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芳,朱艷妮
(長沙醫(yī)學院,湖南長沙 410219)
厄洛替尼又稱特羅凱,適用于兩個或兩個以上化療方案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zhuǎn)移的非小細胞肺癌的三線治療,是一種選擇性EGFR-TKI(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通過阻斷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生存、增殖中的某些信號轉(zhuǎn)導通路而發(fā)揮作用[1]。但是,厄洛替尼在臨床應用中常引發(fā)皮疹、腹瀉等毒副反應,導致患者營養(yǎng)吸收障礙,甚至出現(xiàn)胃腸道出血。因此,本文旨在探討厄洛替尼對大鼠小腸上皮細胞跨膜轉(zhuǎn)運的影響,通過多次灌胃給予大鼠厄洛替尼,觀測大鼠體重及攝食量的變化,并建立在體腸循環(huán)及藥動學模型,考察厄洛替尼對合用藥物吸收的影響。
SD大鼠12只,體重(200±20)g,雌雄各半,由長沙市天勤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
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安捷倫公司);熒光分光光度檢測器(日本島津RF-5301PC);冷凍離心機(長沙英泰);超純水機;pH計。
厄洛替尼原料藥(南京安格醫(yī)藥化工有限公司);熒光素鈉(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頭孢克洛對照品(中檢所);頭孢克洛膠囊(上海健坤);β-羥乙基茶堿對照品(東京株式)。
1.3.1 厄洛替尼對熒光素鈉大鼠在體腸循環(huán)的影響
對12只SD大鼠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和給藥組均為每組6只(雌雄各半)。每天灌胃給予給藥組大鼠30mg/(kg·d)厄洛替尼混懸液,給予對照組大鼠同體積生理鹽水,每天1次,連續(xù)灌胃7天,并每天記錄大鼠的體重與攝食量的變化。
第8天,將大鼠禁食12h進行在體腸循環(huán)試驗。每只大鼠采用腹腔注射烏拉坦溶液麻醉后固定,沿大鼠腹部中線打開腹腔(約3cm),在十二指腸上部至空腸下部(約20cm)各切一小口,插入循環(huán)管,先用注射器將37℃的生理鹽水(150 mL)緩緩注入腸管,洗凈腸管內(nèi)容物,再注入空氣排凈生理鹽水,將循環(huán)管接通蠕動泵,形成回路。
循環(huán)液為5μg/mL的熒光素鈉溶液20mL置于錐形瓶(恒溫37℃),先以5mL/min循環(huán)10min后,將流速調(diào)節(jié)為2.5mL/min,立即自供試液錐形瓶中取樣 100μL,并及時向錐形瓶中補加100μL空白K氏液(恒溫37℃),之后每隔30min按同法取樣及補加K氏液,共取樣9次,停止循環(huán)。
向各采血時間點樣品中加入2mL純水,采用熒光分光光度計測定熒光強度,設(shè)置發(fā)射波長515nm,激發(fā)波長490nm,根據(jù)標準曲線計算出熒光素鈉的濃度,進而得到熒光素鈉的各時間段吸收量Qt,公式為:
式中,Ct為各時間點熒光素鈉的濃度(μg/mL),Vt為各時間點熒光素鈉的體積(mL),l為腸段長度(cm),d為腸段直徑(cm)。
1.3.2 單次灌胃給予厄洛替尼對頭孢克洛藥動學的影響
對12只SD大鼠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和給藥組均為每組6只(雌雄各半),其中對照組給予單次灌胃生理鹽水和50mg/kg頭孢克洛水溶液,給藥組給予單次灌胃13.5mg/kg厄洛替尼混懸液和50mg/kg頭孢克洛水溶液。在給藥前和給藥后進行眼眶取血0.5 mL,采血時間點分別為0、10 min、20 min、30 min、45 min、1.0h、1.5h、2.0 h、3.0h、4.0 h、5.0 h、6.0 h。立即分離血漿,精密移取100μL血漿樣本于EP管中,加入適量冰醋酸以增加穩(wěn)定性。
采用HPLC-UV法進行測定血漿中的頭孢克洛,以β-羥乙基茶堿為內(nèi)標,每100μL血漿樣本加入20μLβ-羥乙基茶堿(5mg/L),渦旋混勻30 s,再加10%高氯酸甲醇溶液30μL,渦旋混勻3 min,12 000 r/min低溫離心10 min,精密吸取上清液進樣分析。
測試條件:C18柱(4.6×150 mm,5μm,Agilent公司,美國);流動相:醋酸水溶液(pH3.2)∶甲醇=80∶20(v/v);流速:1 mL/min;檢測波長:265nm;柱溫:30℃;進樣量:40μL。
記錄對照組及給藥組大鼠的體重與攝食量的變化,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差異結(jié)果表示為*p<0.05,見圖1。
圖1 對照組及給藥組大鼠體重及攝食量的變化(n=6)
給予厄洛替尼后,與對照組相比大鼠的體重及攝食量均顯著降低,第7天給藥組和對照組的平均體重分別為(229.8±24.1)g和(252.0±30.2)g。給藥組大鼠的平均每天攝食量為(16.7±3.9)g,顯著低于對照組(25.1±5.6)g。
A對照組及給藥組大鼠體重的變化B對照組及給藥組大鼠攝食量的變化。
通過公式計算得到Qt,進而將各時間點前所有時間段吸收量Qt累加,得到各時間點累積吸收量,結(jié)果見圖2,差異結(jié)果表示為*p<0.05,可見厄洛替尼給藥組熒光素鈉的累計吸收量顯著高于對照組。熒光素鈉是細胞旁路轉(zhuǎn)運的標志物[2],厄洛替尼可能主要通過增加小腸上皮細胞旁路通透性,從而增加熒光素鈉的透過率。
圖2 厄洛替尼對大鼠小腸吸收熒光素鈉的影響(n=6)
通過HPLC-UV測定得到對照組與厄洛替尼給藥組大鼠體內(nèi)頭孢克洛的血藥濃度,分別與時間作圖得平均藥時曲線見圖3。通過藥動學軟件WinNonlin計算對照組與給藥組頭孢克洛的參數(shù),結(jié)果見表1。單次給予大鼠厄洛替尼后,頭孢克洛的t1/2、V、CL有降低的趨勢,而Tmax、Cmax、AUClast有增加的趨勢,Cmax、AUClas是反映吸收的重要藥動學參數(shù),雖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顯示兩組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加大厄洛替尼的給藥劑量有可能導致吸收顯著增加。
圖3 單次給予厄洛替尼對頭孢克洛在大鼠體內(nèi)藥動學的影響(n=6)
表1 不同處理組頭孢克洛在大鼠體內(nèi)的藥動學參數(shù)
厄洛替尼可降低大鼠體重和攝食量,顯著增加熒光素鈉的透過率,使頭孢克洛的吸收有增加的趨勢,其機制可能是增加了小腸上皮細胞旁路通透性,因此在厄洛替尼與其他藥物合用過程中應注意藥物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