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良
【摘要】“望聞問切”法是神醫(yī)扁鵲提出來的診斷治療方法,對后人醫(yī)術的學習具有指導作用?,F(xiàn)在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望聞問切”法也可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觀察,傾聽學生的心聲,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檢查學習效果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成績。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望聞問切”法
一、當今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語文的學習就是對母語的學習,所以學好語文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多現(xiàn)實性意義。學好語文能夠增強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有利于整體成績的提高,但目前初中語文的教學情況并不樂觀。首先,教師在課堂上經(jīng)常專注于板書和教材,很少審視學生的聽講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無法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會導致學生的學習不專注,出現(xiàn)溜號等問題。其次,很多初中教師講完課后就回辦公室,對學生不是很了解,教學效果也不好。第三,有些語文老師在課堂中只顧著講解知識,自問自答,忽視了課堂中的提問環(huán)節(jié),無法鍛煉學生對知識的總結(jié)和概括能力,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方向。第四,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按照課本的知識進行講解,很少與實際生活進行結(jié)合,缺乏指導性作用。第五,初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有的老師只是將作業(yè)批改完就覺得大功告成了,沒有對學生作業(yè)的不足之處給出建設性意見,學生只知道作業(yè)的分數(shù),卻不知道自己欠缺在哪,從而無法進行改正,一錯再錯。
二、“望聞問切”的具體應用方法
(一)“望”——觀察學生
“望”意為觀察,教師應注重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觀察,不能忽略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觀察中對學生充分的了解,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首先,在上課前,如果學生萎靡不振、昏昏欲睡,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唱歌或者大聲朗誦文章,將學生引領到知識的課堂上,有利于接下來教學工作的開展。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面帶微笑的上課,向?qū)W生投入關切的目光,使學生感覺被關注,在課上不容易溜號專心聽講。教師在講課時不能完全將目光放在教科書或者黑板上,要觀察全體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如果學生回答問題積極且講述的正確,臉上盡是喜悅的表情,說明學生完全理解了老師講解的內(nèi)容;有的學生回答問題吞吞吐吐、思路不清晰,說明學生在課上聽講了只是沒有聽明白,這時教師要對學生不懂的內(nèi)容重點講解,把握教學方向;有的學生一問三不知或者回答與答案根本毫無關聯(lián),說明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十分不好,經(jīng)常溜號,教師要對此類學生重點觀察,及時督促學生學習。第三,教師在課后也不能忽視對學生的觀察,課后的實踐對初中語文的學習很有幫助,通過觀看班級內(nèi)的板報的制作情況、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數(shù)量、文章發(fā)表的次數(shù)就可以判斷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重視程度。
教師在觀察學生的同時也要對自己進行觀察,對語文教學水平進行考核。如今國家倡導素質(zhì)教育,教師的講授內(nèi)容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多閱讀書籍、看報紙,與教學相結(jié)合,彌補課本知識的不足,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師還應多關注時事熱點,通過網(wǎng)絡、電視等方式,了解國家的政策、發(fā)展等,在課堂中向?qū)W生介紹,有利于養(yǎng)成學生關注國家大事的習慣。
(二)“聞”——傾聽心聲
“聞”意為傾聽,從各個方面傾聽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教學意見。學習語文不能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教師在學生的發(fā)言中根據(jù)觀點、語氣等了解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三觀不正的同學及時進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三觀。在演講比賽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音量、情感等方面把握學生的學習方向并進行合理的指導,促進學生的進步。對在課堂中不經(jīng)常發(fā)言的學生,教師要積極的鼓勵學生發(fā)言,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吐露自己的心聲,改變內(nèi)向的性格,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課后教師也要注重傾聽,對學生的作文應及時觀看并批改,對學生的文筆有所掌握,通過作文更深入地傾聽。
教師在課后要積極的到學生中去,與學生進行文學探討,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有哪些不足之處,及時進行方法指導,傾聽學生的心聲。通過多方面的角度,聽取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意見,及時地對教學方法做出適當調(diào)整,滿足學生的要求。例如,可以采取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學生匿名對語文教學進行評價,了解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在以后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初中學生在喜歡語文老師的同時也會愛上語文學習,能夠增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主觀能動性。
(三)“問”——提出問題
“問”意為提問,可以在課中和課后提出問題,使學生構建出語文學習的框架。目前,教師的授課方式通常都是自己在講臺上講的風生水起,忽略了對學生的提問,減少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例如,在學習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時,先介紹此詩的背景,問學生對李白都有哪些了解,再對詩句進行翻譯,問學生這首詩渲染了怎樣的意境,描寫了哪些景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等。經(jīng)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提問,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使學生印象深刻。首先,教師在提問時要注重把握問題的難度,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提問,先從簡單的問題著手,一步一步向前推進,帶領學生從未知走向已知。其次,教師在提問時要注重回答時間的間隔,針對不同類型的問題給出合理的思考時間,引領學生積極的思考。雖然提問是很好的教學方法,但是教師也不能一直提問,會導致時間的浪費,學生一頭霧水。在設置教學方案時,教師應該進行充分的準備,按照方案有序的進行提問,使問題富有邏輯性。最后,教師提出的問題應是有意義的,不能為了提升溝通的次數(shù)就什么都問,在課前要對所講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在備課時注重設計問題,提出有價值、有建設性意義的問題,能夠引人深思、開拓思維。
在課后,教師不僅可以圍繞語文進行提問,還可以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提問,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興趣愛好等。提問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到被關愛,從而更加積極努力的投入到學習中。課后要尊重學生,以“朋友”的角度提出問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以放松、愉快的心情開展學習,有利于活躍課堂的氛圍。
除了對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也要對自己提出問題,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備課是否全面規(guī)范?知識是否講解透徹?作業(yè)是否全部批改?”教師通過反思能夠充分的了解教學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
(四)“切”——檢查效果
“切”意為檢查,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扒小笔窃趯崿F(xiàn)“望”“聞”“問”的基礎上形成的,引導學生理解所學的內(nèi)容?!扒小币蠼處熃鉀Q好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xiàn)的障礙,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調(diào)整好課堂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走入藝術和人文的世界,能夠更好地對語文教學進行研究,提升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扒小币惨蠼處煂W生的學習效果有所了解,通過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的掌握有一定的認知,對學生作業(yè)中的易錯點進行重點講解,了解學生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及時地進行心理疏導。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望聞問切”法的作用,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能夠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增強獨立思考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鄧勝偉.新課改下“望、聞、問、切”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語文,2009,(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