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

      2019-11-25 01:24:57盧少鋒劉妍
      關鍵詞:法律援助

      盧少鋒 劉妍

      摘 要:刑事辯護全覆蓋的試點為被告人的辯護權引入了新的程序性救濟的分析標準,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則要承擔程序性制裁的后果。以程序性制裁理論為基礎,對于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進行內(nèi)涵的釋明和分析。通過試點期間有關該程序性制裁所作出的裁定,總結(jié)相應司法運行狀況,即法院對該程序性制裁適用較為主動、審理以書面為主、制裁率低且適用對象多為普通一審程序,進而得出適用該種程序性制裁的困境。最后,結(jié)合前述問題提出完善建議,即以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案例構建多層次的審查標準、法律援助的互動以及多元化、程序性上訴審理的公開化為探索路徑,以期其能夠被即將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主流化,為被告人辯護權的救濟貢獻力量。

      關鍵詞:程序性制裁;辯護全覆蓋;法律幫助權;值班律師;法律援助

      中圖分類號:?? D925.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055X(2019)05-0062-08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8

      一、引 言

      2017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與司法部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辦法》(以下簡稱《辯護全覆蓋辦法》),開始了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的試點探索?,F(xiàn)今試點工作已經(jīng)結(jié)束,《辯護全覆蓋辦法》偏重于在審判階段保障被告人的辯護及法律幫助權。在此之前,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中便規(guī)定了法院在審判階段有為兩類應當指定辯護的犯罪嫌疑人通知辯護的職責。顧名思義,辯護全覆蓋體現(xiàn)了辯護范圍擴大,法院通知辯護的職責范圍也相應擴大,而辯護全覆蓋的通知印證了這一點。從被告人的角度看來,法院通知辯護的職責是對被告人辯護權的保障,凡有權利,須有救濟。《辯護全覆蓋辦法》第十一條中明文規(guī)定對法院未履行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該項制裁表現(xiàn)為“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然而在2018年10月26日《刑事訴訟法》修訂之后,法院通知辯護的范圍并沒有如《辯護全覆蓋辦法》那般擴張,該程序性制裁也沒有成為修訂項目。當下我國現(xiàn)有的理論研究中,對于辯護全覆蓋的討論大多集中在法律援助或幫助的構建借鑒[1]、全覆蓋運行中的實證調(diào)研[2],或者退而求其次對值班律師的法律幫助全覆蓋進行研究[3];但是對于《辯護全覆蓋辦法》中的法院通知辯護職責的擴張并未進行深入討論,而作為該權利的程序性救濟也處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境況,被邊緣化。但對于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的張力并非如此狹窄,其與2018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三)項直接掛鉤,體現(xiàn)了對被告人辯護權利救濟的自動性,以及同被告人訴訟權利憲法化的貼近。此外,我國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體現(xiàn)了值班律師的普遍的法律幫助,這種舶來制度在英美國家同樣作為救濟的程序性制裁存在。因此,無論是為深入分析法院未履行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邊緣化的原因,還是為了我國律師援助或幫助制度的完善,法院未履行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都具有可探討性。本文首先結(jié)合程序性制裁理論,對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進行分析,然后通過試點開展一年期間有關該程序性制裁所作出的裁定,總結(jié)其司法運行狀況,進而分析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的困境,最后結(jié)合其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完善路徑,以期其能夠被即將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主流化,為被告人辯護權的救濟貢獻力量。

      二、法院通知辯護職責的界定及未履行的程序違法性

      《辯護全覆蓋辦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了對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該條規(guī)則表達清楚明確,法官無須推測制定者所要表達的含義,也無須訴諸明確其含義的外部幫助[4]548。該條文明確,一審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導致被告人審判期間未獲得律師辯護,二審法院即裁定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但在法律演繹推理的過程中,二審法院法官還是需要明確何為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如此則須把該條文納入《辯護全覆蓋辦法》的體系中,對法院的通知辯護職責進行明晰,進而得出一審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而對一審判決進行程序性制裁的結(jié)論。

      (一)法院的通知辯護職責

      “通知辯護職責”這一概念首次出現(xiàn)在《辯護全覆蓋辦法》的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但其僅規(guī)定了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將面臨程序性制裁和實體性制裁,卻沒有直接通知界定法院的通知辯護職責的內(nèi)容,而這一概念的界定困難之處在于通知辯護職責中是否包括通知法律幫助的內(nèi)容。

