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盛 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
跆拳道這一種競技運動起源于朝鮮半島,且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是一項內(nèi)外雙修的項目。在進行跆拳道訓練期間,不但對于學習者的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也更加的注重禮儀和道德素質上的培養(yǎng),這也是跆拳道的精髓所在。跆拳道當中禮儀是以內(nèi)外兩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
(一)跆拳道是集成了健身、教育、東方文化內(nèi)涵的一項運動項目,且簡單易學,并且在理念和動作上也是比較新穎的,以統(tǒng)一的標準來進行推廣,從而跆拳道的禮儀動作、宣傳力度、場地設施等方面來看,都是非常容易受到民眾歡迎的。
(二)另外,在訓練的場地環(huán)境方面,跆拳道相較于傳統(tǒng)的武術而言,還要顯得更加的靈活、更具特色,這一種具有特色的運動項目是非常容易被民眾接受的。一些民眾表示,跆拳道的服裝、綬帶儀式、禮儀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風格,活動的環(huán)境也相對舒適,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可以體會帶升段的樂趣。
(一)武術武德教育貫徹到日常教學當中
武術課堂的教學是非常嚴肅的,老師和學生必須要在此期間用禮儀的標準來對自身進行約束。當上課鈴聲響起時,值日生就應當集合所有的同時,對人數(shù)進行清點,然后再向武術老師進行匯報,在匯報時老師和學生應當行抱拳禮。老師也需要想學生問好,同時也需要運用到抱拳禮。學生在回問老師時也需要行抱拳禮。隨后落手立正。禮畢之后開始上課。課程完成以后,老師需要對學生們說:“同學們再見”,同時在回答:“教練再見”,在進行這一步時老師和學生也需要行抱拳禮,老師落手站立,隨后學生落手站立。禮畢之后,課程結束下課。
(二)武術武德教育很好的貫徹在日常生活當中
不管是日常普通的訓練,還是較高水準的修煉,都必須要對自身具有充足的信心,同時也需要給予自身足夠的信任。在進行修煉期間,如果是遇到了困難,都會受到挫折和打擊,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自信來克服困難,在這樣的基礎上來戰(zhàn)勝對手,比其余的人做的更加完美。這樣的心境,是長久堅持的一種情感體驗,它激勵著習武之人不斷在千辛萬苦當中去追求和爭取,從而來實現(xiàn)自身的最終目的。反之,在修煉當中也可以形成更好的統(tǒng)率能力和膽識,讓他們可以活動更多的自信心,從而在他們的心理上產(chǎn)生出一定的安全感,讓他們不管是在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時,可以不會出現(xiàn)信念動搖的情況。在這樣貫徹武術修煉全過程當中的自信心,是讓習武之人不斷前行和實現(xiàn)修煉目標的重要前提。
上千年來,伴隨著歷史的不斷演變,武術的精華也在不斷的積累,慢慢的形成了豐富的武術道德內(nèi)容,并且也通過代代相傳延續(xù)至今,同時也成為了民眾精神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古代武術的各個流派對于自身的武德標準和戒約都有著一套完善的體系。在當中核心理念是習武之人必須要兼具仁愛、守禮、忠誠、謙讓、寬厚的道德品質。武術的特色功能,對于社會秩序的維護、民眾利益的保護、人際關系的調節(jié)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運用武術技巧和相關的功能,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也可以去懲戒壞人,維護社會的安定和團結。在傳統(tǒng)的武德當中核心的思想就是“學拳以德為先,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要恭敬謙遜,不與人爭,方為正人君子”。在當前,武德修養(yǎng)不但要繼承以往傳統(tǒng)優(yōu)良的品質,還需要結合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倡文明禮讓、樂于助人、和諧共處、辦事公正。武德教育只有和當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相結合,將武德修養(yǎng)寓于社會道德規(guī)范當中,從而才能讓武德教育更加的具有時代特色和更加的生命力,進而才能在當前的社會發(fā)展當中去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武術作為我國一項傳統(tǒng)的運動項目,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當中,慢慢的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對于學習武術的人而言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為受到我國古代各種思想的影響,武德的教育內(nèi)容不免會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在當前,武術的鍛煉提倡的是武德,必須要拋棄以往傳統(tǒng)觀念,繼承武德當中的核心理念,構建起一個全新的社會主義道德觀,武術鍛煉當中必須要增強對于武德的教育,從而這樣才可以讓習武之人在思想道德上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