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霞
〔摘要〕一名高三女生因為考前焦慮,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不滿意,陷入走神、自責、焦慮的惡性循環(huán)。心理教師通過談話,運用焦點解決技術和隱喻故事,有效緩解了學生的焦慮情緒。
〔關鍵詞〕焦點解決;具體化;隱喻故事;焦慮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27-0056-02
一、個案輔導
課間操后,一位穿著黃色校服的女生走進辦公室,禮貌地問:“老師好,你是心理老師嗎?我想找你聊聊?!?/p>
簡單寒暄后我邀請她坐下,陽光照在她的前額上,細小的汗珠清晰可見。從校服來看,我知道她來自高三。她說話的語速和神情讓我覺得這是個性格外向的女孩。
她的煩惱來源于不滿意自己當下的學習狀態(tài):“上課時老師在講,我在胡思亂想、發(fā)呆、睡覺,每當決定要聽課時已經(jīng)快下課了?!彼谩奥德禑o為”來形容自己高考前的日子,包括今天剛剛過去的六節(jié)課。
“你上課時都在想什么?”
“想幾年以后大學里的事。我學文科,至少要考到600分,我的理想是上中國人民大學。我知道自己和中國人民大學有些距離。我的次選志向是北京體育大學……”
她不知道這個時候高三學生的腦子里都會有對未來憧憬的畫面,她以為只有她自己在幻想未來,有些夸大了自己的分心,我建議她采訪身邊的五位同學,看看別人是否有同樣的煩惱。
“對目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不滿意,那覺得高三的學習狀態(tài)應該是怎樣的或者羨慕誰的學習狀態(tài)呢?”
她說出一個名字。
我繼續(xù)追問:“她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怎么樣的?”
“每天很少說話,總是在做題?!?/p>
“她的做法,有哪些是你能直接借鑒的?”
“每天少說點話,在平時作業(yè)的基礎上再多做一點題,多背幾個單詞。"
聽到這里,我趕緊做了一點修正。“哦,原來你并不像剛才說的那樣每天‘碌碌無為,你也是在一直努力著的?!?/p>
看她點了點頭,于是我用焦點解決技術,就“多做一點題”進行了具體化分析。(1)如果今天回去你就要開始實施的話,你的計劃是什么?打算從哪一科入手,多做一點題?(2)每天做幾道你會覺得對自己滿意了呢?
我猜她平時話較多,覺得自己要收斂一些,也想在高考前多一點努力。根據(jù)她的回應我做了一個小結:“你其實不需要做什么大的改變,只需要在現(xiàn)有狀態(tài)的基礎上添加一點點:每天至少做一道數(shù)學題,多背一個英語單詞,你就會離北京更近一點,會對自己更滿意一點,是這樣嗎?”
得到肯定回答后,她的表情告訴我,這次談話進展順利,一節(jié)課沒到,還剩20分鐘,但我的輔導可以結束了。
離開座位起身后,她似乎心有不甘,遲疑了一下,問了一句:“老師,還剩50天,你說我的努力管用嗎?”
我猜她大概有兩個意思:(1)高考前的這50天里,每天只添加一點點努力,管用嗎?(2)距離高考就剩50天了,有必要再努力嗎?
我沒有回應她的問題,轉(zhuǎn)身看了看身后一棵兩米多高的幸福樹,談起另外一件事。
“去年暑假,我想偷懶,不愿總是跑來學校給它澆水,覺得太麻煩。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找到一個很大的空瓶子,灌滿了水后在瓶蓋上扎了一個孔,倒掛在樹上,還塞了一個布條做引子,保證水滴得很慢。一個暑假40天,那瓶水剛好滴完,開學后我把這棵樹的頂掐了。”我用手指向幸福樹最頂端,“你看,最上面那個黑色小枝,那是我掐過的痕跡?!?/p>
她很疑惑:“為什么要掐了呢?”
“因為暑假里它長得太猛,都快到天花板了?,F(xiàn)在每天都看著,倒看不見它長了?!?/p>
說完以后,我靜靜地看著她。
她眨了眨眼,然后抿嘴一笑,“我明白了。”
二、輔導反思
我之所以能快速緩解這個學生的焦慮,除了運用傾聽、共情、具體化、開放式提問等技術,最后的隱喻故事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故事能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展開了一個平行結構,使故事情節(jié)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相呼應,雖然并未直接談論學生的問題,卻攜帶著“正向暗示”的信息,試圖影響對方。我用一個暑假隱喻高考前的50天,用瓶子里的水滴隱喻她當下的點滴努力,用每天看不見長高隱喻她可能努力了卻看不見立竿見影的效果,用長得太猛隱喻高考前的50天進步一定會發(fā)生。
埃里克森喜歡用教育故事來幫助來訪者,他把改變的策略與要素放進故事里,來訪者聽著故事的表面內(nèi)容,潛意識則接受了故事底層蘊含的信息。埃里克森的學生問他為何能夠如此優(yōu)雅而有效率地做好催眠治療,他回答:“他們來此聆聽故事,然后回家改變行為,如此而已。”
一個好的故事就像一粒種子,被我們用愛呵護著,安放在來訪學生的內(nèi)在世界。所以,《15分鐘改變孩子》的作者李驥說:“只要把故事講好,學生就會有自己的路。”
參考文獻
[1]李驥,凌坤楨.15分鐘改變孩子[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2]李永強,郝琦.故事咨詢師:心理輔導的隱喻操作[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3]王妍.故事如何影響我們:敘事傳輸?shù)挠绊憴C制[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3(4):53-56.
(作者單位:河南省濟源第一中學心理輔導中心,濟源,459000)
編輯/于 洪 終校/梅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