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國
情境教學法是近年來教育領域研究的一種新教學方法,它旨在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給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來促使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適用于正在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并且在語文教學中表現(xiàn)尤為出眾。這是因為小學生更容易被創(chuàng)設出的情境所吸引,使其學習的動力大大提高,有效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接下來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進行展開,提出了以下幾點具體的教學方法。
填鴨式的教學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于當前新課標下的教育環(huán)境,情境教學法在逐漸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基礎則是從問題出發(fā),首先教師需要給學生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然后通過問題來創(chuàng)設出與之相對應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將自己代入到問題情境中,根據(jù)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去解決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進而達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目的。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給學生們講授《朱德的扁擔》一文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開國大元帥朱德的各種相片,讓學生對于朱德的長相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向小學生們詢問有關朱德的各種故事,將整個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帶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問題來進行教學展開。第一個問題是“這篇文章是介紹了誰的扁擔?”、“假如你是戰(zhàn)士,你打算如何規(guī)勸朱德不去挑扁擔?”以及“你從朱德身上學習到了哪些可貴的品質?”這些問題尤其是后兩個更能夠激發(fā)出學生想象力以及理解能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涵,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進而使得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最高。
單純一味地向小學生灌輸小學語文課本上的知識無疑是枯燥而且乏味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必須要將語文課本內容與相關的課外內容聯(lián)系起來,豐富加深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情境,讓原本單一的小學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立體化、生動化,進而有效激發(fā)出小學生對于小學語文濃厚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海上日出》一課的講授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投影設備,將各個海邊或者海上不同的日出視頻播放出來,通過課外視頻與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的方式,讓小學生見識更多種多樣的海上日常景象。再加上小學語文課本中對太陽從海上初升的景象的語句描寫,使得學生能夠自行想象海上日出的景象,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還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聞。而且多媒體所播放的視頻還能夠加上一些與海上日出景象相呼應的音樂,從多重感官上刺激學生進行想象,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更加集中精神聽講,使其更加沉浸在海上日常的語文教學情境之中。
在教學新課程標準改革之后,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不只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而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來進行探究實踐,從而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語文水平與素養(yǎng)。因此情境教學法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則是讓表演與教學相結合,這種表演指的是從小學語文課本中挑選出專門有關人物的文章,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扮演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通過動手實踐與表演來激起對小學語文的學習熱情,并從中逐漸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西門豹》這一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幫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講解以及基礎的人物分析,然后便可以開展有關《西門豹》這篇文章的角色扮演活動。在舉辦角色扮演活動時可以將小學生們進行分組,然后挑兩組上臺進行表演,在兩組學生表演完之后,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相應的點評,并給表演較好的小組一點小獎勵。通過有一定的競爭性的角色扮演活動來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勝心與積極性,這就使得小學生們在進行活動時將更加專注,通過自己對人物的理解以及動作神情來把課文中的諸多人物塑造出來,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這樣的情境教學方式也才能夠讓小學生逐漸喜歡上小學語文課程,最后達成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大大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自新的課程標準頒布之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已經(jīng)較為落后,情境教學法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發(fā)揮出遠超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的巨大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多采用情境教學法,利用各種方式巧妙設立情境,通過各式各樣的情境來激發(fā)出語文課堂原有的魅力,讓小學生們能夠對小學語文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全面增加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