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敏
摘 要:從近年來的情況來看,我國音樂教學中主要關注學生專業(yè)水平的提升,多數(shù)教師始終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為學生灌輸樂理知識。音樂課堂尤其是鋼琴基礎知識課堂顯得非常沉悶,教學效率不高。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現(xiàn)有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將多元化音樂教學法引進來,這對提高教學效率非常有利。
關鍵詞:高校音樂學專業(yè);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多元化音樂教學法
現(xiàn)代化社會生活中,音樂教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對于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音樂學習儼然就是一種享受,而是否可以在信息化社會中更好地發(fā)揮出音樂教育自身的價值,成了現(xiàn)代人所關注和重視的內容。筆者認為,音樂專業(yè)的學生更應該關注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充分展現(xiàn)出音樂的魅力。
1 實施多元化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學生修養(yǎng)
音樂與文化是呼應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音樂就是一種文化,多元化音樂教育就是將與音樂相關的文化、知識串聯(lián)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比如體育、舞蹈、美術等科目,都與音樂存在著緊密的關聯(lián)。因此,我們可以在其背景下開展與音樂相關的知識教學,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美,同時也豐富自身文化知識,提升自身內涵。
1.2 有利于提升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
音樂教育中不僅有聲樂練習課程,而且也有很多音樂文化背景賞析課程,這些都可以利用音樂方式實施教學,用旋律將需要記憶的內容表達出來,搭配節(jié)奏與背景音樂,有利于學生記憶。比如一些人將古詩詞譜成樂章,用歌唱的方式傳承古詩詞文化,不僅改變了背誦古詩詞枯燥、乏味的現(xiàn)狀,而且也激發(fā)了人們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
1.3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想象與創(chuàng)造能力
現(xiàn)代社會需要創(chuàng)新型人才,高校音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然而,這種創(chuàng)新能力往往需要外在動力才能將其激發(fā)出來,多元化音樂教學就可以起到這種作用。在教學中,我們不僅需要運用傳統(tǒng)方式教學,而且還可以將很多先進知識融入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解放思想,而且還能提升其認知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
2 高校音樂學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過于追求教學的形式化
當前,很多高校音樂教學始終在教授學生基本的樂理知識,采用固定的唱練形式,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這種教學方式是對西方教學方式的一種模仿,急于追趕世界先進的音樂文化,明顯忽視了自身音樂特色。我國音樂發(fā)展歷史悠久,各地均有其代表性音樂形式,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成為我國音樂文化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實踐教學中并未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民族音樂,加上民族觀念不強,導致很多學生對本土音樂不認同,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高校音樂學課程應該改變以前的音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加強對本民族音樂的了解,不然很容易出現(xiàn)沒有充分利用學生高天賦的現(xiàn)象。
2.2 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
大量教學實踐證明,傳統(tǒng)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于提升教學質量來說也非常不利。多數(shù)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照本宣科,學生的學習往往比較被動,同時教師缺乏對學生感受的關注和考慮,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潛能根本沒有激發(fā)出來,不僅嚴重束縛了他們的思維,而且還對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想象力發(fā)展造成了嚴重阻礙。
2.3 教學管理缺乏規(guī)范性
目前,我國正在實施有關素質教育的相關改革,這種形勢下教師應該從多方面提升自身能力,不僅是因為這與薪資、評定職稱有關,更是因為這關系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然而,多數(shù)教師對職稱考試的關注度過高,導致忽視了對自身音樂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機械地為學生灌輸音樂知識,很少將民族文化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管理方法是極不不科學的。
3 音樂學專業(yè)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實施多元化教學的方法
3.1 積極實行信息化技術教學