      1.法院通知辯護職責的內(nèi)涵

      法院通知辯護并不包含被告人自行委托辯護的情況。根據(jù)2018年《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可以看出,對于自行委托辯護人的情況,人民法院的職責為“告知”而非“通知”。相對于“通知”而言,“告知”的隨意性較強,沒有固定的形式限制。雖然法院履行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會被記錄在書面筆錄之中,但這并不表示“告知”需要書面載體。“通知”直接表示為一種應用文書的形式,《辯護全覆蓋辦法》第四條中也規(guī)定法院需要將通知辯護公函送達法律援助機構。

      法院通知辯護職責應包含通知法律幫助。從規(guī)范性角度分析,明確法院履行通知辯護職責須結(jié)合整個辯護全覆蓋通知,進行系統(tǒng)和目的解釋。辯護全覆蓋通知對于被告人辯護權利的保障主要有兩方面:法律援助和法律幫助。其中,法院通知法律援助表現(xiàn)為“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而法律幫助體現(xiàn)為“通知值班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雖然法律幫助并不能直接被簡略稱為“通知辯護”,但是從辯護全覆蓋的目的而言,其所要提供的辯護并不是狹義的庭審辯護行為,而應當貫穿于整個審判階段,包含庭前、庭審。甚至從《辯護全覆蓋辦法》第二條規(guī)定的二審和再審提供援助的情形看,在上訴與審判監(jiān)督程序中,亦可進行辯護行為。因此,為符合辯護全覆蓋通知的目的和邏輯性,這里的通知辯護職責應該采用廣義的解釋,即包含“通知法律幫助”。而從法的運行角度而言,被告人因原審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能而提出上訴的案例中,便包含在速裁程序中法院沒有履行通知值班律師進行法律幫助的情形。雖然二審法院對這一上訴請求不支持,但在其裁定的說理部分,明確表示一審法院對被告人提供了法律幫助。這一點可以在下面第三部分中看出。

      因此,法院通知辯護職責的內(nèi)涵應包含兩方面:其一,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被告人提供辯護;其二,通知值班律師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

      2.法院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重要性

      被告人在審判階段獲得法律援助或法律幫助極為重要。學者所作的援助機構指派法律援助律師的實證研究顯示,刑事訴訟不同法律階段中法律援助情況差異明顯:偵查階段占17.53%;審查起訴階段占18.54%;審判階段占63.93%[5]。這一數(shù)據(jù)雖然不能作有效性分析,但是表明在當前國家法律援助費用一定的情況下,所能夠期待的法律援助更多發(fā)生在審判階段。此外,審判階段也不僅只是庭審,其庭前會議對訴訟程序問題的解決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庭審的公正性。而法律幫助所能提供的庭審程序的選擇咨詢、強制程序的變更也事關被告人的訴訟利益和人身自由。

      此外,雖然我國檢察機關具有法律監(jiān)督職能,其被要求客觀中立,在偵查、審查起訴階段監(jiān)督法律援助或幫助的提供,但是即便如此,控辯雙方的對抗性質(zhì)依舊存在,檢察院內(nèi)部的績效考核標準也不允許其絕對中立。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中,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實質(zhì)上同其起訴目的具有對立性,其主動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動力明顯不足。因此,在審判階段為了能夠?qū)崿F(xiàn)庭審的公正以及對抗性,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機構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或法律幫助具有重要意義。

      (二)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屬于積極性程序違法

      “程序性違法”的概念源自程序制裁理論。程序性制裁功能的作用對象為在審判階段法院的程序性違法行為。以法院違反訴訟規(guī)則的方式為標準,又可將法院在審判階段的程序性違法行為分為積極性違法和消極性違法。其中前者主要是指一審法院通過積極作為違反訴訟規(guī)則,破壞公正審判的準則[6]224-244;而后者則是一審法院不糾正程序違法行為或者沒有正當理由拒絕了當事人的司法救濟申請。

