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要:在最近幾年里,計算機已經(jīng)快速滲透到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當中,所以計算機的教學也逐漸演便成為高職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內(nèi)容,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就是計算機形成的產(chǎn)物,所以在現(xiàn)階段的計算機教學活動中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同時有效改變了教學形式與教學效果。對此,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展開進一步的論述。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項目化教學;項目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26-0170-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針對項目化教學模式來說,其是當前衍生出來的一種新興教學形式,囊括了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具體工作項目,通過實際的工作項目傳授給高職生與之相匹配的知識與技能。就《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而言,其具備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單單打破了以往的生產(chǎn)模式與工作模式,而且還推動了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不斷發(fā)展,所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已然成為現(xiàn)階段計算機教學的重點。
1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概述與重要性
1.1項目化教學概述
所謂項目化教學,簡單地說是21世紀衍生出來的一種新興教學形式,同時也是一種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其實質(zhì)上是學生通過求助教師亦或是同學,對相關學習資料進行深入鉆研以后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繼而學習到新的知識與技能。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它實現(xiàn)了兩個轉變:第一,在任務執(zhí)行期間,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主動學習;第二,教師從原來的知識傳播者轉變成現(xiàn)在的引導者。通常情況下,項目化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一是分析教學目標;二是設計教學內(nèi)容;三是實施教學項目;四是考核評價和總結。通過教學項目促使高職生參加到相應的情景中,熟練掌握工作流程與所有環(huán)節(jié)的作用,繼而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
1.2項目化教學是有效提升教師水平的主要保障
就計算機應用基礎而言,其屬于高職院校必須要學習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計算機基礎知識;第二部分是Windows7的基本操作和應用;第三部分是Office2010辦公軟件等。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提升學生學習水平的根本條件,并具備如下特點:一是受眾范圍廣;二是影響大。而怎樣將比較分散的知識整合起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是當前相關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課題。項目化教學選擇職場需要處理的典型案例,將學習重點放在實踐當中,即通過典型的案例項目將原本比較零散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用來處理實際問題,促使原本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更容易被掌握,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以此來提升教學水平。
2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
2.1項目目標設計
作為一名高職計算機教師,在對相關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進行深度剖析以后,還應當把項目內(nèi)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計算機基礎知識概述;第二部分是WindowS7的基本操作和應用;第三部分是Word2010的操作應用;第四部分是Exeel2010的操作應用;第五部分PowerPoint2010的操作應用;第六部分是計算機網(wǎng)絡基本概念和nIetrent初步知識。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把計算機操作和應用方面的優(yōu)秀案例,對應的轉變成與之相匹配的數(shù)學項目。針對Word,Excel,PweroPint來說,其應當結合專業(yè)不同劃分為以下兩種項目:一種是公共項目;另一種是專業(yè)項目,余下幾個項目都當作公共項目。因為公共項目不涉及分專業(yè)的情況,所以全部必修;但專業(yè)項目因專業(yè)不同,設計也會存在某些區(qū)別。對此,本文將Word2010應用項目項目當作論述對象,教師可以在公共項目中將其設置成“聘用合同書”的制作,但在專業(yè)項目中應當將其設置成 “電子宣傳報”的制作。
2.2項目內(nèi)容實施
所有項目都是在工作案例的基礎之上設計而成的,和教學內(nèi)容加以整合,并細化成相應的任務。每一個任務都有著獨一無二的任務說明,操作流程等文檔。第一,高職計算機教師應當在充分結合教學目標部署項目內(nèi)容的基礎上,科學引導學生結合任務說明以及具體操作流程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第二,學生應當結合任務需求,學習相關內(nèi)容并完成任務(在完成期間,可以結合自身要求向教師或者是同學請教,但最后一定要是自己獨立完成);第三,教師應當在充分了解學生完成狀況的基礎上做好考核評價工作,對完成任務期間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加以總結,對學生無法熟練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再一次的復述,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把執(zhí)行項目與相關知識點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3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實施
3.1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實施,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教師
