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育對一個人的表達能力及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老師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參與者不僅有教授學生知識的責任,更有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能力的義務。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人民教師要面對的教育難題,本文將對這一難題進行簡單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思維能力;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時代對小學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是小學教育工作者必須肩負的使命。隨著這些年小學語文新課改的推進,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成為教師和學校重點關注的問題。小學語文教育不僅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認字和語言表達的重要職責,更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神圣使命。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缺失的現(xiàn)狀
隨著科學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逐漸普及,小學語文教學條件有了進步,各種科技產品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語文教學。老師毫不費力,僅憑多媒體工具,就可以使課堂妙趣橫生,學生輕輕松松,單靠智能手機,就能讓作業(yè)易如反掌。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多而智慧少”的時代,現(xiàn)在一個普通人所掌握的知識量甚至能超過古代的大儒。但事物具有兩面性,科技也是如此,便利的背后是受眾思維能力的缺失,思維能力對一個人的發(fā)展尤其是小學生的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有利于提高綜合能力。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老師所要面對和解決的難題。
二、產生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
學生思維能力的缺失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構成的,學生、老師、社會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尤其是老師,更要負主要責任,下文主要從教師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
(一)老師教學觀念陳舊
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與時俱進,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靈活運用各種多媒體工具,發(fā)揮創(chuàng)新性。但是仍然有部分老師故步自封,教學圍繞課本,課堂幾十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新意。這樣的課堂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整天置身枯燥的“之乎者也”中,完全感受不到語文的魅力。還有一部分老師由于不熟悉網絡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無法使用先進的教學工具,不能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白白錯失了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大好機會。
(二)老師教學方法不當
著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朝聞道》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說原始人對宇宙的幾分鐘凝視是看到了一顆寶石,其后所謂的整個人類文明,不過是彎腰去拾它罷了。”老師要做的不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彎腰撿寶石,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抬頭去宇宙中尋找寶石。語文教學非常注重教學方法,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篇課文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解讀,語文老師應當做的不是告訴孩子這篇課文講述了什么,而是引導,引導學生去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課堂氣氛不活躍、師生關系生疏
氣氛看似無關緊要,但對人卻有很大的影響,一個人在相對寬松的氛圍可能思如泉涌,但到比較嚴肅的場合大腦可能就會一片空白。有些老師習慣將課堂嚴肅化,學生在課堂上屏氣凝神,生怕出錯,甚至不敢發(fā)言,在這種氛圍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只能是一句空話。師生關系也是一樣,生疏的關系必然導致師生之間的不信任,這種情況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無從談起了。
(四)當前教育體制的弊端
盡管我國的教育改革正在穩(wěn)步推進,但不得不承認,我國教育的弊端仍然存在,分數(shù)仍是學校對學生和老師的重要考核標準。在這種背景下,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學生補課、提前教授學生下學期的知識,強行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重負之下能完成功課尚且不易,哪顧得上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思維能力的對策
在小學教學中,語文作為“工具性”學科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提高不僅有利于語文學科的學習,更會對其他學科產生良性的幫助作用,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受益終身。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利用各種資源,激發(fā)學生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當轉變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生活與教學融為一體,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長此以往,必然會將興奮逐漸變?yōu)榕d趣。
(二)增加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的選擇非常重要,豐富的教材會使教學課堂更加多樣化,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生好動,注意力很難集中,這就需要老師利用各種教材、設置一些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把控教學節(jié)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是由學生和老師共同主導的,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維方式的養(yǎng)成。比如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荷葉圓圓》的教學,老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教學的內容,然后提出問題“列舉生活中的各種圖形”,并對踴躍回答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以便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互動中來。當然,課下的互動也必不可少,課外互動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能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動態(tài),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同時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三)改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思維潛能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觀念深入人心,長久以來,尊師、敬師一直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尊敬師長固然沒錯,但過于強調身份差異,就會導致學生對老師的盲目跟從,從而忽略了自身的獨立發(fā)展。但是如果有一個相對輕松的課堂氛圍和比較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情況將大為改觀,學生暢所欲言,老師注意保護學生的興趣,必然會產生一種神奇的化學反應,能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
(四)轉變教學觀念
“與時俱進”是教育工作者應當遵循的教學原則,語文老師更應走在前面,起好帶頭作用。語文老師應有大格局、高眼光,不能僅僅將教學拘泥于分數(shù),而應該注重個體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知識體系的構建。只有轉變教學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下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
(五)投身教育改革、做改革的先行者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攻堅期,教育改革也應穩(wěn)步推進,全面落實。作為教育前線的工作者,應當擁護改革、投身改革,在工作中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將教育改革落到實處。
四、結語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取得較大成就,但各種弊端也愈發(fā)明顯。本文從小學語文教育中思維能力缺乏這一現(xiàn)狀入手,先簡單分析了產生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后又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難題,多年來,許多教育工作者和學校針對這一難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雖有成效,但仍然任重道遠。不過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小學語文教學一定會向著更科學、更系統(tǒng)、更完善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敏.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J].課外語文,2018(4).
[2]張慧珠.淺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策略[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8(2).
作者簡介:胡林科,1964年生,甘肅天水人,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新陽中心學校,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