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耀英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大背景下,全新教學理念正在逐步滲透到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中,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運用,直接關系著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小學語文是教育起步階段相當重要的一門學科,但目前的教學狀態(tài)還存在一定問題,特別是閱讀教學方面,長期處于瓶頸期。所以,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的探討分析就是我們語文教學走出困境的突破口,每個教師都應予以重視。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核心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素養(yǎng)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隨著新課程理念的運用拓展,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任務變得更加艱巨,不再是單一的“聽說讀寫、知識灌輸”,反而開始要求“啟發(fā)式思想教育”,引導學生主動融入知識氛圍,讓他們積極對所學知識進行擴展延伸,強調學習思維的發(fā)散性,促進閱讀能力的全面提高,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雖然這樣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是只要積極地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就勢必能有所突破。
一、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刻板地沿襲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顯,常常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很難形成獨立的思考。雖然大部分老師都會在課前認真?zhèn)湔n,教學時也積極引導學生融入課堂氛圍,但是“填鴨式教學”通常只是能夠講完課,卻在很大程度上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讓不少教師為之苦惱。在對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進行“照搬照抄”的過程中,我們還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用標準答案、固定答題模板去限制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長期下來學生的思維就會僵化麻木,不愿意甚至不會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必然會對學生健康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
(二)教學過程流于形式
從現(xiàn)在的教學狀況來看,多數(shù)教師還是對閱讀教學存在畏難心理,尤其是在面對小學生這樣好玩、學習能力偏低的群體時,難免會拘泥于形式,認為只要把課講完就算大功告成??墒?,在閱讀教學中,如果只是要求學生通讀全文、找出生詞、生硬地背誦記憶時,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很快對語文閱讀學習產(chǎn)生厭煩感。這樣一以貫之的形式化教學,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相當多的弊端,需要我們加以重視。
(三)教學目標不明確
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雖然具有綜合培養(yǎng)效能,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絕不能沒有教學側重點。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常常出現(xiàn)“什么都想抓,卻什么也抓不牢”的現(xiàn)象,這就證明部分教師在制訂學期教學計劃時,沒有明確教學目標,課堂安排過于泛化,完全沒有突出側重點。
(四)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
新課程理念不僅做出了教學趣味性和有效性的要求,還對創(chuàng)新方面格外重視。有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地區(qū)普遍運用的教學方式都逃不開“照本宣科”的魔咒,很多老師的教學都只停留在教科書上,年復一年、毫無新意。這種狀況下,學生接觸到的知識過于片面,并且存在滯留性,難以跟上時代發(fā)展;教師重復地講同樣的內容,教學興趣逐漸喪失,遲早要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一)貫徹落實“生本”教學理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新時代的小學教育強調以學生為本,也就是說要改變從前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將師生關系溫和化,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體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其實是最需要突出“生本”理念的,因為閱讀是個性化理解的過程,并且這個時期的學生更加具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只需要合理地引導和激發(fā),就能看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文章時,小學生雖然很難真正領悟其中深沉的悲痛,但是卻能夠從字里行間生出很多的好奇,面對自己未接觸過的情感,他們會主動去思考、提問,教師只要一點點引導他們深入探索,做好鋪墊式講解,就能讓他們很好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情感迸發(fā)。
(二)找準教學切入點,結合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一定不能忽視的就是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興趣是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關鍵。小學不同年級的語文教材,會在難易程度上有所區(qū)分,但是同一年級的閱讀題材,往往具有相似性,這就讓很多教師講起課來千篇一律,幾乎所有文章都從一個角度切入。其實每一篇文章都是獨具特色的,都能找到與生活相結合的細節(jié)。教師應該在講課前對課文進行全方位梳理,從淺顯易懂的生活小事切入課堂,專門設計一些教學亮點,及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利用這個階段學生的玩心,開展一些有趣的課堂游戲活動,角色扮演、生活場景重現(xiàn)、故事續(xù)寫或新編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這種生動有趣的課堂互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讓他們更樂意貼近生活、體悟經(jīng)歷。
(三)明確教學目標,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每個學期伊始,學校都會要求教師制定教學方案,這種整體的計劃模式在后期教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指引作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本身就是學科重難點,如果教學初期不能明確教學目標,就很容易導致教學過程出現(xiàn)偏差。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教師應該提前了解新課程理念的學生培養(yǎng)方向,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在教學方案中有所側重,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放在第一位,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正確的閱讀態(tài)度。比如,當一篇文章篇幅比較長時,學生想要讀懂讀透相當困難,教師此時就要懂得適時舍棄,選取重點段落講解即可,還可以借機告訴學生閱讀中詳略交替的重要性。
(四)統(tǒng)籌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開發(fā)教學新方式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走出課本,在教科書的指導下,搜集更多的課外資源,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在過往的教學中,教師不敢讓學生接觸太多課外書籍,一方面怕學生沉迷其中,影響學習成績;另一方面又擔心雜亂的課外知識攝入讓成長階段的學生形成不良思想。新課程改革也考慮到了教師的擔憂,于是便想出了 “曲線救國”的方法,讓教師去統(tǒng)籌整合課內外的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擁有長遠的眼光和開闊的視野,提高對各種閱讀資源的敏感度,并擅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整合后的資源以合適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這種豐富又獨具創(chuàng)意的教學新方式,既能快速高效地提升課堂質量,又能很好地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三、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并不單單是學生的學習,更是老師的學習,只有雙方都能發(fā)展進步、互相促進,才能打好提升這場教學質量的攻堅戰(zhàn)。在未來小學語文教學的漫漫長路上,可能還會出現(xiàn)很多新的問題,希望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始終飽含熱情,不斷在教學路上探索前進。
參考文獻
[1]鄭小燕.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上),2017(6).
[2]李倩.淺談整體性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的理解[J].科技展望,2017(8).
[3]齊本玲.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7(3).
[4]鐘偉蘭.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好家長,20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