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陽 張微 武文芳
摘 要:高職英語教學要處理好知識傳授和能力提升之間的關系、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及全面提升和個性化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高職英語教學擔負著傳授英語知識和文化育人的雙重責任,英語語言的學習和文化育人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而目前很多高職英語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英語課程的工具性上而忽視了人文性,課堂教材過分強調英美文化而忽視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要融入文化育人的體系。
關鍵詞:高職英語;文化育人;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4-14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6-0065-02
高等職業(yè)院校是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技能人才的機構,目的是向社會輸送具有專業(yè)水平、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技術性人才。因此,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對學生的培養(yǎng)都是輕文化而重技能,但是現在社會需要的是全面性的、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這要求他們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還要具有優(yōu)秀的職業(yè)技能,這樣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對外貿易的加強,社會對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英語專業(yè)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教師要將文化育人體系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當中,將“文化”與“職業(yè)技能”有機融合在一起,將“文化育人”理念貫穿高職院校對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當中。公共基礎課在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應該分析文化育人功能缺失的原因,加快實現文化育人在英語教學中的重構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育人體系缺失的原因
(一)缺少正確的價值導向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良的思潮,如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受這些不良思想的影響,有些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有明顯的功利化傾向。他們對擴大學校規(guī)模、提升高職學生的招生數量、購買先進的教學設備以及學校發(fā)表的科研論文數量等顯性的和現實的物質文化建設重視程度較高,而對隱性的精神文化建設缺乏必要的關注,對文化育人的內涵和意義體會不深,這也從客觀上導致了高職英語教學存在文化育人體系喪失的現象。
(二)教學實踐中的缺失
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目的是要服務于就業(yè),體現被教育者的能力,在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要加強對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但是在現在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中更多的是以就業(yè)和能力為導向的目標,導致了高職英語課程教學體系呈現出被邊緣化的發(fā)展趨勢。這種教學實踐的功利性,導致了教師有選擇性地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缺少文化育人體系的建設,也就違背了高職教育的初衷。
(三)高職教育主體地位的缺失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育人應該秉承引導、熏陶和感化的方針,文化育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應該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慢慢滲透到學生的內心當中,在無形之中慢慢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感受、領悟傳統優(yōu)秀文化并自覺地把它們傳承下去。但是現在的高職英語教師通常都面臨著教學和科研的雙重壓力,如職稱晉升就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做準備,因此高職英語教師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到了教學和科研任務中,英語教學也只是粗加工式的知識傳輸,而在通過引導和教學來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文化育人方面普遍存在缺失的現象。
(四)高職學生群體自身的原因
高職學生一般學習成績較差,科學文化素養(yǎng)偏低,缺少一定的文化底蘊,尤其是現在就業(yè)競爭壓力巨大,高職院校的學生如果想在就業(yè)市場上與普通高校本科畢業(yè)生競爭,就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很多高職學生每天都忙于考取各種資格證書、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心理比較浮躁,對各種人文社科知識體系普遍缺乏興趣,很多高職學生的畢業(yè)目標就是找到一份收入穩(wěn)定、工作環(huán)境好的工作,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普遍缺乏追求。
二、高職英語教學文化育人體系的特殊性
(一)存在巨大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高職英語教學主要是為學生教授英語語言知識和培養(yǎng)英語運用技能,提升高職學生對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英語語言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沖突,西方文化與我國文化的歷史發(fā)源不同,導致了在價值觀上東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語言,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育人體系,一定要注意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讓學生能夠正視文化的不同,積極學習西方文化中的精華,摒棄糟粕,采取批判地繼承態(tài)度。
(二)存在西方文化強勢而民族文化弱勢的現象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英語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而西方國家也在通過英語語言文化向我國推廣和滲透西方的價值觀念,這種文化的擴張會加大全球文化同質化的風險,不利于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學習。高職英語教材選擇的教學材料大都偏重于原汁原味的英語,內容涉及了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以及價值觀念,而中國文化卻被明顯弱化,導致了高職學生對傳統民族文化認知的缺失。在文化價值取向上,英語教學也都偏向于英美文化,不利于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高職英語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的運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高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而且西方文化強而民族文化弱,同時英語教學還要面對傳統文化、現代文化、主流和非主流文化、校園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共存的局面,因此要想實現文化育人的目的,就要創(chuàng)新高職英語教學方法,在多元文化融合的前提下不斷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高職英語教學融入文化育人體系的路徑
(一) 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同時吸收多元文化價值
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各種文化思潮和社會價值觀并存。不同文化的存在也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一定的沖突,因此高職學生面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碰撞、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矛盾時總是會感覺到無所適從,產生價值觀和信念的困惑。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時對西方國家的文化和價值觀要采取包容和開放的態(tài)度,積極吸收西方文化中的進步元素,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兼容并蓄、博采眾長,實現中西方文化的互補和共贏。
(二) 堅持文化自信,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優(yōu)秀的文化思想,蘊含著人類生存和發(fā)展中重要的哲理和智慧。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面對西方文化排山倒海式的沖擊,我們一定要堅持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民族文化被邊緣化的缺點。在英語教材編寫的過程中,要找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切入點,在介紹西方文化時融入中國文化的精華,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讓學生產生學習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究中國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積極性。比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可以融入中國美食、民間風俗以及宗教等內容,把中國文化納入高職英語教學體系當中,通過中西方文化在語言表達上的不同讓學生掌握英語的不同表達方式。除了英語課堂教學以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多種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滲透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如開展一些專題講座、開展中華文化的知識競賽等。通過各種渠道拓寬學生的文化事業(yè),讓他們能夠更多地接觸中國文化,自覺地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從而能夠在英語學習中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三)尋求多元文化的融合,培養(yǎng)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學習英語就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化,英語語言只是一種媒介,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英語語言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歷史傳統、思維方式和宗教信仰。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對不同的文化秉承尊重和理解的態(tài)度,正視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在文化沖突和碰撞中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對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進行反思,從而能夠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促進本國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尤其是現在國際間的交往日益密切,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要將英語教學和文化育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要通過文化育人體系的導入協調語言教學和文化學習的關系,通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對比來豐富英語教學內容,了解英語文化背后的人文內涵,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慢慢地將文化育人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四)將文化育人與職業(yè)素養(yǎng)相結合,打造大國工匠
目前,國家不斷提倡大國工匠精神,這也是高職英語專業(yè)設置和課堂教學的新標準。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要將文化育人與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匠精神塑造相結合,對教學理念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在英語教學中加入行業(yè)文化和職場文化內容,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同時在教學設計上,要針對學生在畢業(yè)以后有可能遇到的實際英語需求,對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工匠精神的技藝培養(yǎng)和英語技能學習相結合,讓學生既能收獲英語學習的成果,又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精神。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育人體系對培養(yǎng)新時期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高職人才意義重大,但是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要在英語課堂上導入優(yōu)秀文化思想,豐富學生的中外文化底蘊,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鄧 忍.高職教育英語教改的人文建構——基于知識、技能、文化和交際的反思[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15(3):50-54.
[2]劉洪一,陳秋明,譚屬春,等.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系統設計與實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5(7):74-77,82.
[3]宋曉燕.基于“文化育人”理念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4(15):60-61.
[4]王詩葉.文化育人功能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海外英語,2014(1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