      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屬于積極性程序違法,具有程序違法性。根據(jù)《辯護全覆蓋辦法》中的要求,法院具有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或法律幫助的職責,對職責的不履行表面上是以一種消極的行為方式違背公正審判的規(guī)則,但實質(zhì)上是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限制和剝奪,而這一行為屬于通過積極作為違反訴訟程序的范疇。相對于消極的程序性違法而言,積極的程序性違法危害性更大,因為法院不僅是中立的裁判者,而且是給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最后一道關卡,積極的程序性違法會直接導致法院公正審判的公信力流失,此外也會給被告人的實體性權利與程序性權利造成損害。因此,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屬于積極的程序性違法,并且能夠落入程序性制裁的范疇。

      三、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

      對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進行程序性制裁符合程序正義的價值,其具有獨立于實體性制裁的價值和需求。以程序性制裁理論對《辯護全覆蓋辦法》第十一條進行分析,得出其中包含了四方面法律后果:對原審判行為的違法性宣告、對裁決的宣告無效、對審判行為的宣告無效以及程序補救。

      1.程序性制裁的程序正義理論分析

      在程序正義理論中,程序的正義性與程序結(jié)果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前者不是判斷后者好壞的必要標準。此外,程序正義不是為了增強其工具性和有用性,在外在標準之外還存在程序的內(nèi)在標準,即程序的內(nèi)在品質(zhì)。程序性正義觀念起源于13世紀英國的自然正義,發(fā)展到20世紀逐漸成為法院進行權力監(jiān)督的程序價值。而程序正義理論隨著不同法學流派的演變,也逐漸發(fā)展出四種模式:絕對工具主義程序理論、相對工具主義程序理論、程序本位主義理論以及經(jīng)濟效益主義程序理論[7]10-52。但無論平衡的標尺在工具性和正義性之間如何移動,最終都沒有否認程序正義的價值。

      在程序正義價值的前提下,程序性制裁的存在也具有了正當性。雖然存在行政紀律追究、刑事追究、附帶民事訴訟以及國家賠償制度等實體性制裁措施,但是在刑事訴訟審判階段,對于法院的程序性違法,這些實體性制裁并不能剝奪控方所取得的程序利益。此外,在這種程序性違法不存在“錯案”結(jié)果且沒造成重大影響的情況下,并不具有實體性制裁實施的可能。而且,該種利益的存在也會滋生對訴訟程序的潛規(guī)則[6]42-53。而程序性制裁作為針對該種非法程序利益的制裁,符合程序正義的要求,并且其也存在獨立于實體性制裁的需求。在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時,審判的對抗性被制約,被告人面對具有專業(yè)知識的公訴方時缺乏相應的知識和技能[8]2-7,難以充分參與庭審,法官也不能夠收集足夠的信息進行裁判認定,相應的公訴方便獲得了一定的程序性利益。因此,對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進行程序性制裁符合程序正義的價值要求。

      2.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違法性宣告

      在《辯護全覆蓋辦法》出臺之前,我國2012年《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法院對指定法律援助的通知辯護職責。此外,在對一審審判違反程序的處理中,也存在對于剝奪或者限制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的制裁規(guī)定。雖然后者呈現(xiàn)出程序性制裁的特質(zhì),但是由于法院判斷審判程序違法性時需要結(jié)合對“影響公正審判”的裁量判斷,所以并沒有同法院是否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產(chǎn)生直接的因果聯(lián)系。此外,與1996年《刑事訴訟法》所規(guī)定的“案件正確處理”的實體判斷不同的是,公正審判的標準更加難以權衡,加上沒有司法解釋進行具體衡量,以至于使程序獨立性價值的崇尚導致了程序性制裁不可操作的怪象。然而,在《辯護全覆蓋辦法》中,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的職責與程序性違法認定直接結(jié)合,并且規(guī)定了具有識別性的結(jié)果,即導致被告人在審判期間未獲得律師辯護,如此便可認定為剝奪或限制當事人訴訟權利,并可能影響公正審判,從而實現(xiàn)對程序性制裁的適用。如此,對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違法性確認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也達到了對其進行違法性宣告的目的。