課程項目化不但要求教師要具備與之相匹配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具備較強的業(yè)務操作水平,在教學隊伍中如果具備雙師素質(zhì),那么就可以科學引導教師完成以下教學任務:第一,完成課程項目化方案設計;第二,協(xié)同操作與實施教學等。然而大部分高職院校中的教師都不屬于雙師型教師,因此在最近幾年里,很多高職院校采取了切實可行的手段培養(yǎng)教師的雙師素質(zhì),并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安排教師進行頂崗實訓,亦或是委派教師參加相應的培訓班等相關手段,以此來促進教師雙師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3.2不同專業(yè)的項目化教學設計與實施
我們都知道,不同專業(yè)對接的崗位對相關人員的計算機操作水平的要求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例如針對財會專業(yè)來說,其在工作期間使用Excel表格的次數(shù)比較頻繁,同時也對函數(shù)應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該專業(yè)的學生除了要熟練掌握統(tǒng)計函數(shù)以外,還應當對Excel的財務函數(shù)使用做到學以致用,并在此基礎上將“固定資產(chǎn)管理功能”當作教學任務。高職計算機教師在開展此項教學活動時,應當始終將學生當作主體對象,教師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第一,教師應當在充分結合一般函數(shù)應用的基礎之上,巧妙引出財務函數(shù),同時還要主動提供與之相匹配的函數(shù)格式、操作步驟等,這樣高職生才能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操作步驟以及實施方案。如果想要進一步提升高職生的綜合能力,那么一定要采取針對性的手段引導學生學會觸類旁通,通過一個問題探索到若干個解題技巧,繼而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在高職生完成項目任務期間,教師一定要做到實時跟蹤,及時引導。第三,對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詳細檢查,并做出適當?shù)脑u價,結合操作期間產(chǎn)生的問題予以正確引導。第四,以點帶面,對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以及操作技巧進行逐一總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可以對函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為了進一步強化高職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在適當?shù)臅r間給他們布置一個有難度的項目,只提供與之相匹配的素材,但不提供具體的操作步驟,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隨意組合搭檔,以此來強化他們的合作意識。由此可見,通過以上項目化教學,促使學生熟知函數(shù)知識點的應用,繼而可以和生活與工作結合起來,為日后順利就業(yè)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3.3不同學生個性的項目化教學設計和具體實施流程
一張與眾不同的名片,一定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所以,將“名片制作”這一項目滲透其中,當作高職生學習辦公軟件的公共項目。高職計算機教師在開展此次教學活動期間,應當執(zhí)行如下教學步驟:第一步,應當為學生主動提供與之相匹配的名片樣式與相關素材,學生結合自身喜好選擇最為適宜的制作樣本,并在教師科學引導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第二步,當實施方案在具體執(zhí)行期間,通過“版而設計”任務”,能夠促使高職生學習到怎樣設置字體屬性、段落屬性等相關內(nèi)容;通過“表格格式化與文字排版”任務,能夠促使高職生學習到怎樣修改、增添字體等一系列操作技巧……在具體操作當中,教師應當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巧妙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第三步,對學生作品進行檢查,并做出客觀性的評價。最后一步,總結提高,立足于項目操作過程,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繼而衍生出與之相匹配的技能鏈。由此可見,通過以上項目化教學內(nèi)容,高職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以后,不但加深了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而且還潛移默化的提高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想要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各種能力,那么教師還可以不間斷的布置“個人簡歷”項目促使學生課后自由發(fā)揮。
4項目化課程的考核
4.1主要思路
第一,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學生對該學科內(nèi)容有一定的認識,但無法做到了如指掌,因此平時的學習非常重要,且準確把握才是最終目的。因此,在充分結合學生學習狀況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將本課程的考核分為如下幾個部分:一是平時項目作品占總分的50%;二是平時表現(xiàn)占20%;三是理論考試成績占30%。第二,作品制作要滲透到教學活動中的方方面面,每節(jié)課上布置的任務都要進行單獨評分。課堂作業(yè)期間可以適當融入自己的一些點子,有附加分。
4.2具體實施
平時任務占總成績的50%:作品標準主要將以下幾點當作參考依據(jù):一是實用性;二是技術性;三是藝術性;四是創(chuàng)新性;評價方式主要采取個人評價、教師評價以及小組評價結合的方式進行。
平時表現(xiàn)20%:考核標準主要將以下幾點當作參考依據(jù):一是出勤紀律;二是課堂提問;三是溝通交流;評價方式主要采取師生共同監(jiān)督的形式進行。
期末考試30%:一是作品展示演講;二是網(wǎng)上題庫抽題。
5 結語
為了緊跟時代的腳步,高職計算機教師一定要采取針對性的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在教學期間只有把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具體工作項目密切聯(lián)系起來,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繼而為日后的社會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圍繞著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展開論述,希望在本文的論述下,可以引起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繼而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奉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 施風芹.《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J].才智,2018(7):49-50.
[2] 曾慧.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新通信,2017,19(24):119.
[3] 張亞斌.項目化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3):220-221.
[4] 付楊.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2):230-231.
【通聯(lián)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