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朋
摘 要:清代閔貞寫意人物畫是西安美術學院博物館的藏品,文章以作者接受修復其人物畫立軸為例,簡述修復過程及方法的應用。
關鍵詞:古舊字畫;修復理念;保護修復
1 基本信息簡述
1.1 作品介紹
《醉仙圖》立軸為清中期閔貞所作,紙本水墨,畫心縱81.5厘米,橫49.9厘米。圖中畫一老者醉態(tài)之狀,身著素衣,席地而坐,莊重而自在。運筆逸筆草草,酣暢淋漓。整個人物的描繪中五官最為精妙,醉態(tài)的嘴微微上翹,頰骨高凸,長發(fā)蓬頭、大耳、高鼻,上揚的眉下醉仙的眼睛是點睛之筆,將醉意正酣、睿智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觀之令人嘆服。該幅畫右上角只有自題款“閔貞畫”字樣,題款下鈐兩銘白文印章:上為“閔貞”,下款印跡模糊無法辨識,作品左下角鈐有朱文印“西安美術學院藏”。
閔貞(1730—1788),字正齋,揚州八怪之一。其畫取法明代吳偉,善畫人物、花鳥、山水,多為寫意。所畫人物畫最具特色,簡練的線條勾勒展現(xiàn)出別具特色的筆墨形態(tài)和線條趣味,使作品形神兼?zhèn)洌瑢⑷宋锏淖響B(tài)、結構、體態(tài)大膽而又準確地描繪出來,可用“逸筆草草”“筆才一二,像已應焉”來形容其過人的藝術表達能力。
1.2 原裝裱方式
該作品原裱結構由畫心、詩堂、天地料、通天邊、地桿(天桿缺失)等組成,原裱尺寸為204厘米×66厘米。裱件工藝方面地料為正鑲壓畫心3.5毫米,畫心壓詩堂、天料壓詩堂3.5毫米,邊料、通天邊均為反鑲2毫米。
2 前期病癥描述及修復方案的制訂
《醉仙圖》作品自清至今,年代久遠,在流傳收藏的過程中受到了環(huán)境和人為的影響,經(jīng)綜合評估該作品的病癥情況為中度破損。為進一步科學合理地制訂出修復方案,在這里將畫心的病癥及形成原因進行描述。針對該幅畫的破損情況,主要從表面污漬、前人不完善的修復、紙張酸化等方面將其歸類分析。
2.1 紙張酸化嚴重
整個畫面呈現(xiàn)泛黃或者黃化現(xiàn)象,并且黃化較嚴重,在打開裱件時作品有明顯的發(fā)脆現(xiàn)象,再不及時修復重裝將會使作品受到更大損壞。在經(jīng)過對畫面選點進行酸堿值的測試后,顯示pH值平均為5.04,料的pH值為5.06左右,那么此畫的pH值偏酸,作品發(fā)脆、斷裂、折條都與紙張酸化有很大的關系。
2.2 表面大量污漬
畫心上清晰可見不同來源的污漬,有深色的圓點為水漬,有很多小型霉點和油漬,另外還有大量分布不勻的昆蟲造成的污漬。人物頭頂中間邊緣斜向左上有一道淡墨痕,經(jīng)檢測墨色和人物衣紋墨色一致,推斷不是后人所為。裱料同樣存在大量污漬,暗土色花綾通天邊污漬嚴重,并有大量缺失。
2.3 斷裂
整個畫心橫向有5處直接斷裂,4處局部斷裂,且有多處殘缺,斷裂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畫心中上部和天料的地方,表面有大量污漬、霉菌。舊料破損天料縱向、橫向都有斷裂,天桿缺失,地桿右軸缺失。通天邊為暗土色花綾,污漬嚴重,大量缺失。
2.4 制訂方案
根據(jù)對作品破損情況與病癥的分析以及博物館收藏要求,首先制訂相應的修復方案,對其進行科學的修復?!皩徠渌?,施其巧”,修復前必須要“對癥下藥”,合理施工。根據(jù)不同裱件的特點和破損情況制訂具體實施方案,這是文物修復前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針對破損情況,前期主要通過圖像采集和文字記錄的形式進行分析判斷,并對其基本的信息做好記錄,為后期修復過程提供相應的參考數(shù)據(jù)。為了使修復順利進行并對這些狀況做了詳細的修復流程,這里就不一一復述。主要的方法是對畫心進行前期檢測、清洗去污、揭命紙、覆禙紙、拼對、補全破損、托畫心、貼折條、全色、重新裝裱成軸等工藝環(huán)節(jié)進行治理和修復。
3 具體修復方法的應用
因該作品保存不當,畫面整體破損較為嚴重,修復方案按照圖像采集、檢測、清掃畫心、清洗、揭、補、全、裝等來制訂,以此作為修復過程中的依據(jù)和參考。
3.1 清理畫心