      3.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裁決和審判行為的宣告無效

      二審程序的開展,便意味著一審裁判并未發(fā)生效力,處于效力待定的狀態(tài)。《辯護全覆蓋辦法》要求,對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裁決予以撤銷,這也就意味該裁決被宣告無效,且一審期間發(fā)生的所有訴訟活動對控辯雙方都不產(chǎn)生法律的約束力[6]101-132。這種裁決和審判行為的宣告無效并非《辯護全覆蓋辦法》的創(chuàng)新,而是早就存在于我國刑事訴訟之中,但是礙于對“公正審判”的相對性判斷以及對程序獨立性價值認知的缺乏,這種宣告幾乎被束之高閣。而《辯護全覆蓋辦法》的進步之處在于其將對于原判決的相對性撤銷轉(zhuǎn)化成一種絕對性撤銷,法官在審理是否具有該程序性違法時,無須根據(jù)實體是否正確、審判行為違法的嚴重性等具體情況進行裁量判斷。但這并不代表這種程序性制裁沒有瑕疵,考慮到司法資源,其應該結(jié)合判決是否存在結(jié)構性錯誤而最終作出分析,再決定是否進行程序性制裁[8]192-198。

      4.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補救

      我國現(xiàn)行立法中并不存在不可補救的無效宣告,法院撤銷原判之后可以發(fā)回重審,而不是因為審判行為的違法,而直接判決被告人無罪。我國作為依舊重視實體正確的國家,公眾相對而言對規(guī)定可補正的程序性制裁接受程度較高。即使在偏重程序公正的美國,直接撤銷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的制裁,其適用條件也極為嚴苛。發(fā)回重審意味著對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補救,要求法院履行通知辯護職責,在被告人獲得相應的法律援助或幫助的情況下,重新開啟審判程序。雖然在裁判存在實體性錯誤時,二審也可以判決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但這屬于完全不同的兩種制裁體系,前者是為了追求實體的正確,后者則是為了補救程序上的錯誤。

      5.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的載體

      在法律體系化上,作為法院程序性違法的后果,該程序性制裁以裁定方式表現(xiàn),這符合2018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規(guī)定。在理論上,我國法院在處理程序問題時雖然可以采用決定和裁定兩種形式,但是決定相較于裁定而言無提高審級進行上訴的可能性,這就從形式上阻斷了未來程序性上訴的發(fā)展。因此對于程序性制裁體系完善而言,以裁定的方式表現(xiàn)程序性制裁的后果,具有前瞻性。

      四、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的司法運行

      在一年的《辯護全覆蓋辦法》試點期間中,二審法院作出對一審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的裁定有限,但制裁率不高并不能直接推論出司法實踐中法院對通知辯護職責履行良好的結(jié)論,因為期間的政策性因素不容忽視?,F(xiàn)有公示程序性制裁裁定的案件中,原審被告人提出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要求撤銷原判的案件極少,結(jié)合二審法院主動對一審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進行程序性制裁的案件,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公開的裁定共有8篇(見表1)。即使裁定數(shù)量較少,但保障了樣本收集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代表性要求,相對其他大數(shù)據(jù)的分析而言不存在對樣本抽取隨機性的質(zhì)疑[9]166,因此也能夠反映出該程序性制裁實施的部分狀況。

      1.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率低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上公開的案件中,符合《辯護全覆蓋辦法》第十條,適用于對“嚴重侵害被告人訴訟權利,影響公正審判”裁定的僅有表1中顯示的8個案例,且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集中在其他適用普通程序?qū)徖淼囊粚?,以及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qū)徖淼陌讣?。在《辯護全覆蓋辦法》的試點地區(qū)中,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開封市龍亭區(qū)等8個試點縣區(qū)律師辯護率超過90%,滑縣、方城縣律師辯護率達100%。此外,北京市在試點期間值班律師幫助率達到97.4%,法律援助律師辯護率達到91.1%[2]。當辯護幾乎無遺漏,作為被告人訴訟權利的救濟手段,也就不存在適用程序性制裁救濟的可能。但高辯護率并不能直接得出被告人的法律援助或幫助有效的結(jié)論。

      2.對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審理方式以書面為主

      在表1的8個案例中,除裁定內(nèi)容本身未表明是否開庭審理的兩個案件以外,大部分是不開庭審理。其次,在開庭審理的案例六和案例七中,裁判標的也并非單純?yōu)榉ㄔ何绰男型ㄖq護職責,而是分別包含檢察院提起抗訴的、被告人提出從輕處罰的裁判標的,二者符合2018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應當開庭審理的規(guī)定。最后,其他書面審理的案件中,僅案例一的上訴人單獨以原審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為由提出上訴,其他案件中上訴人或其辯護人在提出程序性上訴之外,還摻雜提起有關定罪量刑的事實的實體性上訴,但法院皆審查不認為案件應當開庭,隨即以書面形式審理。由此看出,二審法院并不認為單純的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具有開庭審理的必要性。

