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
【摘 要】小學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一個啟蒙階段,也是學生開發(fā)智力和提升各項能力的重要階段,在新課改深化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之下,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成為教師實際教學過程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數學作為小學學習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再只限于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生處于數學思維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而數學思維的養(yǎng)成將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意義與方法展開討論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習慣養(yǎng)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095-02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各個學科的教學都進行了改革和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教學在改革中應將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養(yǎng)成也具有極大的好處。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技能,還必須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學科,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它不僅需要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還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少學生表示自己上課認真聽講了,課后的習題也沒少做,但是就是學不好數學,遇到數學題感到無從下手。這是因為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無法從數學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小學數學在一、二年級時比較直觀,學生只要記住知識點就可以,但是從三年級開始,學習數學就要用到邏輯思維,一些邏輯思維不強的學生感覺學習數學有困難。等到初中學習平面幾何的時候,空間想象力不夠的學生會感到很迷茫。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
1.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以往我國的小學數學教材會限制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及訓練,因為我國小學數學課本編排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因此在教材編排工作進行的過程中,知識結構體系編排的過程中,并不會將小學生實際思維情況作為依據,因此小學數學教材中各個知識點之間有一定跳躍性,小學教育階段中學生的思維難以跟上教材中知識點的跳躍速度,不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基本規(guī)律,因此小學生對數學教材的適應性不是很強。如果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聽懂課程,那么肯定是會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及自信心造成一定影響,甚至還會對小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情況造成一定影響?,F階段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思維一般都是以固定的文字表達出來,因此各個知識點的抽象性比較強,在此背景之下,想要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學習效果做出保證,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愛玩的天性設計一些游戲情境,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如在教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時,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習小組發(fā)一組寫著數字的卡片,然后說出一個數字,讓小組內的成員利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湊出教師說出的數字,比一比哪一組能夠快速完成。這樣,不僅可以在有趣的課堂氛圍下讓學生學會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及合作交流能力,為他們以后更好地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動手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的感知覺非常敏感,此時加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有很大幫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地加入一些動手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分解的時候,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一些水、一個大瓶子和幾個小瓶子,告訴他們大瓶子里裝了多少水,讓他們自己動手把大瓶子里的水分到小瓶子里面,并記住每個小瓶子有多少水,看看一共有多少種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較難的題目,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如:大瓶子可以裝5份水,小杯子可以裝2份水,那么如何利用這兩個杯子配制出一份水?讓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從而培養(yǎng)其數學思維。
3.引導、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數學思維培養(yǎng)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不單單需要得到教師的引導,教師還應當逐漸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使用適合學生未來發(fā)展的先進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充分激發(fā)出來,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一定發(fā)散思維能力。在學生已經掌握基礎概念之后,教師需要更多的為學生提供自主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機會。教師依據求質量這一項原則,向學生布置開放性和發(fā)散性比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及討論,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及總結問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也就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數學思維培養(yǎng)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也就可以在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進程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做出一定貢獻。發(fā)散性思維是數學思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全方位地促進學生思考與創(chuàng)新,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提高數學綜合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如在教授“簡單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些幾何圖形,如三角形,然后讓學生回答“三角形是什么”。由于生活中存在很多三角形的事物,學生會回答出很多答案。此時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思考三角形的特性。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1.學生的參與度不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2.學生不善于歸納總結。
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時常常以完成為目的,沒有歸納總結、舉一反三的意識,而學好數學的關鍵恰恰在于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為此,在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教師要引導孩子們學會總結,培養(yǎng)他們的總結意識,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思維方式。
3.過程形式化。
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的安排過于形式化,還是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單純?yōu)榱送瓿山虒W活動而設計,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小學生的思維處于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fā)展的開始階段。教師應通過鼓勵和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這對學生日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黃麗霞.淺談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策略[J].才智,2017(12):97.
[2]何萍.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探析[J].才智,2017(25):49.
[3]張建海.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8(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