此件作品受到人為或者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大,畫心出現(xiàn)機械拉傷斷裂、水漬、煙熏、霉變等病癥。針對這些問題采取不同病癥實施治理,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種:首先針對畫心氣色暗沉的情況必須用水淋洗畫面,通過輕柔的淋水沖洗將畫心上的黃化、“黃漬”、水漬帶走,直到淋洗出的水變清潔。這幅畫的清洗適宜使用中性離子超純水清洗。清洗前必須測試作品是否掉色,如有掉色必須提前加固,減少清洗對畫面造成的損害?!端剂陼嬘洝分刑岢觥肮女嬔b不許重洗,恐失人物精神花木濃艷”,這說明重新裝裱洗揭的影響,所以洗畫要把握好度,要適可而止,不能違背修復的原則。
3.2 揭
《裝潢志》有言:“書畫性命,全關于揭。”揭是修復古跡名畫的重中之重,也是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揭主要是指揭掉加固在畫心后面的小托紙和舊的覆禙紙,其中小托紙的好壞直接影響畫心,因為關系古跡書畫的存亡,故又稱小托紙為“命紙”。在揭畫心前先用專用的助紙用水刷平在修復臺上,將清洗后的畫心向下扣在助紙上,排實與助紙吸附在一起,無論畫心多么破損嚴重,這讓畫心更加牢固地貼在助紙上。再按照干濕程度進行噴水悶畫,讓紙張中的老漿子軟化,逐層揭去覆禙紙和命紙。不可過度揭,損傷畫心。此作在揭完大覆禙時發(fā)現(xiàn)多處用紙條貼補的痕跡,并且在揭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原畫心薄厚不均勻,這說明前人曾對此作有過修復,造成畫心有沒有揭掉的命紙和把畫心揭過的現(xiàn)象。
3.3 托畫心,治理折條病
在揭完畫心后進行濕拼、補洞等,由于揭完后的畫心顏色還是土灰色,所以在前期必須染一張與畫心顏色接近的命紙,這樣有助于后期的全色,也使全色后的畫心整體色調(diào)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
古舊字畫在托完畫心后基本的問題之一已經(jīng)解決了,在接下來就是針對畫心斷裂、舊折痕進行加固治理。通常都是在這些斷裂和折痕的地方粘貼折條加固。先加明折條后加暗折條。貼折條易疏忽遺漏,必須多次檢查否則在重裝后畫心經(jīng)過多次卷后折痕會越來越明顯,折條病依然從在,沒有徹底根除。
3.4 全色
《裝潢志》一書提道:“古畫有殘缺處,用舊墨不妨以筆全之。”全色就是古舊畫殘缺的畫面內(nèi)容和筆跡,按照作品的原貌和色調(diào)進行復原全色,所以通常這道工序也稱作“接筆”。目前文物修復要求在不改變文物藝術價值的基礎上進行全色,在接筆的過程中要權衡有些部分可為、有些部分可為而不為的一個度。在全色的過程中筆者一直秉承“可識別”原則,注重書畫自身所具有的歷史原貌與后人可辨識度,這將更加突顯出名跡書畫的真實性和修復的合理性。
3.5 重裝成軸
修復重裝在一定程度上對字畫的壽命起到延長作用,所以要想使名畫流傳下去就必須進行修復重新裝裱。經(jīng)過前面洗揭、托全這些工藝后,對畫心修復的基本工作已經(jīng)完成,下一步就是對其進行鑲攢、覆禙、上下壁、砑背、上桿、安軸等環(huán)節(jié),最后完成重裝。
此作品原裝裱格式為掛軸且原料大部分完整,修復方案的制訂要求其原裝裱舊料必須恢復,將其原用的工藝鑲法略微改動,將反鑲改為軟鑲留距方式,有助于畫心減少摩擦,對畫心的保護起到很大的作用,總尺寸未做變動。在重新裝裱時依然秉持“最小干預”原則,最大可能地保持原作品的格式,增強其藝術的保留價值?!蹲硐蓤D》作品經(jīng)過重新裝裱后使此件文物獲得新生,“恢復原貌”,大大地延長了作品的壽命。
4 結語
在書畫修復過程中,經(jīng)過前期的分析、探討和方案的制訂,最終經(jīng)過修復裝裱讓精品之作的神韻、意境展現(xiàn)出來,成為一件可供欣賞、研究的佳品。修復字畫對每一位修復師的技藝和綜合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在修復前后都要仔細研究、認真觀察,充分了解畫心病癥及解決辦法,做好前期的方案制訂和修復預案,這樣才會在修復時成竹在胸。
參考文獻
[1]周積寅.揚州八怪畫集[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7.
[2]楊仁愷.中國書畫鑒定學稿:第二冊[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3]曹惠民.揚州八怪全書:第4卷:黃慎:羅聘詩文書畫全集[M].北京市:中國言實出版社,2008.
[4](明)周嘉胄.裝潢志[M].尚蓮霞,編.中華書局,2012:31.