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
(甘肅省臨洮縣洮陽鎮(zhèn)南街小學,甘肅定西 7305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xiàn)階段的學校教育教學觀念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語文閱讀教學也有了新的看法。在教學新形勢下,語文閱讀教學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獲取過程,而是一個審美體驗、能力提升的過程。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重視的不再是學生獲取了多少基礎知識,記住了多少字詞、短語,而是學生是否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獲得了豐富的課堂情感,提升了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一教育教學理念的推廣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讓閱讀課堂鮮活靈動起來,大大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厚了學生的知識文化積淀,提升了學生文化理解和審美鑒賞能力。但是,新事物的發(fā)展歷程是曲折的、迂回的,新的閱讀理念在推廣過程中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阻力,而要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語文教師就必須直面難題、迎接挑戰(zhàn),努力調(diào)整教學狀態(tài)、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身知識能力與教學水平,實現(xiàn)新理念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
閱讀活動是一種主觀性的情感體驗過程,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還原文中塑造的具體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獲得間接的情感體驗。因此,還原文本情境是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步驟。但是,由于受自身發(fā)展階段和思維能力水平的限制,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是無法完全自主地還原文章情境的。因此,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教師就要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幫助學生還原課文情境。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就是幫助學生還原課文情境的有效措施,所以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創(chuàng)設適宜教學情境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
例如,在《憫農(nóng)》一詩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了農(nóng)民在田間辛勤勞作的畫面以及在古代災年民不聊生、餓殍遍地的場景,并問學生:“同學們,看到這些畫面你們有什么感觸?”“心酸,農(nóng)民那么辛勤地勞作,最后還是因為沒有吃的而被餓死?!彪S后,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閱讀了《憫農(nóng)》一詩。接著,筆者繼續(xù)問道:“農(nóng)夫被餓死是因為收成不好嗎?為什么?”最終,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找到了農(nóng)夫餓死的原因,明確了詩歌主旨。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以圖片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還原了詩歌情境,讓學生在圖片的感染下產(chǎn)生了對農(nóng)夫不幸遭遇的同情與憐憫,然后帶著這種情感走入文本探究活動,在對農(nóng)夫餓死原因的探究中感受了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不滿。
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課堂參與,讓他們可以充分調(diào)動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參與到對文本主旨內(nèi)涵的探究中。而要想讓學生參與到對文本主旨內(nèi)涵的探究中來,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自由的知識探究環(huán)境,消除學生在課堂交互過程中的焦慮感和恐懼感。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以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推進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強化課堂參與。
例如,在《晏子使楚》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先將學生分成了人數(shù)適宜的閱讀探究小組,然后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展示了以下問題:(1)晏子為什么出使楚國?(2)在晏子出使楚國的過程中,楚王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羞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完美地解決這些問題的?(3)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接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上述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在觀點的提出和優(yōu)化中完成了文本的探究任務,獲得了豐富的課堂學習體驗。
在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筆者以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推進語文知識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對自身觀點看法的充分表達中、對他人觀點看法的傾聽與借鑒中,深化了自身的思想感悟,培養(yǎng)了思辨意識,增強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各部分知識是相互聯(lián)系的,而閱讀與寫作就是其中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兩個部分[1]。如果說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那么寫作就是一個輸出的過程,二者是相互統(tǒng)一、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新理念下的語文閱讀是一個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為目的的綜合性教學活動。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讀寫相結合的方式推動高效語文閱讀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楚王好細腰》一文的教學中,筆者就是以讀寫結合的方式構建小學語文綜合課堂的。首先,筆者問學生:“你們覺得細腰美嗎?”學生答:“美?!敝?,筆者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不同的圖片,讓學生在圖片對比中明確了細腰不一定美的事實,并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在學生閱讀完成之后,筆者組織了一次即興演講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課堂感悟以書面形式寫下來,并以此為依據(jù)進行即興演講。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以組織即興演講活動的方式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項基本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用意識。
當今時代是一個網(wǎng)絡時代,網(wǎng)絡給人們提供了大量的知識學習資源。在新形勢下,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不應該停留在“以一桶水知識教學生一碗水知識”的傳統(tǒng)教學認識上,而要將學生放置到廣闊的語文知識學習空間中,教給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方法,讓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擷取智慧的果實。
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曾組織了一次以“名勝古跡”為主題的語文閱讀活動。首先,筆者讓學生以自由結組的方式組成語文知識學習小組。之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利用自己身邊的圖書資源、人脈資源、網(wǎng)絡資源,搜集與“名勝古跡”相關的資料,并根據(jù)自己的資料搜集成果,繪制手抄報。最后,筆者讓各個小組的學生按照抽簽順序展示本組的研究成果。
在這節(jié)課上,筆者以組織主題活動的方式將語文閱讀活動放置到了生活情境之中,拓展了學生的語文閱讀空間,訓練了學生的信息檢索和分析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總之,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語文教師需要更新閱讀教學理念,在分析現(xiàn)階段的語文教學狀況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用恰當?shù)?、科學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進而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