      3.二審法院進行程序性制裁較為主動

      上述案例中,除案例一、案例三和案例五作為上訴人的原審被告有辯護人之外,其他案件中原審被告在二審上訴期間均無辯護人。在無辯護人的二審案件中,作為上訴人的原審被告僅提出實體上訴理由,而二審法院均依職權主動對一審法院的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進行程序性制裁。此外,即便被告方針對實體上的犯罪構成或加重情節(jié)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皆以程序優(yōu)于實體的原則,直接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而不進一步審查實體部分。如案例二中,原審被告認為其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并隨同前往醫(yī)院,其為躲避被害人家屬毆打的躲避行為不屬于逃逸;而二審法院主動審查一審法院未履行通知職責,將案件發(fā)回重審,并未對實體部分作出審判。在有辯護人的二審案件中,二審法院對于辯護人提出的程序性上訴意見均予以回應,且對案例三和案例五的辯護意見不予采納并進行了說理。

      4.適用程序性制裁的多為一審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

      以上8個案例中,一審適用普通程序的被告人上訴稱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上訴法院幾乎全部對一審法院適用程序性制裁,撤銷一審判決,并發(fā)回重審。但是在唯二的速裁程序中,被告人的上訴請求卻都沒有獲得上訴法院的支持。案例三、案例四中,當事人都稱沒有獲得律師幫助;而二審法院經(jīng)查得知原審法院在得知上訴人未委托辯護人的情況下,為被告人指定了法律援助律師并在開庭當天提供了法律幫助。在不考慮庭審辯護有效性的基礎上,僅滿足于在審判當天提供法律幫助,沒有對被告人在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程序選擇建議等方面進行幫助,這也不符合認罪認罰速裁程序的審前法律幫助的要求。如此,反映出在辯護全覆蓋現(xiàn)象下法律援助辯護的形式化問題,且在簡易或速裁這種本身存有缺陷的程序中,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更難以得到救濟。

      五、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之困境

      1.辯護的形式化遏制程序性制裁的申請與適用

      我國刑事辯護全覆蓋的適用范圍為審判階段,在前述案例中適用速裁程序被定罪量刑的被告人上訴稱法院沒有履行通知辯護職責,而上訴法院則以原審法院在開庭當天為其提供了法律服務為由駁回其上訴。如此的法律幫助并不能保障被告人的程序性權利,也反映出刑事辯護全覆蓋下的辯護形式化。在試點進行的大多數(shù)地區(qū)都能夠?qū)崿F(xiàn)極高的辯護率、法律援助率以及法律幫助率,但與此同時也都沒有將這種辯護的有效性作為同一考慮因素進行相關考核。該問題并非僅僅出自法院,辯護全覆蓋試點的適用范圍規(guī)定本身便帶有使辯護形式化的風險,如法律援助機構派出援助律師的期間不明確[10],援助律師或值班律師無經(jīng)驗。雖然在庭審當天律師出庭為被告人提供辯護,但這種辯護不能達到行為和結(jié)果雙重標準[11]390-399。這種形式化辯護反而極大地遏制了被告人進行程序性救濟,因為無論辯護律師的辯護質(zhì)量如何,其都滿足了在審判期間獲得律師辯護的結(jié)果,而辯護質(zhì)量并不是程序性制裁的裁量因素,這同辯護全覆蓋的辯護權利保護的初衷不相吻合。法律援助和法律幫助的形式化也將被告人推向無所救濟的懸崖。

      2.缺乏獨立的程序空間阻礙被告人訴訟權利的救濟

      在理論上程序性制裁需要獨立的程序空間,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也同樣如此。從前述案例總結(jié)中可以看出,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上訴請求同實體性上訴混同,并且在實體證據(jù)和事實無爭議的前提下,法院都以書面的方式進行審查。我國2018年《刑事訴訟法》并沒有直接吸收《辯護全覆蓋辦法》中的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規(guī)定,而在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與審判公正不存在直接因果關聯(lián)的情況下,法院便具有了極大的裁量權。出于對司法資源和效率的功利考量,法院具有更少的將案件發(fā)回重審的傾向。在這種不利條件下,書面審查不足以讓法院對案卷材料準確審查、對是否影響審判公正進行正確判斷。在場域理論中,制度的良好發(fā)展離不開場域的組成要素和運行規(guī)則[12],程序性制裁同樣如此。在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中,由于同實體結(jié)果聯(lián)系的緊密性強,更須以開庭的方式構建獨屬于獨立的程序性制裁的舉證責任和證明標準。但程序價值在我國有待繼續(xù)呼吁和倡導,獨立的程序空間暫時沒有建立,正因如此,被告人的訴訟權利有可能在法官的裁量中失落。

