3(PR3)抗體、抗腎小球基底膜(GBM)抗體水平。
附表 多組的抗體水平檢測情況對比
附表 多組的抗體水平檢測情況對比
注:與參照組對比,*P<0.05;#P<0.05;αP<0.05。
組別 n MPO抗體 PR3抗體 GBM抗體A組 20 0.041±0.03* 0.043±0.01# 0.02±0.01 B組 20 0.040±0.03* 0.055±0.24# 0.030±0.03α C組 20 0.059±0.03* 0.005±0.02 0.031±0.03α參照組 75 0.010±0.02 0.005±0.01 0.005±0.01
多組的抗體水平檢測情況:A、B、C組的血清抗髓過氧化物酶抗體水平均高于參照組(P<0.05);A、B兩組的抗蛋白酶3抗體水平均高于參照組(P<0.05);B、C兩組的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水平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顯著(詳見附表)。
AAV在臨床中屬于異質(zhì)性疾病的一種,由于血管損傷部位、大小等各方面特征不相同,因此臨床表現(xiàn)也存在一定差異性[1]。GPA、MPA、EGPA這3種類型的臨床特征、病理改變特征等類似,經(jīng)檢測,結(jié)果均可呈現(xiàn)為血清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陽性。早期檢測與干預(yù)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患者意義重大[2]。經(jīng)研究表明,肺囊腫性纖維癥、COPD、血管炎性肉芽腫等疾病與抗蛋白酶3抗體水平有關(guān)。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具有特異性,可表現(xiàn)為腎受累以及肺受累。若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患者的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水平上升,表明患者已經(jīng)存在腎受累、肺受累現(xiàn)象,從而明確治療策略。本研究表明,相比于參照組,A、B、C組的血清抗髓過氧化物酶抗體水平得到明顯提高,提示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患者機體內(nèi)的MPO抗體上升,因此該指標水平可作為檢測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的敏感指標之一;A、B兩組的抗蛋白酶3抗體水平均高于參照組,表明抗蛋白酶3抗體水平可有效診斷與鑒別出GPA、MPA;B、C兩組的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水平高于參照組。
綜上所述,臨床檢測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中應(yīng)用血清抗髓過氧化物酶抗體+抗蛋白酶3抗體+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聯(lián)合檢測,可正確反映出自身免疫性血管炎類型,檢測意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