21世紀是信息化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在這一背景下開展音樂學專業(yè)教學,應將信息化技術積極地引入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師教學素養(yǎng),而且還能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為學生的生活添加樂趣。無論是在鋼琴基礎課程中,還是其他課程的教學中,對于學生而言,如果僅根據(jù)教材實施教學,學生都會感覺枯燥、乏味。要想使課堂豐富多彩,就必須積極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體系,比如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認知音樂的程度。具體來說,在鋼琴基礎課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融合音頻與視頻內容,這對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認識非常有利。運用信息化技術是高校實施多元化音樂教學的重要體現(xiàn),只有在實際教學中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才能將現(xiàn)代化教學體系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為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3.2 完善鋼琴教學內容
一是教材內容應該是多元化的,加強對演奏理論知識的講授,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鋼琴發(fā)音原理,并理解人體生理運動與訓練機理。通過傳授鋼琴教學法,學生可以了解到鋼琴教育的基本方法、規(guī)律與內容,提升其實際運用能力;在課堂上應為學生留出自主發(fā)揮的空間,以利于提升其合作表演的能力。二是應完善鋼琴藝術歷史內容,引導學生去理解不同時代下不同鋼琴家的風格特征,從而學會欣賞鋼琴作品,使學生逐步形成分析鋼琴曲目特點的能力。三是增加即興伴奏課程,以提升學生鋼琴演奏水平。
3.3 融合多元化音樂課程內容
如果可以在鋼琴課程中引入多國音樂,學生們就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多樣性,從而更好地順應全球化發(fā)展的趨勢。具體來說,學校應該適當增加多元化音樂課程,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音樂形式,將其引入課堂中來,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多元化教學的優(yōu)勢,在課堂上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以往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方法,以提升學生認知、辨別的能力,從而有效加強學生各方面的音樂技能。世界文化豐富多樣,學生在鋼琴基礎課程中不可能全部了解,因此學校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當?shù)氐牡赜蛱攸c以及學校自身的硬件條件等方面,在鋼琴課程中與多元化音樂課程積極融合起來。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鋼琴基礎課程教學中體會不同的音樂特色,而且還能加強對不同音樂文化知識的了解。
3.4 改革鋼琴教學模式
以往鋼琴教學都是“一對一”的教學方式,以前藝術生人數(shù)不多,采用這種授課形式有效性較高??墒钱斍拔覈囆g教育形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藝術生數(shù)量明顯增多,師資卻始終是原始狀態(tài),如果還是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勢必會成為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阻力。這種情況下,很多地區(qū)開始嘗試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例如筆者所在學校開始實施小組教學、集體教學的模式,結果發(fā)現(xiàn),課堂上學生均可積極參與教學之中,進步較快的學生帶領其他學生一同學習,學生學習熱情空前高漲,獲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3.5 注重多元化音樂的本土化
縱觀我國音樂的發(fā)展歷程,一直都偏向于對西方音樂文化的借鑒與學習,對本民族音樂的重視度不高,因此民族音樂的價值比較低。這種情況下,高校在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應該將重點轉移到民族音樂上,采用有效措施加深學生對當?shù)匾魳肺幕牧私?利用我國不同民族音樂教育,使學生學習到多元化的民族音樂,同時還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學生民族情懷起到熏陶作用。
4 結語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化音樂教學儼然已經(jīng)成了一種潮流,近年來,人們對音樂教學的關注度也逐漸加深。音樂不僅可以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鼓舞,而且還可以傳遞心理上的震撼,可以引領人們朝自己的內心走去。因此,在音樂學專業(yè)教學尤其是鋼琴基礎課程教學中,必須進行積極的教學改革,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yǎng)出大量合格的音樂人才。同時,要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在二者融合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音樂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鄧春慧.高校音樂教學中多元文化的展開分析——評《高校音樂教育核心課程多元化理論與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9(08):2.
[2] 李曉麗.多元化教育實習方式探索——以淮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為例[J].黃河之聲,2019(13):70-71.
[3] 杜悅維.高校音樂學專業(yè)基礎樂理課程多元化教學的實踐運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9(11):75+107.
[4] 樓小培.多元化教學法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即興伴奏的教學應用研究[J].北方音樂,2019,39(0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