      3.程序性制裁的審查標準單一造成兩難局面

      經(jīng)學者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2014年我國人均法律援助經(jīng)費大約僅為1.25元,同期英國的人均法律援助經(jīng)費約為243.5元,兩者幾乎相差200倍[1];而與我國尋求高覆蓋率的趨勢相反,英國對法律援助展開結(jié)構性調(diào)整,吸納美國合同律師(contract counsel)的經(jīng)驗。英國的改革是一種對社會結(jié)構正義的認同,也是對法律援助的多樣性調(diào)整,以及對單獨目的系統(tǒng)的建立[13]150-189 。在這一大背景下,即使我國未來實現(xiàn)辯護全覆蓋,具體法律援助和法律幫助之間也必然會有所區(qū)別;而法院并非全知全能,其可能出現(xiàn)資源分配的失靈,也就需要賦予被告人救濟權利的機會。《辯護全覆蓋辦法》確定具有可識別的分析標準雖然正確,但該結(jié)果標準卻會造成兩難局面:其一,法院為了司法資源的考慮,會盡量避免程序性制裁的適用;其二,被告人在審判階段即使獲得律師辯護也并不代表辯護的有效,進而在“成本-收益”的影響下,使實體與程序正義的雙雙失落[14]。

      六、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之完善路徑

      1.以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案例構建多層次的程序性制裁審查標準

      程序性制裁并非僅僅絕對而不可裁量,其中也包含相對的程序性制裁。以美國為例,其《聯(lián)邦憲法》第六修正案規(guī)定了律師幫助權,在其基礎上發(fā)展的有效辯護制度也是該權利救濟的基礎[11]369-371。對律師幫助權的侵犯既有可能造成結(jié)構性錯誤,也有可能造成臨時性錯誤,故其對于律師幫助權的救濟分為三部分:其一,為絕對的程序性制裁,自動撤銷無須裁量;其二,以無害錯誤的分析方式裁量的救濟;其三,適用于律師的不充分代理的救濟。這三層程序性制裁分別兼顧了被告人憲法性權利的不受侵犯、司法資源不被浪費以及辯護的有效性。在第二部分中,二審法院根據(jù)政府對律師幫助權的剝奪對裁判結(jié)果的影響,判斷是否將案件撤銷并發(fā)回重審,同時令政府承擔“排除合理懷疑地認為該錯誤無害”的證明責任。而在第三部分也并非自動的制裁,由于造成被告人辯護權侵害結(jié)果的并不是法院或政府,而是律師不履行忠誠義務,因此舉證責任則落在被告人身上,然后由法官適用裁量程序性制裁。

      程序性制裁本就是舶來品,我國需要在借鑒的基礎上不斷修正、完善。美國的多層次的程序性制裁審查標準在考慮司法資源的基礎上,也能夠保障辯護的有效性,值得借鑒。此外,在美國,為被告人指定律師時存在輕罪與重罪的區(qū)別,而針對未通知指定律師的程序性制裁還需要考慮被告人是否“實際”遭受監(jiān)獄生活。由此可見,程序性制裁的審查既需要相互區(qū)別的標準,還需要考慮律師的來源。在上述探索具有緊迫性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司法解釋加以規(guī)范,并通過最高院刑事指導性案例進一步釋明,予以法官引導,提高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程序性制裁的可操作性[13]1-3。

      2.提高法律援助中互動以及多元化

      在具有權利意識的情況下,被告人會因為法律援助或法律幫助的形式化,通過程序性制裁實現(xiàn)權利救濟。然而刑事訴訟中的被告大部分并沒有如此強烈的訴訟權利意識,在法律援助經(jīng)費不足且全覆蓋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被告人很難將“獲得法律援助或法律幫助”視為一種權利。因此,當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時候,許多被告人并不能及時反應,并對其權利進行救濟。如果想要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權利救濟率提高,就需要增強被告人的權利意識,改變法院辦案流程式的法律援助或幫助的提供,提高全覆蓋制度中被告人與辯護律師與值班律師的互動,讓被告人在被提供法律援助之前能夠了解律師的基本信息,獲得對律師工作評價的機會,并進行意見反饋。如此形成一種制約,也讓律師能夠重視同被告人的溝通。

      前述溝通也是對辯護質(zhì)量的要求,同時需要對經(jīng)費投入問題進行考慮。在經(jīng)費有限的情況下,辯護全覆蓋的結(jié)構性調(diào)整的重要性便體現(xiàn)出來。應加強辯護全覆蓋中法律援助或法律幫助的多元化,采用不同的制度模式。例如,美國法律援助的經(jīng)費并非出自聯(lián)邦,而是州郡的財政,因此法律援助的經(jīng)費并不充足,但其采納多元法律援助制度,包括公設辯護人(public defender)、指定律師(assigned counsel)、合同律師(contract counsel)等制度,讓律師的協(xié)助均衡有序。在考慮法律援助數(shù)量的前提下,對所需要的國家干預程度進行考量,給予被告人一定的選擇權,相較于均等主義的分配,這種等差模式更符合分配正義的要求。

      3.開庭審理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上訴

      我國2018年《刑事訴訟法》并沒有以高位階的法律確認法院未履行辯護通知職責的程序性制裁,也沒有如《辯護全覆蓋辦法》中大幅度擴展法律辯護的范圍,而只是規(guī)定了值班律師的普遍法律幫助。因此法院通知辯護的職責有所限縮,但對于法律幫助的實質(zhì)內(nèi)容卻需要值班律師有所作為。2018年《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第二款中規(guī)定的法律幫助并非單純的旁觀咨詢,還包括變更強制措施的申請等幫助的不完全列舉,涉及被告人的人身權利。此外,值班律師的身份在各界都爭議不斷,存在特殊辯護律師、實質(zhì)辯護人、分階段的“準辯護人”、身份特殊的法律援助律師等[3],但共識是值班律師活動的主要場域為訴前階段,其中對弱偵查強審查起訴的認罪認罰案件尤為重要。從之前的案例來看,適用速裁程序的被告人的上訴請求被二審法院以原審當天有律師幫助而駁回,如此可見“訴前”的含義被法院不當縮小,而這種不公正審判并不能夠從一審法院提供的書面材料中顯現(xiàn)出來,這需要通過控辯雙方的爭辯,讓二審法官進行認定,也就需要對法院開庭審理原審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上訴。

      此外,我國二審是否有開庭必要,法院首先考慮實體方面。在實體無問題的情況下,二審法官一般會通過一審庭審筆錄等書面材料對上訴進行全案審查[6]355-357。但在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存在審查多元化趨勢和必要的前景下,須對該程序性上訴的審理進行公開審理或聽證。在美國,《聯(lián)邦憲法》第六修正案規(guī)定律師幫助權的被侵害區(qū)分為政府侵權和律師未盡職,而被告人對兩種情況具有不同的舉證責任。在我國,雖然律師無效辯護仍處于理論探索階段,但是辯護全覆蓋的量化困境也在倒逼對辯護質(zhì)量的重視[8]180-192。開庭的程序設置不僅是對程序性制裁本身的完善,還是對認罪認罰速裁或簡易程序的救濟和補充。

      七、結(jié) 論

      程序性制裁理論以程序正義價值為理念,在被告人訴訟權利與判決結(jié)果的因果關系不明確的時候,能夠發(fā)揮實體性制裁無可比擬的作用;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情況便在此列。對被告人的法律援助或法律幫助是其對抗控方的重要力量,也是審判中法官保持中立的基礎。辯護全覆蓋的試點以及2018年《刑事訴訟法》體現(xiàn)出了我國對被告人程序性權利的重視,即使在法律援助無法全覆蓋的情況下,也盡力實現(xiàn)法律幫助的普遍化,但全覆蓋與普遍化并不能保障被告人辯護權實現(xiàn)的有效性。在提高法律援助和法律幫助預算的同時,被告人也需要自身程序性權利的救濟,而這種救濟不應僅停留在對違法者的實體性處罰上,還須進行程序性回溯。本文雖然對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的程序性制裁進行了明確和分析,并進一步描述了該制裁的困境和完善路徑,但是存在著制裁樣本局限性以及分析主題單一性的問題。此外,法院履行通知辯護職責本身也存在著完善的可能性,有待繼續(xù)研究,以不斷完善對被告人訴訟權利的程序性救濟。

      參考文獻:

      [1]王迎龍.論刑事法律援助的中國模式——刑事辯護“全覆蓋”之實現(xiàn)徑路[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8(2):116-133.

      [2]李立家.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政策實證分析[J].中國司法,2018(6):77-80.

      [3]樊崇義.值班律師制度的本土敘事:回顧、定位與完善[J].法學雜志,2018,39(9):1-12.

      [4]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

      [5]顧永忠.刑事訴訟律師辯護全覆蓋的挑戰(zhàn)及實現(xiàn)路徑初探[J].中國司法,2017(7):21-26.

      [6]陳瑞華.程序性制裁理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

      [7]陳瑞華.程序正義理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8]湯姆科維茲.美國憲法上的律師幫助權[M].李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

      [9]宋英輝,王武良.法律實證研究叢書——法律實證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0][ZK(#]曾玲,胡獨開,羅毅,等.多措并舉協(xié)調(diào)推進保障刑事辯護全覆蓋——四川達州中院關于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改革的調(diào)研報告[N].人民法院報.2018-09-06(08).

      [11]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M].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12]陳衛(wèi)東,司楠.審判中心主義場域下刑事辯護制度的再造[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8(1):26.

      [13]弗萊施哈克爾.分配正義簡史[M].吳萬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

      [14]郭華,韓笑.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的經(jīng)濟學分析[J].人民檢察,2018(7):14-17.

      On the Procedural Sanctions for the Court not Fulfilling the Duty of Defense

      —Taking the Full Coverage of Criminal Defense as the Entry

      LU Shao-feng LIU Yan

      (School of Law,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pilot of full coverage of criminal defense introduced new analytical criteria for procedural relief for the defendants right to defense,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procedural sanctions were imposed by the courts failure to perform duties of noticing the defense. Based on the procedural sanctions theory, the procedural sanctions for this failure are explain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e rulings on the procedural sanctions during the pilot period,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orresponding judicial operation:the courts are more proactive in applying the procedural sanctions; the trials are proceeding mainly by reviewing papers; the sanctions rate is low; and most of the applicable objects are ordinary first-instance procedures, and then the dilemma of applying such procedural sanctions is reach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the perfec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which are constructing multi-level review standards, interaction of legal aid, and openness of diversified and procedural appeals with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guiding cases, which are hopefully projected in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o be revised soon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relief of the defendants right to defense.

      Keywords:??????? procedural sanctions; full coverage of defense; legal help right; duty lawyer; legal aids

      猜你喜歡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助力老年人維權
      公民與法治(2022年1期)2022-07-26 05:58:12
      江西在全國首推法律援助“全省通辦”服務
      從法律援助“全覆蓋”視角對值班律師制度進行剖析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22
      法律援助的中國模式及改革
      法制博覽(2019年17期)2019-12-13 20:16:40
      法律援助是農(nóng)民工的剛需
      建設完備的工作體系 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
      中國司法(2016年1期)2016-08-23 11:56:26
      什么是法律援助?
      論有效辯護在法律援助中的實現(xiàn)
      3.8萬余名困難職工群眾獲法律援助
      當代兵團(2015年15期)2015-07-01 07:23:31
      保民生、促和諧 寧波市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成效明顯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2
      邹平县| 东兴市| 阳西县| 准格尔旗| 吉水县| 肥城市| 会昌县| 绵竹市| 潮州市| 西宁市| 佳木斯市| 徐闻县| 鲁甸县| 通城县| 蛟河市| 双牌县| 罗田县| 嘉义市| 南昌县| 河津市| 隆回县| 尤溪县| 库车县| 盐城市| 台江县| 望谟县| 洛南县| 青阳县| 赤壁市| 潍坊市| 班戈县| 延津县| 故城县| 廊坊市| 柳林县| 香格里拉县| 贵阳市| 老河口市| 井冈山市| 胶南市|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